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概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57059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旅游文化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旅游文化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旅游文化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旅游文化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概述.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旅游文化概述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一)文化的定义1.西方的文化定义法国:法国的迈尔百科辞典(1971):“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和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类的身体、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以及某些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英国:英国大百科全书():“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2我国的文化定义“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2、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本教材的文化定义: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显在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隐在文化:中庸观念(二)文化的含义1.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举例:原始的山

3、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2.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这都是文化。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三)文化的构成体系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

4、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物质文化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第二,行为文化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第三,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互相依存。(

5、四)文化的种类1.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大群体的共有文化相对于其中的小群体文化而言称为主文化。亚文化:相对于大群体的共有文化来说,其中的小群体文化称为亚文化。2.雅文化和俗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文化称为雅文化或高雅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文化称为俗文化或通俗文化。雅文化又叫在朝的文化,也叫阳春白雪。俗文化也叫在野的文化,或是下里巴人。3.文化和反文化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存在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甚至对立的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就是文化,相反或对立的文化就是反文化。(五)文化的等级序列由小到大: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

6、区1文化特质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人类文化的任何一种具体表现都可以称为文化特质,它便于人们识别不同文化系统的细微差异。例如,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中国人穿旗袍,日本人穿和服。2.文化丛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称为文化丛或文化丛结。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是陶器,生活用具是陶器,装饰也是陶器,形成了陶器文化丛结。3.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只是一个社会群体文化在某一质点、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表现,文化模式则是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体上的文化状况或面貌,而且文化模式较之文化特质、文化丛有

7、着较强的稳定性,一种文化特质或文化丛的产生或消失并不能立即引起整个文化模式的改变。不过,文化模式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当文化特质、文化丛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文化模式的相应变化。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助于人们把握区域、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和差异。文化模式具有排他性:个人的价值选择必须遵从社会的价值体系(孝道);吸收与自己相类似的文化。4.文化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它有一定的文化中心和覆盖区域,有可以分辨的范围和边界,在区内具有相对的文化均质性。综合文化区和类型文化区。(六)旅游文化定义旅游和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指出:“一

8、定意义上,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最早正式使用了“旅游文化”一词。(其阐述内容具体见教材)这个定义更多得解释了文化的类型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但没有讲明旅游文化的本质。由于旅游和文化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又是一个新兴学科,其概念的科学界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将学术领域的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其三,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

9、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我们认为,作为人类生活观念形态的一种反映,旅游文化是贯穿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内在因素,它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建立在一般文化的基础上。而且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或嫁接,而应该是以一般文化形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同时尽管旅游活动古已有之,其中不乏文化因素,但旅游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应该是现代的事情。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关于旅游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旅游活动本质上是

10、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文化规律。从广义上说,它是一门从文化方面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从狭义上说,它研究的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新旅游文化的问题。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是按照旅游文化的构成来划分的,由于构成的划分角度不同,因而研究内容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种见解:(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

11、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如宫殿、园林、坛庙、古人类遗址、桥梁、造像、碑刻、雕塑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等,如苗族芦笙节、大理三月街、傣族泼水节等。 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如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佛家“空灵为美”的审美观念对旅游者思维的指引。(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将旅

12、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包括旅游者的观念、行为模式、思想与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旅游客体文化。也称之为旅游景观文化,是作为旅游对象的文化事物与现象。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随着旅游消费内容的扩展,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旅游介体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的文化。包括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

13、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等,其中旅游服务文化应是旅游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三)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特性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的特性,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两部分,即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者为主体的文化,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和旅游审美文化。前者主要研究文化对旅游者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后者则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旅游审美的文化特征和基本类型。旅游经营文化是旅游经营者所反映和创造的文化,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文化过程,

14、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旅游产品的文化规范、塑造和表现方法等。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是指旅游企业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显在和潜在层面上的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是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宏观的经营文化,包括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旅游发展文化环境的营造、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业的影响等等。(四)按照文化交流环节划分的研究内容此种划分方法认为,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因此,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旅游主

15、体的文化身份、区域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旅游的跨文化交流。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特征,以一般文化的特征为基础,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地域性、承袭性和交融性。1.地域性就是指地域差异性。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自然环境说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文化,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依照气候和其他地理条件而产生。东西方这两个不同的地域就孕育了千差万别的文化。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透彻地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这种地域性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就是民族环境,民族分布的地域性又是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原因之一。正是这种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构成了旅游吸引物的魅力,从而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2. 承袭性即文化的继承性。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特定群体中代代相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既包括物质的,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烹、炒、煎、炸、炖、煮、酱、腌、炙、溜、熏、烤等多样化的烹调手法;也包括精神的、无形的,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民族性格,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沉淀于潜意识底层。文化的承袭性使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今天,旅游者能够领略不同地域千差万别的文化景观,就有赖于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