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01944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会议管理)一、会议概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防范油价风险 管理能源需求专协春晖计划回国情况小结杨晓卓,吕自敏,袁先智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今年有三位博士于5月25至27日参加了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并获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他们是:杨晓卓博士,吕自敏博士(专协金融与管理分会创会会长),和袁先智博士(专协终身会员)。专协在帮助复旦大学组织有关能源的专题讨论中,还帮助复旦大学邀请了下列专家:普氏能源资讯集团总裁朱文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cCombs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能源金融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Ehud I. Ronn;莱斯大学管理学院EMBA主任Bill Lee。5月28和29日,三位博士参加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第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

2、。杨晓卓博士作了题为“能源(石油)风险管理 - 最佳实务”的专题报告。吕自敏博士主持了分会并主持圆桌会议。三位博士就能源市场和能源风险管理与国内能源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应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曾勇博士的邀请,杨晓卓博士和袁先智博士于5月30日(星期五)晚为管理学院师生作了“欺诈风险管理”和“公司风险对冲管理”。应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博士的邀请,杨晓卓博士和袁先智博士于6月3日在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为全体师生作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报告。 副件一:防范油价风险 管理能源需求 副件二:能源研讨会:国际石油贸易中的定价与风险管理副件一防范油价风险 管理能源需求“上海论坛2008”能源视点2008年5月2

3、527日,“上海论坛2008” 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和亚洲的选择:转型增长福祉”,下设六个分论坛,共举行了近40场学术研讨会。论坛还就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住房与民生、能源与发展举行了三个圆桌会议,并举行了旨在探讨世界性人才培养中大学的责任的校长早餐会。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26个国家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至立,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上海市市长韩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Gustav Ranis,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等知名人士

4、。大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有200余位专家在各个会场做了发言。本届上海论坛主题解读 上海论坛的宗旨是在21世纪亚洲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研究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方向,对当今全球经济和国际局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广泛、多维和深入的研讨,为亚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提供视点和建言。第一届、第二届“上海论坛”分别于2005和2007年在复旦大学举办。2008年的上海论坛是第三届。上海论坛自开办以来,主题一直是“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 前两届论坛在这一大主题下,分别讨论了“金融能源信息”和“能源货币共同市场”。今年讨论的重点是“转型增长福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

5、,是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对特定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意味着机遇,也隐含着挑战。1978年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渐进式的转型之路,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也启发了其他国家根据国情选择转型之路。经济体制转型已经成为亚洲多数国家做出的重要选择。鉴于市场经济具有相对于计划经济的效率优势,当前亚洲许多国家都试图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基础上形成市场和政府的良性互动。转型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增加社会财富。转型体现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优化、金融制度转型和能源政策完善,需要各方面配套、全方位推进。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全面深

6、化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建立透明、制衡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造福于亿万人民。以上是本届论坛形成的基本共识,同时也反映了“转型增长福祉”的内涵。下面是有关能源的论坛总结。能源视点一 高油价成因及未来油价走势本届上海论坛召开之际,正值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到每桶135美元之时。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这一油价水平已经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有一些分析师认为,油价可能会突破传统的供需关系,进入一个稳定但不可避免的上升周期;另有一些分析师认为,油价可能会以几何级的速度上升,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每桶200美元。对此,普氏能源资讯集团总裁朱文清女士认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大可能发生。”她指出,引

7、起油价上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而在未来两三年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失去它们对市场的相对影响力。这四个因素是:1)美元贬值;2)政府补贴油价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3)对石油供应不足的担心;4)金融投机的作用。她对这四个因素做了以下的具体分析。1.美元贬值由于全球石油贸易以美元计价,过去两年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对石油的价值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美元贬值鼓励非美元区的石油生产商获得较高的价格;其次,美元贬值降低了非美元区石油消费国购买石油的实际价格,从而鼓励了石油需求。现在人们担心美国经济衰退有可能使美元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贬值,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所有的市场都有它的底线,美元贬值不可能无限地推升油价。

8、2.需求增长 需求因素影响到对未来油价的预测。过去三四年来,持续的高油价没有改变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曲线,这令很多经济学家不解。油价上升应当引起需求增长的放缓,但是,亚洲的石油需求没有下降。这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对油价补贴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石油需求增长率高,部分地导致了中国和印度政府继续对成品油进行高补贴。但是,对石油的补贴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特别是当政府出现很多财政赤字时,就没有办法再来支撑这种补贴。 还有一个因素在很多的长期石油需求预测中没有考虑进去,那就是潜在的能源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变数。对于中国这样的大消费国来讲,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改变未来能源需

