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5290365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doc(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评价报告2006年7月北京相阳博雅教育科技中心内部资料 翻版必究目 录编者按1总体报告2一、招生考试的发展趋势3二、从2006年高考试题看命题趋势4三、科学、愉快、高效地备考5语文学科8一、今年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8二、注意回归课本,应以本为本,巩固基础。9三、挖掘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性9四、古诗阅读题17五、现代文阅读题20六、作文命题的形式的变与不变26数学学科34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综述34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分析35英语学科41一、试卷基本特点41二、2006年英语试题卷的简析41三、考核能力分析43四、高考英语试题命题趋势44五、2

2、006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启示与思考45文科综合46政治47历史53地理58理科综合63一、试卷的总体评价63二、试卷结构64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64四、试题、试卷分析65生物学科65化学学科72物理学科86五、2005、2006年,理综各科对比95六、2006年试题变化点汇总分析97七、对2007年备考的启示9743编者按2006年7月1517日,我们邀请了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参与2006年高考阅卷的专家、高中教研室教研员、中学一线特、高级教师共100余名,齐聚北京,在充分了解2006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专家观点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真实反映的基础上,对2006年各套高考试题进行了

3、全面、深入的分析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的基本原则是:1、公正客观2、为中学一线教学及备考服务3、研究高考,为提高考试质量进言献策4、为民间评价,强调其实用性。 为满足更大师生的需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会议资料及专家发言进行了整理,编辑成册。本评价报告的内容还在不断丰富、完善之中,特别是随着国家及各地权威统计数据出台后,还将对此报告相关内容进行量化处理。本评价报告如实反映了相关专家的意见,不代表本中心的观点。 相阳科学应考研究中心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科技中心 2006年7月总体报告说在前面的话:一套优秀高考试题的标准是什么?明乎此,命题,我们才能出手公道;评议,我们才能出口公允。在此,我们不想用

4、统计学的理论与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只想从大众能够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标准上来谈一套优秀高考试题应具备的品格。借鉴人们对客观世界不懈追求的三个层次,我们不妨说,一套优秀的高考试题,亦有其“求真”“求善”“求美”的三重境界。所谓“求真”,有两重含义:一是命题当以科学性为生命,在是非对错等问题上不容商榷;二是命题当以对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恰当映现为内在的精神,在能力构成等问题上把握准确。所谓“求善”,亦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千万人参加的大规模书面考试,命题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真正实现公平选拔,优胜劣汰;二是作为国家级的学科大考,命题应能够指引学科教学向着清明、通达的前程作良性的发展。所谓“求美”,同样

5、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精神产品,命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感与艺术性,能够体现出命题者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二是作为地区产物,命题能够反映出各地教学改革的成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命题风格。上述三重境界,知易行难。若三者不可得兼,可暂不求“美”,但必须求“真”与求“善”。其实,对高考命题而言,“真”与“善”已是很高的标准,而人人都神往的“美”也唯有在“真”与“善”兼具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纵然我们有再大的勇气,也难免会使高考命题步入歧途。“天子跬步,皆关民命”,作为掌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命题者,此中况味,不可不察。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真、善、美”的标准将是我们对2006年高考命题作出评价与

6、思考的可行依据。命题是永远遗憾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对任何人都是。很多问题,可以摆到桌面上讨论,从而找到一个平衡点。但并不能就此武断地说,某题是一道错题,这恐怕失之公允。可以讨论的,是怎样更合适、更好,而不是怎样不再犯错。学术论争应以学术的方式进行,这是原则。世上本无路。以一种“新青年”的姿态命题,是有思想、有性格、有活力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局限毕竟高考命题要背负着许多使命。而这些完成这些使命,不仅要靠命题组,还要靠评阅组、广大一线教师及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千万人参与其间的国家级大考,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命题出得稳妥,考生答得从容,阅卷判得公道。真如此,老师教得自然扎实。 一、招生

7、考试的发展趋势1、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方向(1)现行高考制度的正面作用。统一高考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一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措施。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考生应考和高校的录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取消高考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的沦落和整个教育体系的崩溃。 高考有严密的规范程序和公开统一的标准,是公众心目中一块保持社会公平公正的绿洲,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考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一个具体的人生奋斗目标,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激励作用。(2)高考存在的问题。将高考定位于选拔性考试,是造成试卷(备考)实际难度逐步加大的原因。相对固定、封闭的笔试形式不利于高层次能力的考核,不利

