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5838931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德胜中医药基础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药基础赵德胜 1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概说 第一节中医史常识一 中医发源于何时中医学作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 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距今约4600余年以前 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 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一带 的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是继伏羲以后 又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传奇人物 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 因以火德 发明了用火煮食 为王 又称炎帝 2 二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1 黄帝内经 中医奠基之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 是标志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著作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3 黄帝内经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 病理学 诊断学 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

2、学的 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学说 病机学说 病症 诊法 论治及 养生学 运气学 等学说 黄帝内经 分为 素问 九卷81篇和 灵枢 sh 九卷八十一篇两大部分 共计收载162篇医学论文 4 黄帝内经 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 有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 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 其实不然 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 内求 的书 要使生命健康长寿 不要外求 要向身体内求 首先是内观 内视自己 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 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 然后内炼 通过调整气血 调整经络 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 达到长寿 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 一种道路 5 这种方法跟现代

3、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 现代医学是靠仪器 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 中医则是靠内观 靠体悟 靠直觉来内求 所以叫 内经 6 2 伤寒论 外感巨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 是主要以六经辨证方法 论治外感疾病的专著 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他把病症分为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厥阴 少阴六种 即所谓 六经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 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 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候归纳为症候特点 病变部位 损及何脏何腑 以及寒热趋向 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7 伤寒论 的作者是张仲景 编撰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至

4、205年 原著叫 伤寒杂病论 在流传的过程中 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 伤寒论 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编为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全书共12卷 22篇 397法 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3个 8 3 金匮要略 方书之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主要以脏腑辨证方法 论治内伤杂病的专著 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 医方之经 治疗杂病的典范 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 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 是 伤寒杂病论 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 到了晋代 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 到了宋代 才逐渐分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二书 全书共25篇 方剂

5、262首 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兼有部分外科 妇产科等病证 9 4 温病条辨 传染病圭臬创立三焦辨证论治理论 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有三大病证理论体系 以东汉末期张仲景 伤寒论 为核心的伤寒体系 以明朝吴又可 温疫论 为核心的瘟疫体系 以清朝吴鞠通 温病条辨 为核心的温病体系 10 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创 卫气营血辨证 纲领 对于明确温病不同阶段和层次的辨证治疗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 卫气营血 尚不能确切的反映出与病变脏腑的关系 因而仅有 卫气营血辨证 还不能满足温病临床的实际需要 吴鞠通则以三焦来归纳温病错综复杂的辨证表现 凡心肺之病属上焦 脾胃之病属中焦 肝

6、肾之病属下焦 三焦辨证 与 卫气营血辨证 互为经纬 共同构成了温病的辨证理论体系 11 温病条辨 六卷 作者是吴瑭 字鞠通 江苏淮阴人 清乾隆二十三年 公元1787年 至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6年 享年79岁 吴鞠通十九岁其父亲患病 四处求医 医治无效 终于卧病不起而死去 这深深地触动了吴瑭 他为自己不懂医术 眼看病魔夺取父亲的生命 感到非常难过 于是产生了学医的强烈愿望 学医四年后 他的侄子因患喉炎而发烧很严重 请来医生因医治不当反而病情加重 连话都说不了 后来又请来几位医生 都因方法不对头 最后因病情恶化而死去 受这两件事的刺激 此后吴瑭更加发奋学医 嘉庆三年 1798 著成 温病条辩 一

7、书 12 5 难经 黄帝内经 的注解和阐释 难 n n 经 原名 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卷 原题秦越人撰 但据考证 此书为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 一说在秦汉之际 难 含有 问难 之义 或作 疑难 解 经 乃指 内经 难经 即 问难 黄帝内经 13 此书的作者把 黄帝内经 中自己认为的难点和疑点提出 然后逐一解释阐发 并且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九九八十一难 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 诊法脉象 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 难经 全书内容简明扼要 辨析精微 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 黄帝内经 相提并论 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14 6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

8、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 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奠定了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依循 内经 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也将药物与朝中的君臣地位相对应 进行类比 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 神农本草经 全书分三卷 载药365种 其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 矿物药46种 分为上 中 下三品 15 三 医圣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 河南南阳人 生于东汉桓帝刘志和平元年 公元150年 正月十八日 卒于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三年 公元219年 享年69岁 相传曾举孝廉 做过长沙太守 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 写出了传世巨

