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5185161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江三角洲信息化专题规划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起飞道路。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珠江三角洲必须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子,为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起示范、带动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按照广东

2、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编制本专题规划。一、发展环境(一)优势条件1.经济实力较强。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之先,有效地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20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78.6亿元,占广东省的69.6%。珠江三角洲以占广东省23%的面积,容载了广东省47%的人口,生产出广东省近70%的经济总量,为率先实现信息化集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信息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2000年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3363.6亿元(9

3、0年不变价),占广东省的96.35%。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如数字程控交换机、彩电、传真机、微机等,产量均占全国的20%甚至50%以上。2000年软件业产值近80亿元,初步形成了广州、珠海、深圳、南海等地的软件园区,开始出现一批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软件产品。如珠海金山WPS办公软件、深圳金碟财务软件等。3.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电信骨干网络全面光纤化,基本实现光纤到小区及部分大楼。广播电视传输网络通达各家各户,全网双向宽带传输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电力等专用通信网络正在发展过程中。4.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金融财税以及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

4、的渗透和应用,电子政务已经起步并初见成效,CAD/CAM等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相当部分企业中普及,电子商务基础架构正在形成,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支付网关系统以及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正在逐步建设。广东跨银行ATM/POS网络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金融网络之一。5.信息消费能力较强。信息消费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居民的消费热点,通讯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如广州市2000年人均通讯支出达630.45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2000年珠江三角洲彩电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59台/千人和233.45部/千人。全区计算机普及率为126.7台/千人,是全国上网人数最多的

5、地区之一。(二)面临挑战在未来几年里,珠江三角洲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将会有较大改善,但是也面临严峻挑战。1.国内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还是信息服务业,珠江三角洲企业都将与国际性大企业直接竞争,在资金、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面临考验。在国内,长江三角洲在过去10年中迅速崛起,并且在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数量和质量、金融服务和区域形象力等许多方面占有优势。长江三角洲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将对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信息化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2.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配套程度不高。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产值很大,但增加值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6、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开发机制。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雷同,集约化程度低,远未形成上、中、下游产品全面配套和分工协作的完整的产业链。3.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严重滞后,信息基础设施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的应用尚停留在基础阶段。4.信息化人才短缺。珠江三角洲吸收优秀人才的优势正在弱化,而国内外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受本地培养能力所限,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专门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7、紧缺,这将是制约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二、奋斗目标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珠江三角洲逐步由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过渡到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经济,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前5年,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率先建成一个四万平方公里的信息化示范区域,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后5年,珠江三角洲全面实现信息化,达到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建成一个高性能的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主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国内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手段,信息化带动工

8、业化效果显著;现代信息服务业繁荣发展,电子商务框架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信息市场和电子商务中心;政府、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有较大提升,成为对国内从事信息技术的企业和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建立起具有当时先进水平、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善的信息化体系,进入信息社会。主要信息化指标预计: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5年为15%,2010年为20%;互联网络用户数,2005年超过1200万户,2010年超过2500万户;电话普及率,2005年达到90%,2010年达到100%以上;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200

9、5年达到250台/千人,2010年达到400台/千人;每千人拥有电视机数,2005年达到500台/千人,2010年达到600台/千人;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2005年超过10%,2010年超过13%。三、信息网络优化完善骨干网,建立健全各市城域网,大力发展接入网,建成包含各类信息网络、融各种业务于一体的高性能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网络建设市场监管机制。(一)优化完善骨干网1.广泛应用先进的传输技术,积极研究和引进下一代网络技术,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继续推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高速宽带骨干网建设。2.建设珠江三角洲全光传输网络工程。利用光交叉连接、光分叉复用等技术

10、,在网络上进行光通道上的配置和调度、光层面的自动保护、全网的自动恢复,建成覆盖整个区域的全光网络,实现智能光网功能。3.建设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洲的宽带信息综合传送网,使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可承载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和综合信息业务。4.充分利用广州已建成的国家级网络互联交换中心及现有网络资源,形成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为中心、区内各城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宽带骨干传输网络系统。5.由各网络运营商参与,共同制定和完善整个区域的骨干网络建设规划方案,以此来强化骨干网络的宏观管理,并以利益为纽带促进区内骨干网络资源优化整合,全面提高网络效率。(二)建立健全城域网1.鼓励经

11、国家批准的网络运营商在珠江三角洲开展宽带城域网建设,力争各市在2003年以前建立宽带城域网。2.制定宽带城域网的技术规范和互联标准,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实现区内各市的宽带城域网高速互联,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各市的宽带城域网连成一个整体。3.统一规划和建设城市信息网络管道,建立信息网络管道的有效管理机制,既要防止出现建设无序、重复建设的现象,又要避免出现垄断经营,要促进信息管道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三)大力发展接入网1.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骨干网和城域网,积极推进光纤入户,坚持以光纤接入为主,其他接入手段为辅,建成一个融数据、图像及话音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2.建

12、立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和营运分离机制。宽带接入网的营运商必须是持有国家经营许可证。鼓励各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参与建设宽带接入网,提倡专业分工和互补合作,迅速发展宽带接入网市场,以此来带动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3.建立宽带接入网市场的监督机制。宽带接入网建设方案应该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查或者论证才可以实施。宽带接入网建设方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入网的经济效益,既要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4.在接入网层面推动电信、电话、计算机“三网”融合。加快“三网”融合的技术性试点工作,使之尽快产业化、市场化;同时在体制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建立若干个“三网”融合的示范小区,确定业

13、务融合的内容和范围。四、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优先发展软件业,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建成国际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主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一)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共建,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的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项目。积极引导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嵌入式芯片和小型化、片式化的新型元器件和电路板的研究设计开发。2.培植20家左右掌握核心技术、主业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在国内有明显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实施“规模化”和“走出去”两大战略,通过技贸结合、资本经营、资产重

14、组、科技创新等途径,并通过政府采购,为这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使之成为有世界影响的跨国公司。3.在通信设备、计算机整机制造、数字视听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方面,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加快数字电视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以企业为主,建立研究、开发、测试、生产、推广应用的产品研发和成果市场转化机制。4.建立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在珠江三角洲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区内产业配套体系。(二)优先发展软件业1.重点建设好广州、珠海两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深圳、南海软件园。

15、广州天河软件园要利用紧靠应用市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人才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应用型软件技术和产品,有选择性地发展一些基础性、通用型软件技术和产品。深圳软件园应利用临近香港的地缘优势,借助香港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重点发展面向港澳台及国际市场的软件产品。珠海南方软件园要利用在通用软件和行业性软件方面的经验和基础,尽快扩大规模和提高水平。南海软件园要积极发展软件加工业,大量培养“软件蓝领”。2.建设软件工业化生产基地,推进软件产品化。促进软件工业化生产工具的引进、开发和应用,建立软件“零件库”,提高“软件标准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模型研究与原型开发、产品开发与商品化以及市场服务四个层次的产业结构框架。建立权威的软件评测中心,制定和实施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加强软件企业的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和CMM认证。通过软件工业化生产,迅速扩大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规模。3.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充分利用广东省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业和家电业对于嵌入式芯片的庞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根据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开发和生产的信息化水平。4.实施软件人才工程。加强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