8、于考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计分方法、以省为单位排总分划分数线的做法,极度夸大了考试分数的价值,负面影响较大。 (3)必须澄清几个观点1)高考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革来消除应试教育。2)高考改革不能以全盘否定高考和取消高考为前提,否则会对这个社会和教育事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3)高考的全面深入改革,不仅是考试和招生技术的改革,更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4)恰如其分地估计高考制度的利弊,是高考改革成功的起点。5)考试只是一种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大学招生不能单纯依赖考试一种方法。6)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招生的改革同步进行,甚至应该在招生制度改

9、革的前提下进行。2、招生考试改革的总体趋势(1)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2)确保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3)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高校新形势下的多元化需要。 (4)招生人数增幅不大,考生人数稳步增加,尤其是在高分段竞争日趋激烈。(5)备考成绩的提高依赖于高技术的充分应用。有条件的家庭对于高考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测量理论、现代技术也为这些高水平的备考服务提供了可能。 3、命题改革的基本趋势(1)满足高校的需要,包括: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的学习潜质,也进入大学后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各专业的特殊需要等等。广大师生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高考的改革,分析其趋势、把握其规律。(2

10、)课改的需要。当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配合、促进高中课程改革,这将使试题:1)突出地方特色。如试题的情景设置、难度安排等。 2)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如一些重要的试题给出多种解题思路、解题途经,推出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等。 3)强调综合。如文科考生应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理科考生也应有一定量的人文知识储备。4)重视应用。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考查,加大对近代学科知识及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考查。5)突出学科特点。 6)符合各地课改进程(3)对命题者的限制。要求命题人员:第一: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明确了考试原则和要求:通过题型示

11、例了解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整个试卷和不同题目基本的难易程度;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减少了盲目性;以考试机构文件的方式公布考试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有利于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第二:强调命题技术的应用。命题技术是保证试题、试卷质量的有效手段。 第三:管理方面的限制。高考是一项社会性的大型考试,必须在顺利举办的基础上,确保公平、公正,同时要有利于安定团结。 二、从2006年高考试题看命题趋势1、试卷结构的变化及分析(1)进一步研究、明确各题型的考核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更为适合的试卷结构。可以预见的是:除四个新课改省份的新高考模式外,全国卷以及其它省份的试卷结构也都会有所变化。(

12、2)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减少选择题、减少书写文字量、降低试题情景的干扰。 (3)搭好试题、试卷的台阶,同时利用评分标准拉开考生间的距离。试卷设计得比较适中,但又不是一味地“迁就”考生,看似“无奇”的试题中有不少小陷阱,不认真审题的话也会“失手”。许多试题实际上并不难,知识点熟悉,但需要考生自主综合知识,才能解决问题。评分标准要求严格,要求考生组织答案。 2、重点考察学科的主干知识(1)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考查时要保持较高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构成试卷的主体。重点内容重点考,非主干知识用小题考。(2)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命题时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考虑问题,注重知识之间

13、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以检验考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3)考核点设置在模型转换和观点提炼方面,而不是背景材料理解和学科技巧应用。(4)重视主干知识的本质理解和多角度应用。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知识掌握和记忆上,而必须做思考和感悟。(5)利用好教材,教材是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试题的源头。高考的部分试题就是以课本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师生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重视教材。3、能力考核的主要方向(1)变背知识为用知识。 (2)重视学科的思想方法,突出强调学科特有能力的考查。 (3)淡化常规难点,对模式化的备考方式

14、进行冲击。 (4)强调综合能力,高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难度竞争,而是学习素质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它要考查的是考生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 (5)探测潜能,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思考方法、不同的运算途径体现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这正是高考突出考查的一个方面。4、创新的基本操作创新性试题上高考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未来的高考中肯定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1)考查考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2)利用开放性试

15、题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试题主要反映在答案上,没有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只有评分原则。最典型的开放题就是语文的作文。另外,我们要把开放性试题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在文科由踩点给分到踩意给分就是一种开放性;对于理科就是多角度思考、深入理解,通过考生选择不同的解题途经来区分考生水平的差异。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答案,最容易想到、答题时间最快,达到自己的最佳。(3)提出新的设问角度。如宽角度,多视角地考查基础知识,对某些知识(主要是主干知识)进行创新处理,提出新的视角,试题的背景新、处理方法新等。(4)加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要求命题者自觉地站在考生的立场上进行试题的命制,也就是把考点设置在考生肯定出现的天然错误上。 (5)试验性的创新题。高考每年都会在一些题型上、一些能力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