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5916637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4一曲胡笳救孤城(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教学重难点】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情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2、通过与匈奴人草原上的生活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

2、化,有不少成语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缩影。我们三年级学的完璧归赵、起死回生、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闻鸡起舞。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2、简介刘琨: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3、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出示课题:一曲胡笳救孤城)4、读课题,认识胡笳乐器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它类似笛子。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5、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

3、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说明: 课题的揭示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从成语“闻鸡起舞”引入,认识主人公刘琨;认识胡笳这个乐器,知道它是匈奴人喜欢的乐器。二、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正音:并州刺史、边塞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 (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2)听两段乐曲声,能用文中的哪两个词来表示?(3)世代流传的美谈。依次出示: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选择性地

4、用上这些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一曲胡笳救孤城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同学们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题说具体也不失为概括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5、阅读史料故事发生在西晋,这就是西晋的地图。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这块就是匈奴活动的区域,这就是主人公刘琨,他精通音律,创作了胡笳五弄。6、齐读第一小节说明: 整体感知部分旨在拉近学生与文本、与故事背景的距离。无论是词语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史料的阅读,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三、研读课文1、了解背景 理解“孤城”师:从刚才的史料中我们知道“孤城”其实就是晋阳城。“孤城

5、”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对,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这座城“孤独”在哪里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几天过去了粮食在减少。师:原来称晋阳城是“孤城”有这样几个原因(师生共同概括):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孤城”的“孤”原来还带有“孤立无援”的意思。想一想文中告诉你,刘琨失去哪些援助?(联系第二小节学习) 2、得到启发 吹起胡笳(1)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刘琨着急呢?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使战争反败为胜的晚上。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月亮”“沙漠”)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找找句子。出示:刘琨凝视远方长啸。(2)学生找出“冷”、“荒

6、”。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作者用的词虽然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深刻。的确,连日来,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是始终牵挂在刘琨心头的烦恼。这番景色其实就是刘琨的心情写照。你想,面对这一切,刘琨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3)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刘琨当时的想法,也是句子中省略号省略掉的部分。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4)个别读、朗读指导,给予点评(5)男生读、齐读。(6)这

7、是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刚才我们学过凄婉这个词,能不能说凄婉的长箫?辨别:凄婉带有婉转,形容乐曲声。而凄厉带有尖锐的意思。指导朗读。我们也可以理解这是一声声( )的长啸。没想到这情到浓时发出的一声声长啸惊醒了匈奴兵,也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用“胡笳曲”救晋阳城的计谋。3、理解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1)让我们看看“四面楚歌”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乡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出示: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

8、心动摇,战斗失败。(2)刚才度课题时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读读第7小节,你会马上明白一曲胡笳救一座孤城的原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3)胡笳曲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使匈奴人甘愿做逃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树林里狩猎捕鱼,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说话训练:悦耳动听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指导朗读: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

9、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4)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更是如此。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这两句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说明: 研读课文部分主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感悟进行一连串的表达、概括能力的训练。并能根据课文结构,达到合理的对这些训练的分布落实。四、总结升华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和老师一起读读描写刘琨的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琨呢?当晋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时,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出城求援)当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时,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出城求援)当匈奴骑兵几

10、次攻城时,刘琨指挥(守军进攻)当刘琨无计可施,满怀忧愁时,他凝视(远方孤城)他百感交集,不只如何是好(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他想到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他想到有辱使命,晋阳城即将失守时(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这一声声长啸使匈奴兵营(发出一阵骚动),使他想起当年(项羽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他忙叫人( 吹起胡笳)。他吹奏的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是那么(哀伤凄婉)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当他的计谋得胜,匈奴退兵后,刘琨好似(卸下千斤重担)自由回答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五、课后推荐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

11、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胜的战役。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板书: 悦耳动听 援军未到一曲胡笳救孤城 兵力减弱 哀伤凄婉 粮食减少瓦解军心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 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课文开篇先交待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部边疆很不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下文智退敌兵做了铺垫。课文接着写匈奴骑兵将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晋阳成了一座“孤城”。此战,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晋阳守兵不过两千,而匈奴骑兵则有5万之众。在刘琨沉着指挥下,守城将士“利

12、用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尽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减弱,粮食在减少”,“孤城”晋阳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琨不能不“急得团团转”。然后,课文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天晚上,刘琨登楼巡察,面对冷月、荒漠他发生一声声长啸,惊动了匈奴兵营。刘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让人取来了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对着匈奴兵营深情吹奏。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骑兵的思乡情。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无心恋战,就连夜撤兵了。“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课文就此戛然而止,显得简洁传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结果,又点了题。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

13、,教师只需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做强调;在词语理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不少方法,课前已经能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词语。在课堂中,教师更应做到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感悟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不仅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下,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能吃得好。因为这是一篇历史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兴趣。做到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更能从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质。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

14、目标:目标一: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只是单纯的理解,可以说这些词语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从引出课题对“闻鸡起舞”一词的理解;到整体感知各种方式对“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的理解;然后运用这些词语进行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在研读课文时,还将“凄厉、凄婉”进行比较;通过观看录像知道“四面楚歌”的意思。真正发挥词语的作用,而不是只为理解而理解。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朗读方面有整体感知的读;有理解后的感悟读;有融入自己感受的情感读;有老师有目的、有针

15、对性地引读多层次的朗读训练旨在让学生披文入情、以情悟文。因为课题一看马上就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因此只要把课题说说具体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三: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这是整篇文章的难点。因为故事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处理这两方面时,都设计了对关键词句的品读。如“孤城”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冷月”的“冷”这个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凄厉、凄婉”的比较等。另外这些词句的品读都穿插一定的能力训练:概括能力:说说孤城的原因;想象表达能力:说说刘琨当时的想法;说说匈奴士兵听到悦耳动听、哀伤凄婉胡笳曲时想到了什么?使得整个文本的把握更显深度。目标四: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四面楚歌的故事通过观看录像,出示句子: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