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18845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 2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3 全球流行概况 全球性传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HFMD Handfootandmouthdisease 1958年加拿大 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 oxA16 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 初步查明 oxA16为本病病原1959年提出HFMD命名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4 国内流行情况 1981年起 在上海 北京 福建等地有少数病例零星报道 但缺乏病原学支持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

2、流行 5 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 经过两年散发流行 1986年又出现爆发 两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 3 和1 9 5 2000年5 8月烟台招远市立医院报告1698例 6月15 7月15发病高峰 3例死亡 2000年秋季新加坡的疫情波及到苏州市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也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爆发疫情2001年4月 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 患病率达6 65 国内流行情况 6 国内流行情况 2008年3月 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 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例 其中22例死亡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安徽 广东 山东 浙江 上海等省市都

3、有报告 7 我国手足口病现状 2011年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 1619706例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和风疹 报告死亡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 8 我国手足口病现状 2012年1月 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65795例 死亡10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 2012年2月 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29844例 死亡15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4 9

4、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 Hand foot mouthdiseaseH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和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 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 一般5 7 自愈 10 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包括COX A组的2 4 5 7 9 10 16 B组的1 2 3 4 5型等 肠道病毒71型 EV71 埃可病毒等 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 11 肠道病毒的生物特性 属于RNA病毒对75 酒精及5 来苏不敏感 对热敏感 在50 可被迅速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

5、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 漂白粉等 甲醛 碘酒都能灭活 12 13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14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 粪 口途径 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 飞沫 咳嗽 打喷嚏等 传播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 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15 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 对同血

6、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 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16 流行特征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全年均可发生 一般5 7月为发病高峰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 隐性感染比例大 传播途径复杂 传播速度快 控制难度大 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17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 10天 平均3 5天 病程一般为7 10天 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 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 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 可出现脑膜炎 脑

7、炎 脑脊髓炎 神经源性肺水肿 循环障碍等 病情凶险 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8 19 20 21 22 病例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肠道病毒71型 EV71 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 2011年版 肠道病毒71型 EV71 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 2011年版 23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24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现场调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的管理标本采集和检测消毒措施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25 聚集性病例 1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 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8、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6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 1 聚集性病例调查 了解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 流行特征 以分析流行因素 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要对首发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填写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附件2 27 2 重症或死亡病例调查 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 临床症状 发病就诊治疗过程 感染传播情况 病原检测结果 以分析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险因素 填写 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件3 28 传染源的管理 患儿应及时就医 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 居家患儿 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 村 医生的指导下 密切关注患

9、儿的病情变化 如发现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 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同时 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 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 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 29 标本采集和检测 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标本医疗机构负责样本采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生物学标本的采集 30 消毒措施 消毒技术规范 2002版 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31 健康教育 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病知识宣传举办相关

10、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2 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1 饭前便后 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 替幼童更换尿布 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 曝晒或消毒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 勤晒衣被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 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消毒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 儿童出现发热 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以减少交叉感染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

11、理 33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 每日进行晨检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采取立即送诊 居家观察等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 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 经风险评估后 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3 教育 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定期对玩具 儿童个人卫生用具 水杯 毛巾等 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 定期对活动室 寝室 教室 门把手 楼梯扶手 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 消毒 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 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4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