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5654880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课资料(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本章主讲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从狭义上讲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另一种是从广义来说 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很多后继者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我们平常作为指导思想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概念 基本上是属于广义上的理解 从六个层面了解认知 一 最早结合说 在中国 第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并提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同

2、解决中国的问题相结合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李大钊率先提出 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 党的高层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这一正确思想没有被重视和采纳 国此 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在第一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 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 使革命先胜后败 二 党内高层初步达成共识说 1935年1月 工农红军进军贵州途径遵义 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以毛泽东为代表 对党内极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进行了充分的党内说理斗争 从组织上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党内极端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 博古 李德 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问题相结合在党内高层初步

3、达成共识 三 初步形成说 1938年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在政治报告 论新阶段 中 率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 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 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例如 1942年 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 发动了辐射全国各解放区的党内整风运动 即 反对主官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内容 而中心是反对主官主义以整顿学风的延安整三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极其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

4、运动 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正确方向 树立了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四 正式确立说 1945年5月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 中共七大会议在延安召开 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 正式表述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他说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是中国的共产主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继续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五 第二次结合说 新中国成立后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面对

5、新情况新问题 党内外出现了一股还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毛泽东坚定的指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为此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共产党人又进行了艰辛的第二次探索与开拓 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基础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她为后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 继承发展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是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

6、 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命题 并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治国国策 提出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地位不动摇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全面形成 同时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即 改革32年间先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者继承者优秀代表 毛泽东 1893 1976 邓小平 1904 1997 江泽民 1926 胡锦涛 1942 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解决中

7、国问题的需要 列宁曾指出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 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此外 如果谈到某一国家 那就要估计到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体特点 列宁选集 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75页 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指出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第681页 列宁也说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是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恰恰相反 我们深信 它只是给了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 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

8、学推向前进 列宁选集 第4卷 第274页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个由浅到深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 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的命题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是由毛泽东在1938年才提出 但是这并不是说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是突然冒出来的 事实上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 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

9、到中国的实践 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 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 早在1919年 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 一个社会主义者 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文集 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3页 1920年 李大钊又说过 社会主义的理想 因各地 各时之情形不同 务求其适合者行之 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 共性是普遍者 特性是随时随

10、地不同者 故中国将来发生时 必与英 德 俄 有异 李大钊文集 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5页 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为两条 第一 实际研究的精神 第二 实际活动的精神 他说 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 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 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 陈独秀文章选编 中 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177页 1923年5月 李达在 马克思学说与中国 一文中提出了 中国可以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 的论断 同时指出 中国无产阶级对于目前的政治运动 究应怎样决定 这一点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 上并未为中国共产党筹画 但我们根据马克

11、思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 按照目前中国国情 既 当时产业的情况和文化的程度 完全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 李达文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202页 1926年 蔡和森指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 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 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的武器 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机关凝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 党史报告选编 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第2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 而是很多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表述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这个命题的提出 标志了我

12、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有两个关节点调 一个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从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法在党的中央领导层开始形成了共识 一个是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等问题有过系统的论证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 有西马和东马之说 所谓西马 就是指普鲁士国 今德国 马克思 恩格斯俩人共同创立 并以其优秀代表人物马克思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和

13、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的思想体系和学说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已有马克思主义之称 所谓东马 是指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创立的适合他们时代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优 秀思想 如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解释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就是具有

14、中国作风 和 中国气派 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例如 毛泽东用 愚公移山 来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用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来说明实践出真知 用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来说明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 第一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 总结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p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第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15、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概况 毛泽东 原名毛润之 化名李德胜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享年83岁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 是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政治家 战略家 理论家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族人民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 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 虽然在20世纪60 70年代先后进行的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 他负有领袖

16、的责任 既便如此 也不影响他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的光辉形象 正如邓小平说 没有毛主席的领导 中国人民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呢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 1 萌芽阶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1 7 1927 8月 2 初步形成阶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 8 1937 7月 3 正式确立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1937 8 1945 5月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继续发展阶段 解放战争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5 6 1957 6月 5 在曲折中前进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7 7 1976 9 9日 及1978年11月底 二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6个组成部分和3个活的灵魂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理论 6 党的建设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