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780914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二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利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

2、队伍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

3、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

4、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C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D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B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C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3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B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C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D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7、。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

8、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歧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注】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大款:隆重盛大的礼

9、节。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B.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C.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D.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在文中指关系比较近的

10、亲属。B.“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般一帝一年号。D.“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C. 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

11、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D. 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5分)(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生查子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8.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

12、“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9.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

13、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14、。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

15、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