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92836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搭台,“三变”带富 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片区产业扶贫模式的思考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片区所辖五个行政村(草原、田坎、老卜底、民乐、新寨),面积3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543.7亩(水田1759亩、旱地7784.7亩),荒山荒坡面积15100亩,有3695户14235人,贫困户1231户378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55户2890人,低保户562户884人,五保户14户14人)。2014年,贵州亿垚公司组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基地,2016年8月,岩脚镇成立民乐联村党委,通过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形成联村党委合作社群众三级联动机制,探索出“党建+三变+扶贫”的发展模式。通过股权将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系,

2、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为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目前,合作社共投入5000万元(其中省农委项目资金3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330万元,信合联社贷款300万元),种植中药材5830亩,建成圈舍15000平方米、草料间4000平方米、青贮池11个(5000立方米)、隔离牛舍500平方、沼气发电池300立方米,集中养牛1000头。 一、主要做法采取联村党委引导、合作社搭台、农户参与的方式,立足于五个行政村的资源优势,坚持草畜一体化发展,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产业壮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一)立足实际发展肉牛养殖业1.选择适宜饲养的牛品种。凉都褐牛。通过与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动科院院长、肉

3、牛养殖专家李跃民教授合作,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打造基地独有凉都褐牛品牌,发展高寒山区独特的优质肉牛。该品种也称叫凉都褐和牛,是用新疆褐牛与本地母牛杂交,产出的母牛再与日本和牛或海岛和牛杂交,适合在高寒山区养殖,属于生产高端雪花牛肉优良品种。西门塔尔。属于大型肉牛改良品种,不是纯种肉用牛,而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广、屠宰率高、肉质好的优点。本地牛。通过引导农户用当地牛进行入股,丰富基地牛的基因库,改良外来牛品种的适应性,通过集中育肥,提高养殖户的致富能力。养牛效益分析。每头母牛年消耗精饲料500公斤,1000元;犊牛半岁前吃奶不产生成本;配种、防疫及其他支出200元;合计成本

4、1200元年。每头母牛每14个月(母牛怀孕2月后合作社发放给农户,8个月后生产,生产6个月后合作社回收)生产一头牛犊,年产牛犊0.8头,牛犊培育至半岁后由合作社回收,平均每头价值7000元,每年收入0.87000=5600元。纯收入:5600-1200=4600元。每户农户养殖3头母牛,仅卖牛犊年可增收46003=13800元。2.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本着互利共羸、量身订做的原则,根据农户的发展愿望、发展能力,精准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适用于有能力、愿意养殖母牛的农户,由合作社向农户发放能繁母牛并定单回收小牛。“合作社+养殖小区+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合作社投入资

5、金修建养殖小区并向致富带头人提供能繁母牛,每个养殖小区养殖100头牛,致富带头人以管理、劳动力、技术入股,并负责带动周边10-20户贫困户养牛。“合作社+家庭牧场”模式。对于有一定基础、发展意愿较强的家庭牧场(每个家庭牧场养殖10头牛),合作社以资金或能繁母牛入股,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家庭牧场自行种植牧草进行养殖。“合作社+村集体”模式。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并保底分红,适用于跨区域协作发展。通过以上模式,一是有利于合作社融资发展壮大产业;二是有利于充分发动广大农户参与到养牛产业中来,使农户闲置的圈舍、农村闲置的荒坡以及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三

6、是有利于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缺门路、缺技术、缺项目的问题,使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四是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和牧草种植业1.长短结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规划种植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黄柏、黄精、重楼、白芨、皂角等中药材1万亩,现已种植5830亩。收益详见附表1。2.量质兼顾。针对养殖场需要大量牧草的情况,在大量种植玉米、甜高粱、甜玉米的同时,以产量较高的皇竹草为主要种植品种,确保饲草的量能跟得上养殖场的发展。针对养殖都褐和牛等高端肉牛需要大量的紫花苜蓿(多年生豆科牧草,号称牧草之王,是所有牧草中蛋白质最高,也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多的优质牧草)

7、,通过林下种草等方式解决紫花苜蓿的供给问题。针对需要放养部分牛的问题,种植新西兰混合牧草(适宜于离养牛场较远,地势不太平坦的草山草坡,利用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等牧草种子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播洒),建立放牧草场,给母牛、牛犊的放牧提供了条件。收益详见附表2。种植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农户自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牧草。一是土地流转型。按租金300-400元/年.亩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种植;二是农户自种型。对于自愿种植牧草的农户,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并回收牧草;三是土地入股型。农户以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荒山荒坡)入股种草。(三)以股权为纽带引导农户成为经营主体 2014年以来

8、,贵州亿垚公司入驻草原村,好风正当时,通过“三变”改革,以股权为纽带把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民从改革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 1、土地入股。种植中药材。由合作社投资管理,采收后,合作社、农民、村集体按6:3:1占股分红,按五年计亩产值计算,入股农户每亩年平均可获分红4800元以上。种植牧草。合作社负责无偿提供草种、化肥,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牧草,村集体负责统一运输到养殖基地,收益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按0.8:9:0.2占股分红;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荒山荒坡)入股种草,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按4.5:4.5:1占股分红。 2、特惠贷入股。建档立卡贫困户用特惠

