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5283720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50分)1.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官僚政治开始兴起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各国关系走向和谐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2.春秋载,公元前 651 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 11 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B

2、.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C.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A.建设的延续性B.存在的合理性C.创新的曲折性D.产生的必要性4.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宗法意识的淡薄B.考试入仕的开始C.特权垄断的削弱D.三省六部制的影响5.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

3、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6.宋初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复制起早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这说明宋初( )A.官员的地位日渐提高B.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C.中枢机构形成了制衡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7.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

4、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8.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 )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公民平等参政C.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D.直接民主弊端明显9.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

5、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 )A.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B.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C.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D.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10.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11.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

6、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B.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D.为近代确立立法规范12.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

7、“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14.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15.“两个魔鬼

8、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原则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16.18 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17.某乡

9、村知识分子在一则日记中记载:“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A.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B.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18.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分配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 22 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许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 )A.推动了民族统一

10、战线形成B.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C.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19.“ 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

11、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有一事件”指(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 1906 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22.侵华日军原计划沿北平和武汉之间的平汉铁路南下,在华北平原重创中国军队,把中国版图纵向切开,然后从武汉向东,把中国军队赶下海。而某场战役开始后,日军主力

12、大举调往东南,开始在河网密布、丘陵纵横的东南地区作战。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南京保卫战D.太原会战23.1937 年 10 月 25 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名中去掉 “临时”二字,表明此时国民政府( )A整合平衡东西部教育资源B对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C.正式确定三校合并新战略D.重视西南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24.导致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 )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巨大冲击C.军人占了主导地位D.法

13、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核心25.1961 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D.国家政策受到国际形势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2分)26.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

14、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5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

15、政制度变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4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