9、求状况。在美国,一个政府主导的燃料效率标准大概明年就会实施,这将对车用燃料需求带来很大的影响。欧洲和亚洲如果也采用类似的政策,影响会更大。此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车用燃料结构的变化,也会对需求带来影响。比如第二代生物燃料、天然气以及电力驱动的汽车,可以在1015年之后对石油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3.对供应不足的担心 目前大家都认为石油供应不足,其实油价一直都是由一种看法而不仅仅是以数学公式直接反映的供需关系所驱动的。这是石油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石油是需要开采的,它的供应与农产品的供应不一样。石油,包括世界上的所有石油储量,都不会腐烂,而且只要开采出来就可以进行供应。因此,油价不是由一个现有的

10、供需等式决定的,事实上它代表了石油买方和卖方的看法。目前大家对供应的担忧主要是由于中东、尼日利亚以及委内瑞拉的紧张局势和飓风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同时,经济学家也在探讨“石油峰值”,认为世界石油可能已经达到了它的产量高点。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石油供应已经是固定的了。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石油市场价格趋势已经反映了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坏情况。4.金融投机的作用2002年以来,很多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进入了石油市场。很多人指责是他们造成了价格的上升。其实这并不公平。这些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之所以来参与长期能源市场,是有理由的。首先,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把未来的价格风险摆脱掉,而这些投资者是

11、要购买别人所不愿意承担的风险。他们之所以愿意承担价格风险,是因为他们预计未来会出现供需不均衡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事实上这种不均衡已经体现在今天的油价当中。 其次,现有的经济环境使传统的投资型资产,比如股票、固定资产投资等遭受了损失,投资回报在下降。因此,上述资产领域的一些资金转向了大宗商品和能源期货合同。从长远来看,投资势必追求回报,投资的流动会实现供需的均衡,目前大量投资向石油行业涌入的趋势也会减缓。 朱文清女士指出:从以上四个影响油价的因素美元贬值、政府补贴、供应减少以及金融投资者需求来分析,这些因素都不足以继续支持油价呈几何级数的上升。 朱文清女士提出了以下的预测方案:假设油价会有

12、一个周期性的调整,调整到每桶70美元,在这一水平上OPEC会来捍卫它的价格,那么油价会在每桶85美元的水平达到均衡。朱文清认为,这个假设是基于以下的认识并且相信:1)能源需求是可以控制、可以管理的;2)随着新的勘探,会有新的石油供应来源;3)金融投资者对石油的需求会下降,因为其他资产类别的投资回报将变得更有吸引力。能源视点二亚洲与中国的责任“上海论坛2008”取得的一个重要共识是,亚洲的增长将越来越显著地受到能源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大国的能源供需平衡将挑战增长的持续性;亚洲需要利用国际市场来缓解能源的压力,但更需要调整增长方式并寻求能源的替代方式。BP中国公司副总裁、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委员

13、会主席陈新华指出:“亚洲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在于花多大力气来保障能源资源的供应,而在于从根本上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模式转型的根本在于消费模式的转型。亚洲及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容量无法支撑强烈依赖于能源资源消费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来处理像全球气候安全这样涉及全人类不同年代人之间的公共物品与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关系,引导个人消费模式的转变,指导政府的决策,使得新的社会价值和人类的共同福祉变成影响个人行为的准则。” 陈新华博士强调指出:“在能源与环境方面,中国正面临着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严峻的挑战。本土能源资源的短缺,快速增长的能源进口,高昂的国际油价,能源生产和使用造

14、成的严重污染,国内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国际能源地缘政治,还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面临的挑战比任何其他国家所面临的,或者以往经历过的挑战都更为严峻。中国长期发展的命运将维系于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走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的万里长征,实现从一味追求增长的“黑猫”到兼顾环境质量的“绿猫”的转变,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同样,人类的命运也是维系在如何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上。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负责任的政府,也需要负责任的企业,负责任的社团,负责任的公民。”能源视点三高油价下的对策1.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宜长期控制价格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言中指出:去年年底的中

15、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两防一紧”的方针,即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的局部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反映了由流动性过剩拉动、成本上升推动和资源价格上涨造成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必然拉动通货膨胀;全球性粮食价格、石油价格上涨,必然推动通货膨胀。成思危认为,“高油价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第一,根据供求规律,高油价会减少石油需求;第二,它会刺激代用品的发展,包括煤制油、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长期看,高油价不仅对消费国不利,对生产国也不利。高油价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思危同时指出:“长期采取控制价格

16、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恐怕是有困难的。因为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有三大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这些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补贴和限价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期这样做下去。为了减少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一刀切,要有保有压。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能压,否则企业就没法运转;对于三农、农业投资,不能压;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压。我们要掌握节奏,区别对待:要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因为新建项目要求不断地投资,但是对在建项目要区别轻重缓急,不能一概停下来,停下来有的项目就没有效益了。要严格控制热钱的流入,热钱的流入往往是通过假外资、假外贸和地下钱庄流入的。所以,对外汇的流入要非常严,对外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