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75199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留守儿童家访工作总结2018年.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航桥学校“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活动总结学校教育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家访是学校获得家长信任与支持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表现的重要渠道。为深入贯彻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推进会精神,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我校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上门家访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广泛发动根据上级要求,各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和全体任科教师要进行全员家访。提出了工作目标,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特别是要全面掌握贫困生、学困生和行为偏差生的情况,健全学生学习档案

2、,便于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助学措施;介绍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提供学生学习、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有效建议,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二、各校响应,精心策划1.学校重视,宣传到位。各校高度重视家访活动,在家访启动仪式后,纷纷制定了家访活动方案,并在教师会和班主任会上分别进行了宣传发动,一把手校长亲自作动员,从政策导向、工作需要及师德建设等角度宣讲了家访活动的重要意义,德育处在班主任会上就家访活动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进行了具体解读。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做好家访工作奠定了基础。有的学校还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机,下发了家访活动告家长书。向家长们解释上门家访的必要性,赢

3、得了家长们对此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2.精心准备,做好计划。开学初,相当多的学校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自拟家访提纲,确定每次家访的内容,做好准备,有的放矢,提高家访质量。给每个班主任印发了家访手记,及时撰写家访心得日记,做好访后分析,认真总结家访工作经验,确保家访的实效。各班主任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了解学生家长的职业、孩子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养成等,制定相应的班级个性化家访计划各校确立以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异常学生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精心策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书面记录,实现家访全覆盖。很多学校还结合年级组情况,组建家访团队,以团队为主、个人为辅的形式,分年级进行家访。

4、三、倾情家访,真心换来感动家访时,虽然老师们和家长的身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沟通方式不同,但爱是共同的语言。老师不只是走进孩子的家门,而是力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真心换取真心。老师们不顾工作一天的疲惫与辛劳,用爱心、真情积极开展家访工作。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快,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寄托到学校、寄托到老师身上于是我们的老师走进这样的家庭,让他们不再孤单。通过对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特别是缺少父母关爱的特殊家庭的孩子的家访,许多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有的家长还主动与老师联系,邀请老师安排上门家访。从老师们的家访手记中,我们看到家长满是感激和对老师的尊敬、信任与期盼。老师珍惜每

5、一次家访,不仅充满热情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还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观察家庭中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感受家庭里的精神和文化气氛,从而有针对地指出学生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传授给学生家长,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巩固和强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们看到老师们家访时顶着烈日,劳累奔波,有的老师家访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家长们看到老师们这样敬业,深受感动!很多家长都电话向学校表示感谢,对老师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走访教师自带相机,临别时主动与家长孩子合影留念,很多班主任还将照片上传班级博客,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父母的关爱,成为孩子永生难忘的记忆与财富!四、讲述家访,

6、感悟别样彩虹为充分展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弘扬当代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操,讴歌家访中的感人事例。同时,在评选优秀家访日记基础上,各校纷纷举行“我与我的家访故事”演讲比赛,旨在全力推进“走进家庭共商育人大计,走进学生共创美好未来”家访活动,让全体教职工用心灵去发现来自家访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去体会和诠释教师给予学生的那份无私的关爱,去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光辉典范。五、巩固成果,坚持家访常态化本次家访活动,很多教师亲自走进学生家庭,亲眼看到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家庭状况,看到了学生在家的劳动及生活表现。从而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感情。同时,很多教师也被学生贫困的家庭

7、状况所感动,更加理解了学生求学的艰辛,思想受到洗礼,明确了肩负的任务之重,增加了责任感,提高了敬业精神,强化了师德意识。扩大了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广大家长和孩子也都越来越欢迎甚至盼望着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把这项工作不断地完善和推进,让家访长效持久的扎根学校,让更多关爱走进学生家庭,永驻学生心田,让它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各校在实践中,并不把家访活动当作一场运动,而是探索建立家访活动的长效机制。把家访工作情况存入档案,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教师积累了有关活动资料,形成了家访工作档案,不断总结和

8、完善家访工作,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六、两点感悟1、以家访促联系,用真诚换支持活动开始时,部分教师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信息这样发达干嘛非得去学生家?但是走访后,此想法开始变化了。也认识到了家访的作用是其它手段难以替代的。家访是门学问与艺术。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体现它的实效性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合理选择时间,把握最佳时机,用老师们总结的经验就是“多报喜,巧报忧,多倾听,巧辅导,多鼓励,巧建议”。家访前一定和学生家取得联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把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的活动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不流于形式。2、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家访,在家访时要求教师做到“两不”和“三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教师们用自己的耐心、诚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学校的诚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