9、著 伤寒杂病论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后世尊张仲景为 医中之圣 16 2 孙思邈 药王 医神孙思邈 汉族 唐朝京兆华原 现陕西耀县 人 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 他是药师佛的化身 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出生于西魏时代公元 581年 卒于唐永淳元年 682年 是个百岁老人 孙思邈一生著述颇丰 除了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 还有 老子注 庄子注 枕中素书 1卷 会三教论 1卷等80余部 17 四 新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本草 是唐显庆2 4年 公元657至659年 由苏敬等23人所编著 世称 唐本草 苏敬于唐显庆二年上表

10、请求修定本草 得到唐高宗李治 唐代第三位皇帝 的批准 并命李劾 h 等组织二十二人修定 由苏敬负责 于显庆四年修定完毕 名曰 新修本草 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多年 本书有本草20卷 目录1卷 又有药图25卷 图经7卷 计53卷 载药844种 比 本草经集注 增加114种 所增加的药物中 有一部分外来药品 18 五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为宋代官办药局太平惠民合剂局编写 初刊于1078年以后 全书10卷 附指南总论3卷 载方788首 所收方剂均系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 记述了其主治 配伍及具体修制法 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

11、床方剂书 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 19 六 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 即刘完素的火热论 张从正的攻邪论 李东垣的脾胃论和朱震亨的相火论 金元四大家的学说标志着中医不同流派的建立 是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 刘完素 公元1120 1200年 字守真 河北河间人 故亦称刘河间 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 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 固此称之为 寒凉派 2 张从正 约公元1156 1228年 字子和 故亦称张子和 河南睢 su 县人 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 邪去则正安 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 吐 下三法 世称 攻下派 21 3 李杲 g

12、 o 公元1180 1251年 字明之 号东垣 yu n 老人 又名李东垣 河北保定人 认为 人以胃气为本 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 因而称之为 补土派 4 朱震亨 公元1281 1358年 字彦修 浙江义乌人 世居丹溪之边 因以为号 又称朱丹溪 认为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善用 滋阴降火 的治疗准则 世称 养阴派 22 金元四大家简要总结为 刘完素 刘河间 火热论 寒凉派 张从正 张子和 攻邪论 攻下派 李杲 李东垣 脾胃论 补土派 朱震亨 朱丹溪 相火论 养阴派 23 七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 药物学家 李时珍字东璧 晚年自号濒 b n 湖山人 湖北蕲 q 州 今湖北省黄冈市

13、蕲春县蕲州镇 人 汉族 中医世家出身 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公元1518年 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1593年 享年75岁 24 本草纲目 凡16部 52卷 约190万字 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载药物1518种 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 合1892种 其中植物1195种 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 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这部伟大的著作 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 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补充了不足 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 最完整 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25 八 清代名医叶天士叶桂 字天士 号香岩 别号南阳先生 江苏吴县 今苏州 人 中医世家

14、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 公元1666年 卒于乾隆十年 公元1745年 享年80岁 清代名医 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有 温热大师 之称 叶天士的最大贡献 是创立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理论 建立了温病学的独立体系 可以说没有叶天士的贡献 就没有今天的温病学 其代表著 温热论 三时伏气外感篇 26 第二节中医理论简介一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 集生物 社会 心理和环境为整体的医学理论模式 27 二 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行学说

15、是以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 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方法论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28 2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三焦区域上焦 胸膈以上的部位 心 肺属于上焦 中焦 胸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 脾 胃属于中焦 下焦 肚脐以下部位 肝 肾 胆 胃 膀胱 大肠 小肠 女子胞 子宫 属于下焦 29 五脏 实质性脏器 肝 心 脾 肺 肾 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中医认为 一切疾病都与五脏有关 五脏的功能正常取决于气 血 津液的充足和运行正常 中医就是通过调理五脏的气血津液来

16、治疗各种疾病的 六腑 中空有腔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生理功能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 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胞 生理功能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腑合称为脏腑 30 五官 眼 舌 口 鼻 耳 五体 皮 肉 筋 脉 骨 经络 遍布全身像网络一样纵横交错 是全身气 血 津液运行的通道 是联络脏腑之间 脏腑与五官五体之间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精气 血 津液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31 3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把疾病分为 外感 和 内伤 两大类外感病因 六淫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内伤病因 七情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此外还有 过度劳累 过度休闲 饮食不当 跌打损伤 虫兽伤 溺水 雷击 触电 用药失误等 32 一切病因统称为邪邪气太盛 正气不足是疾病的根源 治病就是要扶助正气 祛除邪气 简称 扶正祛邪 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和实证 五脏六腑各有虚证和实证 虚证 脏腑气 血 津液数量减少 出现生理功能衰退 虚证多为慢性病 虚证分为气虚 血虚和津液不足 实证 局部出现气 血 津液运行障碍和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