9、贷5万元入股合作社参与养牛,具体操作方式是:农户利用特惠贷或其他资金5万元入股到合作社,年底固定分红3000元,3年5万元的特惠贷本息由合作社负责偿还。合作社发放3头能繁母牛给农户饲养(产权归合作社),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母牛所产牛犊产权归农户,但6个月后必须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回购集中育肥,其中贫困户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购。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每三年签一次合同,期满后如果农户愿意继续养牛,则续签合同,如果不愿意,则将能繁母牛归还合作社。 3、集体资金入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群峰村、新院村、那洒村等村寨都以村委会为单位入股合作社20万元,每年保底分红2万元,其中1.2万元用于继续发

10、展,8000元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 4、养殖入股。合作社用基建资金与母牛入股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合作与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按2:8占股分红,待合作社收回成本后,养殖小区和能繁母牛的产权全部归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 5、劳动力收益。产业平台建起后,“三变”改革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变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拓宽收入渠道,在务工中合作社按以下标准进行工资发放,技术性工人每天工资120元,农忙季节一般工人工资每天100元,平常务工每天80元,基地固定工人57人,基地共带动1500个劳动力就业,实现就地就业。如无房户喻汝辉,通过夫妇两在基地上班,一年就修建起房屋。(四)合理规划绿色生态农旅一体化 立足于

11、紧依优美的阿珠库区、背靠盐商文化的岩脚古镇的优势,紧紧围绕绿色、生态这一发展理念,抓好农旅一体化的规划建设。 1、抓好“1+6”旅游项目建设。以牧草基地建设为支撑点,建设天然滑草场、天然狩猎场、生态养老休闲中心、自助烧烤区、百草园、精品水果采摘园等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古镇历史的厚重和阿珠库区的优美后,再体验农村清新与独特的生态味道,真正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实现生态、旅游价值最大化。2、建设生态循环农业链。针对集中养殖牛粪多的实际,建设干粪发酵车间,将发酵后的牛粪用于还田种植中药材、牧草和精品水果。建设300立方米的沼气发电池,将湿粪引入进行发电,沼液、沼渣用于循环种植。形成了粪便发电还田的生态循环

12、模式。同时,根据所种植药材喜荫的特点,进行牧草套种。如黄柏可以套多种牧草。黄精和重楼可套种万寿菊和紫花苜蓿。白芨可套种植高杆牧草。皂荚可套种植多种牧草。通过套种不仅解决以短养长的问题,而且为中药材的种植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药材的品质,实现了经济价值最大化。(五)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保障。根据草原、田坎、新寨、老卜底、民乐五个行政村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实际,建立联村党委,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任命能力突出、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党支部书记刘锦祥为联村党委书记,任命合作社负责人喻汝星为联村党委副书记。联村党委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宣传动员、矛盾调解等群众

13、工作和服务企业工作,既为合作社的发展保驾护航,又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实现党支部引领发展,企业、农户抱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作用。 2、强化风险防控。为降低养牛产业风险,调动农户积极性,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以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合作社为主体的技术队伍,实现春防、秋防全覆盖,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实行干部包户,组织村支两委人员45人,对参与养牛的农户实行包保,进村入户监控农户饲养牛的情况。同时,为增强农户的责任意识,农户入股的5万元即为保证金,有效防止农户私自卖牛等行为发生。

14、 3、强化农民培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培育实训基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基地,让农民享受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牧草展示区,作为对农民进行牧草种植培训的课堂,让农民学习掌握好种草技术。建立肉牛育肥、繁育、哺育等实训点,对农民进行专题培训。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85人,真正让贫困户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为基地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二、问题及建议(1) 产权不明晰。一是主体不明晰。草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间的关系是两块牌子一个主体。二是产权不明晰。扶贫项目资金没有明确纳入贫困户的占股。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公司应该作为独立法人,合作社主体为农民,合作社以独立的法人形式入股

15、企业,农户在合作社内按“三变”模式入股合作社,从而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变”改革模式,便于明晰各主体法律责任;二是由市级层面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扶贫项目资金按比例确定扶持产业数额和贫困户入股资金。 (二)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养殖方面,农户从基地领养母牛,牛生病死亡时,死亡时间和责任没有明确。建议:一是培训农户。特区农业局与科研院所进行协作,通过实训基地,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实现农户专业化,提高养殖户的防疫防病意识;二是对散养的农户,采取以510户为一个养殖合作互助组的形式,形成包保干部和互助组技术人员对养殖的母牛进行全程监控;三是在由合作社与农户签定协议基础上,由农业服务中心、合作社、

16、互助组代表组成责任鉴定组,从而明确权利与义务。 (三)保障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属弱势产业,受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和不可预见的市场因素的影响,种养殖的标的物银行和保险公司不愿作为抵押贷款和保险的对象,导致一旦发生不可控灾害时,企业、村集体、农户不仅没有收入,还会存在负债,甚至倾家荡产的情况。针对此种风险,建议:一是由市政府加大农业风险抵押金投入,增强特色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防疫保险体系,严格检疫程序,把风险降至最低,由农业局通过与公司协作,把特色产业纳入保险。三是形成211帮扶产业的模式,即实行一个平台公司、一个银行帮扶一个产业的模式,平台公司担保贷款,银行负责放贷,确保资金农业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基础设施薄弱。根据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基地的设施还达不到要求,特别在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建设上与农旅一体的要求相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