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10768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纲要 一、规划目的 为顺应长三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新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编制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二、规划重点 1、落实城市交通引导发展的总体思路 2、优化市域空间组织结构 3、区域协调背景下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 4、加强环境保护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体系 6、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特色体系 三、规划期限 1、近期:2013-2015 年; 2、中期:2016-2020 年; 3、远期:

2、2021-2030 年; 四、规划范围 1、规划区 新沂市域行政范围,总面积约 1616 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 新安、北沟、墨河、唐店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 261.7 平方公里。 3、旧城区 北至徐海路、南至新戴南路、西至新华路、东至临沭路,总面积约 5.1 平方公里。 五、城市性质新沂城市性质为:东陇海沿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新兴工业城市、苏鲁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 六、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为“南拓、东优、西延、北控”。 七、人口规模至 2012 年底,新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 36.35 万人(统计范围:四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城镇人口约30.17万人,农村人口约 6

3、.18万人。至规划期末,规划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 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0万人,农村人口 2万人。 八、用地规模至 2012 年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44.7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48.3平方米。 至规划期(2030 年)末,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68.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114.8平方米。 九、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两心、两轴、五区”的城市空间结构。1、“两心”:形成“一主一副”的城市中心体系。“一主”指旧城主中心,“一副”指依托高铁客运站点形成的南部城市副中心。旧城主中心主要承担传统商业零售、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综合服务职能;城市副中心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商务商贸、文化体育、科

4、技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职能,同时增强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消费服务功能。2、“两轴”:依托钟吾路、大桥路形成的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依托轴线拓展城市结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联系城市各级中心,引领城市服务升级。3、“五区”(1)城中分区:北至徐海路、南至徐连高速公路、东至沭河、西至臧圩河。其中,旧城区重点发展传统商业、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功能,以旧城改造为契机,提升旧城文化品质;南部地区,以徐连高铁站点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务商贸、专业市场、教育科研、现代居住等功能。(2)城东分区:东至宿新铁路,南至徐连高速公路、西至沭河、北至新长铁路。以无锡-新沂工业园为基础,打造行政办公、商贸物流、工业、现代居住等功

5、能的综合性片区,重点打造沭河、黄墩河滨水景观带。(3)城西分区:东至臧圩河,西至环城西路古镇大道,南至环城南路-徐连高速公路,北至徐海路。以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建设以工业、科研、居住、商业等职能为主的产业片区。(4)城南分区:以原唐店镇区为基础,建设以市场、居住、商业等职能为主的片区。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沭河、黄墩河等滨水景观带,拓展滨水生活、商业、文化休闲综合功能。(5)城北分区:西至臧圩河、西至沭河、北至长城路、南至火车站,依托火车站打造以商贸、居住、仓储物流等职能为主的片区。 十、区域发展定位1、东陇海城镇轴上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2、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3、长三角北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4、

6、苏鲁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5、连云港港口经济区产业配套服务基地 十一、产业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伸先有强势产业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二产业:主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基地。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生态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 十二、市域空间结构结合市域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归并发展主体,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分区,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依托产业发展,集聚人口。 (一)市域城镇体系 做强中心城

7、区,着力培养马陵山镇和窑湾镇 2 个重点镇,加强草桥镇、棋盘镇、高流镇、阿湖镇、瓦窑镇、时集镇与双塘镇的功能完善与提升。 (二)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主、两心、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体系。 1、 一主: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以原新安镇、北沟镇和唐店镇为主体,拓展新区、提升旧城,构建中心城市框架,大力推进公共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2、 两心:马陵山镇和窑湾镇两个重点镇 优先发展两个重点镇,在用地规模、土地指标上适当给于倾斜,完善镇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3、 多节点:市域 7 个城镇节点 分别为整合后的草桥镇、棋盘镇、高流镇、阿湖镇、瓦窑镇、时集镇与双塘镇,依托所在镇区发展特色制造业与城镇综合服务业,依托镇域发展特色农业与高效设施农业。 (三) 市域城镇规模 规划市域常住人口 122 万人,城镇人口为 94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