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5490025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2020年整理).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教师 邵晋英 山西师范大学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第一讲课标解读 目录 一 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三 新课标的改革理念四 八年级上册内容标准解读五 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 20世纪初 以杜威为代表 观点 针对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 课本中心 教师中心 提出活动中心 儿童中心 儿童的兴趣中心的主张 做中学 的教学原则 缺点 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欠缺 第二次改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外因 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 改革的指导思想 精英教育 课改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 不论我们选教什

2、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 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代表人物 布鲁纳 不足 改革由第一流科学家推动 课程的编制也是由专家进行的 缺少教育专家和中学教师的参与 其次 课程太难 是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难以通过的 第三次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 外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深刻变革 内因 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 以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 改革指导思想 大众教育 1983年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公开信 国家处境危险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美国科学促进会1985年开始一项跨世纪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1989年提出一份研究报告 普及科学 美国2061

3、计划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看法 即 教育的四大观点或者说四大支柱 1 学会认知 2 学会做事 3 学会合作 4 学会生存 我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1 学校物理教育的诞生大体发展框架 鸦片战争 京师同文馆 马尾造船厂附设的福建船政学院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京师同文馆 主要历史事件 1897年 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格致 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 1902年 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校系统 亦称 壬寅学制 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及施行 1903年 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学制 癸卯学制 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学校物

4、理教育正式诞生了 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第一阶段 1903 1911 为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奠定了发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 1911 1927 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不断完善的时期第三阶段 1927 1949 重要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 1903 1911 自1903年颁发的 癸卯学制 把物理学以法定的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阶段 1911 1927 辛亥革命爆发至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可看作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

5、不断完善的时期 这一时期打破了中等学校物理教科书以翻译为主的局面 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 以教育部审定后发行的私人编写的教科书 第三阶段 1927 1949 这一阶段正式提出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同时对中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 制定并颁布了10多个关于物理教育方面的文件 出台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 明确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目标 此外 这时期不少爱国的物理学家投身于学校物理教育工作 为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第一阶段 1949 1966 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第二阶段 1966 1976 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倒退时期第

6、三阶段 1976 1989 拨乱反正 恢复和振兴发展时期第四阶段 1989 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 1949 19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可看用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 尽管物理教育的发展也走过弯路 但总体来说 新中国的物理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形成了新中国自己的物理教育体系 因此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 第二阶段 1966 1976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 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总体来说 文化大革命 使我国的科学技术 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遭到了空前的大

7、劫难 我国教育事业的受害尤为严重 文化大革命期间 从整体上讲 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处于混乱状态 在物理教育方面 国家既没有统一的要求 也没有高质量的物理教材 学校在物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方面的随意性较大 从总体上看 此时的物理教育无章可循 第三阶段 1976 1989 1976年至1989年可看作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物理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 是恢复和振兴发展时期 通过拨乱反正 我国中学的物理教育在不断调整中迅速恢复 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质量也不断提高 这些都为我国的物理教育改革和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1月 教育部印行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1983

8、年 教育部决定在高中数学 物理 化学三科实施两种教学要求 同时颁布了 高中物理教学纲要 草案 1985年 教育部印发了 调整初中物理教学的意见 1986年 国家教委鉴于学制 课时 教学要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决定修订教学大纲 同年颁发了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第四阶段 1989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为了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 我国的物理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时期 这也是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 分为两个阶段1 第一阶段 1949 1986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1950年7月由中华人

9、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 物理精简纲要 草案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决定中小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统一供应 观点二 1952年公布 中学物理科课程标准草案 1956年6月 教育部颁布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1963年5月 教育部在印发了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草案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 物理课程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1977年 教育部确定中小学十年学制 第二阶段 1986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 1988年 原国家教委做出 一个大纲 多本教材 的决定 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初审稿 1990年 原国家教委决定

10、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颁布并实施了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修订本 1992年 原国家教委颁布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用 1996年 原国家教委制订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1997年秋季在两省一市 山西省 江西省 天津市 进行试验 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同年秋季在10个省市试验 次年扩大到25年省市继续试验 2002年4月 教育部颁布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该大纲同时在全国施行 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课程标准 纲要 明确指出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

11、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 能力 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的 内容框架 教学建议 评价标准等 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也是教材编写 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一 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 课程标准 代替 教学大纲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 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课程性质 1 课程性质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2 课程功能 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3 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表现在5个方面 第一 通过从自然 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第二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 理解世界 第三 通过科学探究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 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第四 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综合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

13、好的思维习惯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第五 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 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 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 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 什么是 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 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 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 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 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 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 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

14、物理课程 新课标考虑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 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 结构为出发点 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 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 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 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 例如演绎的能力 新课标并不强调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 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 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怎样做到 突破学科本位 新课标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 态

15、度 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它在 课程目标 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要求 第一 在情感和态度上 情感体验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对大自然有亲近 热爱 和谐相处的情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社会实践的意识 养成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 乐于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 比如 停止沸腾的水 用冷水浇上后会怎样 用放大镜看指纹后再看窗外的物体 思考用放大镜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第二 在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上 价值观体验 能认

16、识到科学 物理学 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 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 科学 物理学 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科学技术等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 探索和认识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 并以此联系实际 观察社会 就是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从常识走向科学 高中教材引用了费思曼讲过的一个笑话 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 警察对她说 太太 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 妇女反驳说 先生 这是不可能的 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开车还没有一个小时 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 太太 我的意思是说 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 在下一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 警察解释说 这位妇女不屑一顾地说 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 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显然 这位妇女设有瞬时速度甚至速度的概念 但是她一定会有快慢的概念 快慢是常识 速度才是科学 试问 没有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还会有物理学吗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