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828987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8 第四章第四章 城乡人居空间发展规划城乡人居空间发展规划 10 第五章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 13 第六章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 15 第七章第七章 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八章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规划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规划 22 第九章第九章 空间管制规划空间管制规划 25 第十章第十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城

2、镇密集区协调发展 29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重点城镇建设引导重点城镇建设引导 4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实施政策与行动建议实施政策与行动建议 43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附则附则 45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 第第 1 1 条条修编背景与目的 为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资源 型产业的相关政策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 积极利用新的 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 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 化进程 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 促进临汾全面 协调 可持 续发展 编制 临汾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9 2020 第第 2 2 条条指导思想 对接省域城镇体系布局 依据临汾资

3、源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特征对市 域发展空间格局进行整体性重构 促进人口 经济要素和各项设施的 合理分布 将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做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枢纽 整合 重组资源型企业 大力调整资源型工业的空间布局 推动循环经济和 节能减排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平川主要城镇集聚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第 3 3 条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09 2015 年 远期为 2015 2020 年 远景展望到 2050 年 第第 4 4 条条规划主要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 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 2002 13 号 3 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4 山

4、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6 2020 5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7 38 号 6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 2008 19 号 7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 见的批复 国函 2006 52 号 8 国家 省 市相关的其它政策性和法律性文件 第第 5 5 条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临汾市域全部范围 面积 20275 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是城镇密集区 范围是霍州市 洪洞县 尧都区 襄汾县 曲沃县 翼城县 侯马市 面积 6727 平方公里 第第 6 6 条条规划区 临汾城

5、市规划区包括尧都区行政辖区 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洪洞 县甘亭镇 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 1513 平方公 里 第第 7 7 条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标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 第第 8 8 条条发展总目标 1 区域发展目标 山西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和先导城市 率先并带动晋南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增长极 山西省承接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晋南地区的能源化工和原材料深加 工产业基地 2 经济发展目标 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 大幅度提高

6、 污染排放大幅度减少 在循环经济园区中高度集聚 新 兴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 3 城镇化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的综合服务职能 得到加强 承载新兴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 4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市域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性改善 重点人居空间生 态环境显著优化 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第第 9 9 条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分为引导型指标和控制型指标 其中控制型指标是 考核规划实施的主要依据 详见附表 1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战略发展战略 第第 1010 条条总体战略 实行双向转移的总体战略 1 资源型产业向东西两侧山区转移 山区发挥资源条件好 生态环境容 量大的

7、优势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山区移民 保育生态环境 2 新兴产业和人口向平川城镇转移 平川发挥城镇基础好 发展新要素 密集的优势 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人口集聚 优化人居环境 第第 1111 条条产业发展策略 1 传统产业新型化 推动资源型企业整合重组 扶优汰劣 关小上大 延伸产业链条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 优化 提升传统 优势产业 2 新兴产业规模化 通过传统产业链深度延伸 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 依托开发区和重点城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促进新兴产业扩大规模 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3 工业布局园区化 扭转工业 不含采掘业 布局分散的现状 针对不 同类型的工业 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开发区

8、工业小区的 三级园区体系 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全部进入统一规划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采取 远离城镇 大分散小集中 的据点式布局模式 新兴加工制造业应集聚在临汾 侯马两个省级开发区 或者安排在平 川各县城的工业区内 采取依托大运发展轴的轴向节点式布局模式 辅助工业 包括资源型产业的下游产业以及新型加工制造业的配套产 业 原则上安排在平川地区的乡镇工业小区内 采取以中心城市为核 心的卫星式布局模式 4 经济发展绿色化 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清洁生产 改进工艺 深化产 业链 实现节能减排 第第 1212 条条城镇化策略 1 城镇化分区策略 将平川作为城镇化的重点推进区 促进大中小城市 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推

9、动汾河两岸集束交通走廊两侧城镇的串珠式开 发 促进都市区的发育 两侧山区减少总人口 采取据点式城镇化模 式 本地城镇人口主要向县城集中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2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策略 将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由资源型产业逐步转 移到新兴产业上来 资源型产业采取产居分离模式 通过长距离通勤 和生活消费的集中促进城镇化 新兴产业采取紧密结合的方式 产业 空间在城镇用地中统一安排 3 一城服务多园 策略 将中心城市培育为多个资源型产业园区的服 务基地 改善中心城市与园区之间的交通 提高通勤条件 优化中心 城市人居环境和服务水平 繁荣中心城市的消费市场 鼓励企业在中 心城市设置管理和研究机构 安排无污染的

