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5293707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528.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中钧中学三模(物理)2006-5-281在物理学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证明建立理论,然后由实验加以验证的,下列叙述符合上述情况的有 ( )A,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以后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理论,以后由普朗克用实验方法证实了光子的存在C.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由惠更斯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D汤姆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以后由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加以验证2,下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是()A某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吸收20kJ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没有其他任何影响B打开一高压密闭容器,其内气体

2、自发溢出后又自发进去,恢复原状C利用其他手段,使低温物体温度更低,高度物体的温度更高D将两瓶不同的液体自发接融,然后又自发地各自分开3. 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多普勒效应只适用于声波B.当波源和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C.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D.当波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图24,如图2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

3、,据此可知 ( )A带电质点从P运动到Q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带电质点做正功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5,如图1,当电键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 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3.1eV B2.5eV C1.9eV D0.6eV图36 如图3所示的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

4、放能量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7如图所示,D是一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a流向b,不允许电流从b流向a,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电荷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和B的间距稍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P的运动情况将是 ( )DabABA向下运动 B仍静止不动C向上运动 D无法判断SOS1S2绿光P双缝8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

5、,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则关于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vA B 0 0 ta b9、如图a所示,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在A点放置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关于A、B两点的电势U 和电场强度E的判断正确的是A.EA EB B.EA EB C.UA UB 10、如图所示,在平面内有一沿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已传播了一段时间,波速为1m/s,振幅为4c

6、m,频率为2.5Hz.以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的时刻为0,则距P的平衡位置为0.2m的Q点y/cm P Q x/m0A、在0.1s时的位移为4cmB、在0.1s时的速度最大C、在0.1s时的速度向下D、在0到0.1s时间内的路程为4cm11(10分)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A精确的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以及着陆后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1)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

7、材分别是_、_(填器材前的序号)(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_、_(3)R=_、M=_12(12分)一个小灯泡上标有“6V,0.2A”字样,现要测量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5V,内阻1.5k) B电压表(010V,内阻3.0k)C电流表(00.3A,内阻2.0) D电流表(00.6A,内阻1.0)E滑动变阻器(10,2A) F滑动变阻器(100,0.5A)G学生电源(直流9V),还有开关、导线等(1)实验中所用的电压表应选_,电流表应选_,滑动变阻器应选_(2)在下面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压从0V开始测量图8(3)根据画出的电路图和选出的仪器,用笔在图8的实物

8、图上连线(要求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输出的电压最小)用箭头指示出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AB图913.(共15分)(1)(8分)如图9所示,底座A上固定一根直立长杆,总质量为M,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圆环B,让圆环从杆的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加速度为a。求在下滑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多大?(设下滑过程中摩擦力不变)BCA图10(2)(7分)如图10所示,一个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300,C900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一条与BC面成300角的光线射向BC面,求这条光线又从AB边射出时与AB边的夹角,并作出其相应光路图。14,已知地球半径为R,一只静止在赤道上空的热气球(不计气球离地高度)绕

9、地心运动的角速度为0,在距地面h高处圆形轨道上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设地球质量为M,热气球的质量为m,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为m1,根据上述条件,有一位同学列出了以下两条式子:对热气球有: 对人造卫星有:进而求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若认为正确,请求出结果。若认为错误,请补充一个条件后,再求出。M,rLK15、(14分)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内阻R=2)与一灯泡L(6V,6W)接在电路中,电源电动势=8V,内电阻r=1。合上电键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如由于某原因电动机被卡死,则灯泡亮度怎么变?(假设各元件仍在安全范围内,给出计算说明)mM

10、O16、(14分)如图,高为H=0.8m的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0.1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的最右端,M的正上方有一悬点,一摆长为L=的单摆自然下垂的时候恰好与M接触,忽略m、 M的大小,现在将摆球(质量m =0.2Kg)拉到与O等高处(摆线伸直)释放。设m、M之间的碰撞无能量损失,g=10m/s2。求M抛出时的速度是多大?。M落地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17,如图,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2 m,电阻R0.4 W,导轨上停放着一质量m0.1 kg、电阻r0.1 W的金属杆CD,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

11、向下。现用一在导轨平面内,且垂直于金属杆CD的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1)证明电压表的示数U随时间t均匀增加。(2)判断外力F随时间t如何变化。(3)判断外力F的功率随时间t如何变化,并求出第2 s末时外力F的瞬时功率P。18,如图12,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滑块连接,开始时滑块静止在水平导轨的O点,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导轨的OA段是粗糙的,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之后,滑块先向右滑行并越过A点,然后再向左滑行,最后恰好停在出发点O处 (1)求滑块滑行过程

12、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2)滑块停在O点后,另一质量也为m的子弹以另一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此后滑块滑行过程先后有两次经过O点求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19、(17分)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顶处由静止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下.(1)若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且小球始终未离开轨道表面,小球应带何种电荷?电量至少多少?(2)如果去掉磁场,而其它条件不变,小球会在什么地方离开轨道? B R 答案:1A 2,C ,3,C 4,ABD,5C 6AC, 7,B 8AB 9AC 10,BD11A、BC;周期、重力;12 (1)B、C、E;(3分)(2)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分),(3)实物连线如图3所示(分)图2图3评分说明:第(3)小题,连实物图3分,用箭头指示出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动头应处的位置1分。13.(15分)(1)(8分)解:设A对B的摩擦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圆环:mg f =ma (3分)设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N,B对A的摩擦力为f/对底座A: N=Mg+ f /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 f = f / (1分)BCA图9 /底座队水平地面的压力 N/=Mg+mg-ma (2分)(2)(7分)解:a.由折射定律: 在BC界面:sin600=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