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5597522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e 个人防护用品培训(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PE 个体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 为什么 为什么 最后防线 保护自己 沟通企业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 依据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T11651 2008 作业类别 举例 防护性能 举例 选用 帽箍 使安全帽保持在头上一个确定的位置 后箍 头箍的锁紧装置 顶带 保持帽壳的浮动 以便分散冲击力 帽壳 承受打击 使坠落物与人体隔开 下颚带 辅助保持安全帽的状态和位置 吸汗带 吸收作业人员汗液 安全帽结构及功能 防护原理 利用头箍与头部之间的间隙 起到缓冲作用 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正确穿戴 将安全帽戴正 拉紧下颌带 帽箍调到合适位置 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使

2、用前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 保持帽壳与头顶有足够缓冲距离 要有下颌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 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禁止歪戴 禁止在安全帽内佩戴其他帽子 每两年更换一次 特殊材质按其有效期限 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相关标准规范 安全帽 GB2811 2007 安全帽测试方法 GB T2812 2006 头部防护安全帽选用规范 GB T30041 2013 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通用技术条件 MT160 1987 帽类检验规程第1部分 安全帽 SN T2306 1 2009 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95 职业中毒和全部的尘肺病人都是通过呼吸器官而导致发病的 2 呼吸防护 分类 根据外观 面体 净气装置 滤材 吸

3、收罐 根据气体供应方式 动力式 无动力式 根据防护原理 过滤式 隔绝式 组合式 根据有害物质的种类 颗粒物 气体 根据面罩内的压力 正压式 负压式 适用于氧气充足但存在有毒物质场所 过滤能力有限 有毒 有害气体种类不明适用 浓度过高超出防护范围不适用 缺氧环境不适用 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拥有独立气源 可以使人体呼吸系统与外界有毒有害物质隔绝 安全系数高 需要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不适用于呼吸系统 心脏有问题者 高血压患者 2 呼吸防护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过滤式 隔绝式 自吸过滤式 送风过滤式 供气式 携气式 半面罩 全面罩 正压式 负压式 正压式 负压式 随弃式 可更换式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

4、防尘口罩 下方头带 上方头带 鼻夹 呼气阀 过滤元件做成的面罩本体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正确佩戴方法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正确佩戴方法 密闭性检测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错误佩戴示例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错误佩戴示例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错误佩戴示例 2 呼吸防护 随弃式防尘口罩 错误佩戴示例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1 面罩本体 2 头带 3 呼气阀 4 吸气阀 5 过滤元件承接座 6 接口 7 防毒过滤元件 8 防颗粒物过滤元件 9 颗粒物预过滤层 10 过滤元件固定盖 11 双过滤元件设计 12 单过滤元件设计 面罩本体 头带 呼气阀

5、 吸气阀 单过滤元件设计 双过滤元件设计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过滤元件 防尘面罩 单罐防毒面罩 双罐防尘防毒面罩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过滤元件 滤盒 有机气体 溶剂及碳氢化合物 无机气体 Cl2 H2O HCN 酸性气体 HCl H2S 有机胺衍生物 NH3 颗粒 气溶胶及液体 不同的型号和色带对应着不同的防护功能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过滤元件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环境粉尘或毒物浓度 环境湿度 对不同滤盒的效应不同 佩戴者劳动强度 各种防尘口罩的容尘量 使用 维护方法等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正确佩戴方法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正确佩戴方法 密闭性检

6、测 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空气中有害物质类别选择适用的半面罩 尘 毒 兼 过滤元件不能水洗 防尘半面罩仅适合有害物浓度不超过10倍的职业接触限值的环境 否则就应使用全面罩或防护等级更高的呼吸器 对高温 高湿环境 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会更舒适 对不存在颗粒物 而仅存在某些异味的环境 如某些实验室环境 选择带活性炭层的防尘口罩比戴防毒面具要轻便得多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使用注意事项 何时更换滤棉 当你觉得呼吸阻力明显增加 或者滤尘棉有脏污 或者滤尘棉有破损时 请立即离开工作环境到安全的地方 更换滤尘棉 何时更换滤毒盒 首先根据有毒气体滤毒盒更换时间表定期更换 如 3M6001CN防毒面具滤毒盒

