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357659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 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长安城 隋唐以前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 唐以后 中国农耕区的中心 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苏杭 湖广熟 天下足 西北兵甲 西南财赋 二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经济为主 其他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 北方游牧民族体魄健壮 勇猛善战 依靠放牧为生 加之地理环境的恶劣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他们经常南下掠夺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 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 互为补充 汇成

2、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 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 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包括手工业 水利 采矿 冶铁 纺织 造船 建筑 贸易等 四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 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 因此 尽管我国东南面临的是辽阔浩瀚的海洋 但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沿海的优势 发展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自古以来就不够发达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一 殷商西周时期 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殷商西周时期 属于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 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

3、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和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建立 土地私有化 自东周以后至清代 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 男耕女织 以织助耕 或以工助耕 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 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东周以后直到清代 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经营制 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 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 缺乏独立性 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 四 中国古代社会所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1 农业方面 都江堰 丝绸 茶叶 2 手工业方面 冶炼 造船 3 货币经济方面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萌

4、芽迂缓的原因 十六七世纪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倍受挫折 为什么当时中国没有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原因之二 稳定与战乱 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原因之三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 第四节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上下五千年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在农业文明阶段 中国文化在世界一直遥遥领先 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 中国文化就开始落后了 二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思想上诸子百家并存 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 又促使不同区域的文化相辅相成 渐趋合一 秦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闽粤文化 融合多种戏剧的京剧 佛教中国化 三 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中国农耕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基本特点 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所谓凝重性 就是稳重有余 灵活不足 开放不足 保守有余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负面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向上的方面 又要看到它消极颓废落后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