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85320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导论论文 环境与人类生活——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环境与人类生活 论森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森林锐减、

2、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森林的兴衰,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者恶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茂的森林在水土保持、物种繁衍、大气净化、积蓄水资源等方面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保护森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实,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我们远古的祖先,当他们从猿进化成人以后,曾经长期在森林中栖居,以野果为食,以树叶为衣,钻木取火,用树枝削制武器和工具。他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与繁衍,森林庇佑着人类,养育着人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

3、。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早已经离开森林,也结束了与森林相依为命的岁月,建立了集中居住的城市和村庄。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依然与森林密不可分。 森林给人类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木材资源。在人类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木材一直是重要的能源和主要的建筑材料。木制的车辆,木制的船只,是最常用的的交通工具;木制的农具,木制的弓箭,使人们在耕作和狩猎中如虎添翼;以木材建造的住房,不仅使人类从穴居的洞窟中走出,有了更为舒适的家,而且长期以来,木材一直是人们建造房屋乃至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材料。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是由木材粉碎做成纸浆加工制造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的树冠像一把把张开的伞,既可以减缓降雨对地

4、面的冲击,又可以截留大量雨水;地面的落叶、树枝、果实等能减少地表水的流失,增加渗入土壤中的雨水;而树木盘根节错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免遭雨水冲刷。森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在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可以将风的速度降低25%以上,对农作物的有效防护距离可达到树高的23倍。同时还能使田间水分蒸发减少,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种植防护林和固沙植物,目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防止沙丘流动、抵制沙漠化的主要手段。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1亩森林每天能产生氧气48. 7公斤,满足65人呼吸的需要。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毒废气,1公顷柳树林每月能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1公顷云杉每年可以阻挡和吸收32吨空气中

5、的烟尘,松林每年吸收36吨,而水青冈、槭树、橡树的混合林每年吸收烟尘多达68吨。 森林是生命的庇护所。我国的长白山林海中,在高大挺拔的东北红松和长白美人松的荫庇下,生长着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和各种动物,已经鉴定的高等植物就有1200多种,走兽50多种,飞禽230多种,鱼类和爬虫300多种。而热带雨林中的物种更为丰富,是地球上拥有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态系统。森林以它丰富的营养,适宜的环境,养育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生物种群,保持微妙的生态平衡。 然而,素有“绿色金子”之称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一片一片的绿色正从地图上被抹去,代之而起的是褚褐色和土黄色。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170年以后,地球上的森林将荡然

6、无存。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找不到一片郁郁郁葱葱的林木,他们只能从文字记载或者图片资料上认识森林,那是多么可怕的前景呀。森林资源的消失除了战争、火灾等原因外,主要是世界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盲目扩大耕地和牧场,以及木材的滥砍滥伐。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尽快摆脱贫困,一方面大量出售木材,以解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将茂密的森林一片一片地砍倒,甚至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放火烧山,开辟耕地,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满足人口增加对食品的需求。更为可惜的是,有些国家矿石能源缺乏,又无力向国外购买,便砍伐森林,把宝贵的资源当作烧饭取暖的柴禾。记得在几年前,我目睹了北京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7、。那天早晨,我一醒来,就觉得屋子里的沙子很多很多,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就想开窗通通风,认为那样空气会好一些,于是我迷迷糊糊地把窗户打开,一阵黄沙迎面而来,我的脸上就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沙,呛得我直咳嗽,我用一只手赶快把脸捂上,另一只手连忙关上了窗户。“咳,咳,咳!”我大声地咳嗽起来,这才清醒了过来。我往窗外一看:我看不清白鸽的身影 ,昏黄的天空笼罩着影影绰绰的楼群。“哇,太可怕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惊讶地叫着。我穿上衣服,打开电视,正巧,电视上正在播新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今天,北京遭遇了很强的沙尘暴”我恍然大悟,关上电视,顶着风沙,跑到了阳台上,往楼下一看:简直是“平沙莽

8、莽黄入天”,一场沙尘暴正袭击北京城,漫天黄沙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浓重的土腥味让人们的呼吸都变得困难;看不清前方的路程,公交车亮起了车灯;行人蒙上了沙巾,抵挡扑面的沙尘。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

9、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这些资料都显示出:北京遭遇的沙尘暴其实就是因为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而造成的。而乱砍树木也不只会造成沙尘暴,还可能造成泥石流、全球变暖、动物灭绝要用树木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一次性筷子、报纸、家具我们砍伐一棵大树只要用几秒钟,但是这棵如果要长成苍天大树,又要用多少年的时间呢? 我国是森林覆盖率较小的国家,解放之后又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毁林高潮,原本为数不多的森林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目前我国的森林总面积虽然居世界第位,但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 12位;人均森林面积1. 8 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居世界第121 位。环境与人类生活因此,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保护森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