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45246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中考复习资料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只 从 众,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笔直的样子 玩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 沾染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更加,越 亵,亲近而不庄重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2、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居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叹词,相当于“唉” 少 应当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一、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

3、的作用。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二、作品赏析 1、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手法,这个手

4、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爱莲说里面很有意思,他把几种花加以比较: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那么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较。比如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如隐逸,我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上总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

5、有启发的。另外就是价值取向。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较,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普世的原则。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我想爱莲说今天的意义首先应该在这里吧。2、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三、

6、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四、原文默写:1、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出菊、牡丹、莲象征不入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5、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五、简答1、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

8、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

9、,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_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_的高尚品格

10、。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7、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

11、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8、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10、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11、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1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1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