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82461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 会计: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描述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以及协调、维系委托经济责任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2. 会计职能: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为核算和监督职能,还具有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等职能。3. 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4. 会计监督: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

2、考评,使其达到预期目标。5. 会计目标: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目标是制定经济决策,总体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反映受托责任。6. 会计对象: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7.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最基本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构成会计报表的骨架。8.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9.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可分为流动负债和

3、长期负债。10.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价值的账面体现,表面企业归谁所有。11.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增加股东价值的源泉。12. 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增加股东价值的代价。13.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就是利润(负数为亏损)。企业经营的会计成果。14. 会计恒等式: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的恒等式为资

4、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5. 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加以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基本标准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16. 初次确认: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17. 再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入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18. 会计计量: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19.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20.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

5、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对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界定。21.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22.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长短相同的期间。23. 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24. 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按照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25. 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按照收

6、付时间确定其归属期。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26.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7. 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8. 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29. 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30. 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进行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和同一期间

7、的横向可比。31.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32. 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33.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34. 及时性:企业对已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一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区别(1)是否偿还上的区别 : 后者需要偿还;前者不需要归还。 (2)享有权利上的区别 : 后者有按期收回本息权;前者具有参与利润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

8、双重权利。(3)清算时求偿权上的区别: 后者拥有优先求偿权;前者则没有。二再确认有四个特点:1. 它的数据来自于日常记录; 2. 对会计要素的表述既有数字表述,也用文字表述; 3. 把账簿记录转化为报表的要素,有一个挑选、分类、汇总或细化的加工过程; 4. 财务报表中的表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1. 会计科目:对各个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2.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3. 经济交易:实际发生在机构单位之间或机构单位内部的

9、各种经济活动。4. 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5. 本期发生额:一定时期内账户所登记增加或减少金额的合计。6. 期初余额: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7.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的和。一. 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1)相互联系,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2)相互区别。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

10、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第三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1.复式记账: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以相等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3.会计分录:按照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4.试算平衡: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进行汇总,以确定借贷是否相等,检查记账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有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三种公式。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11、(1)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必然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2)每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至少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一个账户的贷方(3)所记入账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第四章 制造业经济活动及会计处理1. 投入资本: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为股本,在非股份公司称为实收资本。2. 资本溢价: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差额3. 资本公积: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4. 实收资本: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5. 银行借款:反映各项借款的取得、偿还及结欠的情况,按借款的种类

12、(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设置明细账。6银行存款:反映企业存放在金融机构货币资金的增减及结存。7.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购入各种材料的价格和采购费用8.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9.预付账款:核算企业因采购材料和接受劳务而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10. 应付账款:核算企业因采购材料和接受劳务而应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债务)11.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等。一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的构成(1)材料购买价格(2)采购费用,包括运输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

13、挑选费用等。二生产费用的组成内容(1)直接材料(生产产品消耗的材料费等),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2)直接人工(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等) ,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3)制造费用(生产产品消耗的设备费等),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三生产费用与生产成本的联系与区别联系 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费用是产品成本形成的基础。区别生产费用与发生的期间相关,研究费用强调“期间”。 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产生的消耗,研究生产成本强调“对象”。四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区别制造: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厂部各职能部门管理:为组织和管理全厂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生产车间五营业收入的

14、确定条件所有权上的报酬与风险的转移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与控制权的丧失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第五章 会计凭证1. 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登记账簿的依据。2.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依据。 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3.外来原始凭证: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4.自制原始凭证: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5. 一次凭证: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6. 累计凭证 :在一定时

15、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7.汇总原始凭证: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8.记账编制凭证:根据账簿记录填制的原始凭证9.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作用A 提供经济业务原始资料的重要载体B 登记账簿的必要依据C 明确经济责任的主要手段D 实行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二比较 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取得或填制人员 经办人 会计人员 依据 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 审核后的原始凭证 作用 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 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归类、整理 意义 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六章 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连接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2.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一般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