10、生产环节 4 人口流动和定居促进策略 近期重点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远期 重点促进农村人口在城镇定居 鼓励山区县实施生态移民 减少农村 人口 鼓励平川农村非农就业人口转移到城镇 农村推动集体土地流 转 城镇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 合理利用城中村 旧住房吸纳农村移 民 推动城乡人口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政策的统一和衔接 5 分阶段促进就业策略 近期加大交通 环保 环卫 园林 基础设施 投入 创造工程性就业机会 中期利用传统服务业和非资源型加工制 造业创造就业机会 远期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育 并促进传统服务业 再次发展 以第三产业为吸纳就业的主力 第第 1313 条条区域协调统筹策略 1 与晋陕豫黄河 金

11、三角 临汾 运城 渭南 三门峡 及晋南中部 城镇群的区域协调 通过规划同筹 交通同网 信息同享 市场同体 产业同步 科教同兴 旅游同线 环境同治的协调机制 重点在资源 型产业 金属材料 机械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旅游业方面加强 协调 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2 与郑州 洛阳 太原 西安 大金三角 区域的合作 参与区域中 心城市煤化工 冶金 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利 用中心城市在科研及高端服务领域的优势提升临汾传统产业技术和管 理水平 强化旅游合作 融入西安 洛阳 太原古都黄金旅游线 3 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将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作为临汾接 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与山东半

12、岛在纺织 家电 装备 食品 等产业上的合作 利用产业链的整体移植 形成东部侧重创新研发 市场拓展 临汾侧重产品生产 技术成果转化的跨界产业联盟 第三节第三节 市域主体功能分区政策市域主体功能分区政策 第第 1414 条条主体功能分区 优化开发区以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要目标 兼顾人口与经济的集 聚 重点开发区以人口或经济规模化扩张为主要目标 分为两类 类重点开发区侧重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类重点开 发区侧重于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鼓励人口向大县城集聚 限制开发区以总体上限制开发 局部地区适度发展 鼓励人口向大县 城集聚为目标 主体功能分区以县市域行政边界为划分单元 各分区内若

13、涉及空间管 制规划中提及的限建区和禁建区 均应满足空间管制规划提出的管制 要求 第第 1515 条条优化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尧都区为优化开发区 1 城镇化政策 做大规模 做强实力 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和区域地位 提高城镇化质量 构筑临汾城市功能区 率先统筹城乡发展 加强城 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网络的一体化建设 2 产业政策 移出全部污染型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吸引东部制造 业转移 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3 生态政策 以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 提高城市绿 化水平 加强城市外围和城镇间生态廊道建设 第第 1616 条条 类重点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包括侯马市 霍州市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14、 洪洞县 1 城镇化政策 扩大城市规模与健全城市功能并举 提高城镇体系结构 的网络化程度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和工业小区增加小城镇就业机 会 推进村庄整理 2 产业政策 积极发展非资源型制造业 大幅度削减资源型产业产能 推动资源型工业全部进入循环经济园区 实现清洁化生产 向深度加 工延伸 3 生态政策 以汾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 建成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为城乡空间构筑良好的人居环境背景 治理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 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 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第第 1717 条条 类重点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包括东山的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和西山的汾西县 蒲县 乡宁县 1 城镇化政策 加强通道建设 促进城

15、镇与平川地区互动发展 依托交 通廊道 积极落实大县城战略 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推进据点式城 镇化 搬迁分散的山区居民点 人口向县城和耕作条件好的乡镇集聚 2 产业政策 依据煤矿资源富存条件合理整合矿区 相对集中地建设循 环经济生态园区 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 提高发展水平 发展农副产 品加工 中药材生产等山区特色产业 打造绿色休闲度假基地 积极 发展安泽县的商贸物流产业 3 生态政策 对矿区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循环经济产业园选址必须进行 生态环境评估 距离县城 重要生态功能地区应在 4 公里以上 距离 小城镇应在 2 公里以上 严格保护本地的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和风 景名胜区 编制保护规划 严格管理

16、 第第 1818 条条限制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包括西山的永和县 大宁县 隰县和吉县 1 城镇化政策 推进以县城为重点的据点式城镇化 实行移民扶贫 加 强劳务输出职业培训 鼓励人口外迁和 异地城镇化 2 产业政策 产业扶贫政策重点向本地区倾斜 鼓励依托煤矿 煤层气 资源建设煤电气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 发展特色农业 支持农产品加 工业 以黄河风情游 黄河蛇曲地质游为重点推动旅游业发展 提升 隰县的区域农产品和中药材集散功能 3 生态政策 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生态政策重点 大力推动植树造林 退 耕退牧 还林还草 煤矿和煤层气开发必须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严格保护本地区的国家地质公园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第三章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总体布局产业发展与总体布局 第第 1919 条条煤化工业布局导向 1 霍州和洪洞重点发展焦化 气化和液化联产 其中霍州重点发展煤液 化 兼顾煤气化 打造煤电一体化的煤多联产项目 洪洞在加强煤焦 油和焦炭下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煤气化 兼顾煤液化 2 乡宁 蒲县 古县 襄汾重点发展焦化和气化 其中襄汾应限制煤化 工产业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