2020年(发展战略)第3章: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型背景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45348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第3章: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型背景_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3章: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型背景_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第3章: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型背景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第3章: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型背景_(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在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更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 转型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战略思维。 在这里,我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 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型 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要真正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个政治上的大事情,所以邓小平先生的功绩就是解决了这个中国的最头等大事,在那个什么都需要计划的时代,物质匮乏的痛苦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有很深的体会,现在的年轻人在这个物质财富大爆炸的时代是没有办法的理解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的,1978年这个中国开始改革开发的

2、年份,一切是那么的从容和欢喜,不过在经过这后面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特殊的经济模式带来了中国企业千差万别的成功和失败。 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发展给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第一次创业的激情和机会,这也形成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取向,这里面最着名的是联想的“贸-工-技”的发展战略,在那种短缺经济时代,没有什么比做贸易赚钱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 在中国这次大的转型发展中,以2001年中国正式的加入WTO为准,前后5年,中国基本商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过剩经济时代,这个特点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二) 中国市场的“贸-工-技”向国际市场“贸-工-技”的转型 经常有人会问:在中国的战略发展过程中,我们所期望的市场换技

3、术到底是否有了具体的成效? 为什么这样问,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所谓的成功的经验现在看来还不是盖馆定论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企业赚钱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这就使得我们在很多的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上没有一种相对的远见。一般人容易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当作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点,其实,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01年可以算作这一过程的转折点。 大量的外资进入,迅速使我国的许多产业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在通信业有着名的“七国八制”(来自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交换机),在电脑行业有IBM、惠普、苹果等,在彩电业有松下、日立、索尼、飞利浦等。 1992年,中国政府

4、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大幅度降低关税,同时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使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国内企业面临的压力达到顶点。风起云涌的合资,使一大批国内品牌从此消亡。 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定了1995年以前中国企业的竞争目标决战跨国公司。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市场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低成本竞争战略。这是后发国家的企业必然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 按照美国学者迈克.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战略只有两种: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现在诸多的企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有效性。 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是很难采取差异化战略。因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差异化主要是产品的差异化,而产品的差

5、异化又主要是技术的差异化。但是,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总要受到买方经营成本的制约,所以,技术的演进总是表现出递进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个新技术的被广泛引用,必须与原有技术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电脑业的术语“兼容”最能说明这一问题。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企业想推出一种先进的技术,他就必须掌握原有的技术。但是,无论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后发国家的企业想获得先进国家企业的最新技术都是非常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早年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于是,到国际市场上去发展是中国很多成功的公司试图去突破的一件事情,联想与IBM的合作,TCL成立TTE等事件说明中国

6、这些大企业对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原始性的冲动,但当TTE公司完全取得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营销主动权的时候,这种战略所带来的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最后的定论,因为这种在中国市场上所总结出来的营销经验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复制”在海外市场,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营销理论和经验,这种完全是凭感觉的市场创新并不能带来真正直接的好结果.因此在营销上,在“贸-工-科”的战略选择上“中国板”不能等同于“国际板”,中国市场不等同于国际市场,而中国很多的企业还没有从战略上去理解“营销变革管理”理论的价值. (三) 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向其他形式的转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当今排在前10位的市场化大型企

7、业,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企业。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方面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比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更快。个中缘由在于,国有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行业好才是企业好的更重要的原因。 可以说,至今2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脉络,是从转换经营机制逐步转向产权制度改革。机制的转变,是对经营者经营权的解放,而产权制度的变革,本质上则是对经营者及其在分配要素中的价值的认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谁是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从战略上去理解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而关于国有企业的效率高还是民营企业的效率高的

8、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分野.以香港的二位学者来说,经济学家张五常是典型“国有企业无效率”论的代表,认为中国未来企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求企业在制度上进行创新,而同在香港的郎咸平则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效率要比民营企业要高,而且举出了很多的案例作为说明.那么谁对谁非,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中国企业的主体性的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在资源和政策上有比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更多的优势,在量上也显得很多,其改革的逻辑和路局都会对中国企业的竞争状况都会有很明显的影响,这个背景看来是更加的深沉. 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在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更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