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562453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课文知识整理(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学案 钱文荣 2013-2-21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 ,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

2、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

3、,余音缭绕。二、问题研究1关于文章的体式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 (亦称“骈四俪六” ) ,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 “风烟”两句、 “从流”两句、 “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三、与朱元思书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

4、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课文学习一

5、、解释重点字词1从流飘荡 2.共色 3.缥碧 4.甚箭 5.、猛浪若奔 6.寒树 7、负势竞上 8.泠泠 形容水声的清越 9、.轩邈 轩 邈 10、直指 11、相鸣 12、.嘤嘤 13.、鸢 戾 14.、千转 千, 转, 15、经纶世务者 16、.经纶 17.反 18.、柯 19、无绝 20.、直视无碍 21、疏条交映 二、一词多义或同义 【绝】天下独绝 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 消失 沿溯阻绝 断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极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哀转久绝 消失 【自】自康乐以来 从 自李唐来 从 余之游将自此始 从 太守自谓也 自已 自富阳至桐庐 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故

6、自号曰“醉翁” 自己 【日】 夕日欲颓 太阳 隐天蔽日 阳光 有时见日 阳光 【奔】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穷】千转不穷 穷尽 欲穷其林 穷尽 乐亦无穷 穷尽【寒】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有寒意 林寒涧树 清凉 【负】负势竞上 凭借 负者歌于途 背着 【上】负势竞上 向上 横上柯蔽 在上边 苔痕上阶绿 长(上) 【至】自富阳至桐庐 到 礼愈至 周到 每至晴初霜旦 到 至满井 到 至于夏水襄陵 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到 至舍 到 【直】直视无碍 直接 争高直指 笔直 【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约数 高可二黍许 表约数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约数 曳屋许许声 拟声词 先生不知何许

7、人也 地方 杂然相许 赞同 【色】天山共色 颜色 色愈恭礼愈至 神色 未尝稍降辞色 神情 【指】争高直指 向,插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手指不能屈伸 手指 【奇】奇山异水 奇特,奇异 能与其奇者 奇特,奇异 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邑人奇之 以为奇 【甚】急湍甚箭 超过 可爱者甚蕃 很、十分 渔人甚异之 很、十分 三、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8、。译: 7、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 四、内容理解:(一)填空1、文中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句成为全文的总领句,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总体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着 异水 和奇山 具体展开,因而文章采用的是 总分 结构。2、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作者描绘异水清澈时,采用了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手法。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6、写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7、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

9、了水清澈、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8、写山奇 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9、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10、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 三峡 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 )问答 1、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 分)(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

10、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 (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好在哪里?这句运用于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写出了山之多山之高,突出了山之奇。(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文章在描写山的奇特时,写了山中各种声音,有何作用?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的幽静,也增添了山林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表现突出山之奇。4、文章以写景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

11、映,有时见日”有何妙处?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富春江山水增加奇异色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听觉和视觉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使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概?(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这些感慨从侧面衬托,强化了富春江山水的诱人力量,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3、在你所积累的名人雅士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与作者有相似的志趣?陶渊明、刘禹锡五、延伸1、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本文作者写这两类人观景后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来烘托富春江山水的的魅力,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 ”来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