7、 更换周期 不超标 2个 2月 超标 2个 月 3M滤毒盒防毒时间估算软件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相关标准规范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 GB T18664 2002 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6220 2009 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GB30864 2014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2890 2009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626 2006 2 呼吸防护 可更换式半面罩 根据防护功能分为9类 3 眼 面 部防护 选用步骤 识别眼面部危害因素 了解危害物对眼睛和面部皮肤的伤害 选择合适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正确使用和维护 3 眼 面 部防护 使用

8、注意事项 通过试戴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护眼镜 试戴时要观察侧面 确认防护眼镜能防护来自侧面的伤害 维护 当表面有脏污时 不能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或干布直接擦拭 防止镜片有划痕 用少量洗涤剂和清水冲洗 当镜片或镜架出现裂纹 变形或破损时 必须及时进行更换 3 眼 面 部防护 置于外耳道外 限制声能进入耳鼓及中耳 内耳 可衰减噪声10 40dB A 佩戴简单 可能与安全帽 眼镜等冲突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 耳罩和防噪声头盔三大类 4 听力防护 置于外耳道内 阻止声能进入 体积小 便于携带 适用于115dB A 以下噪声环境 均不能阻止一部分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4 听力防护 何时使用听力防护

9、装备 当LEX 8h 85dB A 时 作业人员应佩戴护听器 当LEX 8h 85dB A 时 若有佩戴要求时 宜为其提供 简单判断 当你需要提高音量来盖过背景声音的话 你的声音水平已经高于85dB A 通常谈话的音量是70 77dB A 职业卫生评价及建议 根据SNR需求值选择护听器 4 听力防护 4 听力防护 使用注意事项 佩戴泡棉型耳塞时 应将耳塞搓成圆锥体后 塞入耳道 让耳塞体自行回弹 充满耳道 佩戴硅胶成型耳塞时 应分清左右 放入耳道后 要将耳塞转动 调整至合适位置 耳塞在耳道中形成气密环境 取出耳塞时 应慢慢旋转 切忌很快拉出耳塞 以免造成疼痛甚至耳膜受伤 佩戴耳罩前处理任何影响佩

10、戴紧密度的物体 如 耳边的头发 尽量往后拨头发 不紧贴头部的眼镜架等 以防耳罩佩戴不紧密而降低防护性能 相关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卫法监发 1999 第620号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 T23466 200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 噪声 GBZ T229 4 2012 个体防护装备护听器的通用技术条件 GB T31422 2015 4 听力防护 根据防护功能分为12类 5 手部防护 根据防护功能分为12类 5 手部防护 使用注意事项 应明确防护对象后选用 如耐低浓度酸 碱 手套不能用于接触高浓度酸 碱 切记不能误用 以免发生意外 操作旋转机床时应禁止戴防护手套作业

11、使用前要检查手套有无小孔或破损 磨蚀的地方 尤其是指缝 摘取手套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防止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接触到皮肤和衣服上 造成二次污染 5 手部防护 防尘鞋 防水鞋 防寒鞋 防冲击鞋 防静电鞋 防高温鞋 防酸碱鞋 防油鞋 防烫脚鞋 防滑鞋 防穿刺鞋 电绝缘鞋 防震鞋 根据防护功能分为13类 6 足部防护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防护鞋前要认真检查或测试 在电气和酸碱作业中 破损和有裂纹的防护鞋是有危险的 明确安全鞋的防护性能 不要超越其防护功能使用 如穿不具有防酸碱性能的鞋子从事酸碱操作 6 足部防护 根据防护功能 防护服分为普通防护服 防水服 防寒服 防砸背服 防毒服 阻燃服 防静电服 防高温服 防电磁辐射服 耐酸碱服 防油服 水上救生衣 防昆虫 防风沙等十四类产品 根据防护功能分为14类 7 躯干防护 防静电工作服 适用于易燃物品的处理场所或可能因产生静电而影响电子产品质量的场所 三紧 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7 躯干防护 劳动防护用品认证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 安全标志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