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7353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重要doc.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在世如何安顿好自己十分要紧文/聂薇转播到腾讯微博饶宗颐:1917年生,号选堂,广东潮州人。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多所大学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饶公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泰斗,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一生获得荣誉无数,1962年获得有“国际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2000年获得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11年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他就是著名国学泰斗饶宗颐。有人说:“他有三颗心

2、,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作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3、,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国学大师”。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转播到腾讯微博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大学接受儒风大家专访(2000年12月)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饶宗颐的一

4、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

5、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曾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为此,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天人互益”;二是“物物而不物于物”;三是“慈悲喜舍”。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

6、港开启智慧。“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

7、“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转播到腾讯微博饶宗颐学术馆门前的“慈悲喜舍”“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我提天人互益,是以易经益卦为理论根据的。我们如果要大展鸿图,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轼所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

8、。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求是,求真,求正”谈到弘扬中国文化,饶公曾在接受儒风大家专访时送给我们几个字:“求是,求真,求正”。他说,尤其是要做到“正”。“正”就是不要拐弯抹角,要弘扬正气,秉持正直,坚持正义。不正的人,或许他们有自己的独到想法,但一个人,只有求“正”,才能永远立足于世。中国人自古就是最讲正气的,文天祥被蒙古人抓到以后,不屈不挠,坚信天地之间有正气,可悲可泣更可敬。易经本身也是讲求“正”的,佛家也讲求“正”。转播到腾讯微博饶公题词:求是求真求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曾说,拯救21世纪人类的只有中国的

9、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我是同意他的这句话的。”饶公说,“作为一个英国人,汤恩比这样讲话,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具有包容的精神,能够主动吸纳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饶宗颐1974年就发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说,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在不断地接受外来的文化。在西北方向的西域,有一条“丝绸之路”,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而在海上,还有一条“丝绸之路”,那便是“海上丝绸之路”。从时间上来看,海上的“丝绸之路”或许会更早。“我说这些,都是从考据的角度讲的,我们讲究考据,主张让事实来说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文

10、/林林转播到腾讯微博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有一种美,叫安静,安静的姿态是美的。在安静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像风中的浮云。转播到腾讯微博在安静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是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许多睿智的老者,那些静坐的人们,祥和的姿态是多么的美,这姿态要么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要么正真纯净无邪,恰是因

11、为这些,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转播到腾讯微博“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喜欢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尤其欣赏周国平的散文集,读他的安静,是用思考与哲理给一颗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

12、沉静的清泉。转播到腾讯微博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安静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转播到腾讯微博追求那一份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品味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吧。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让我们不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它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

13、边界上。正如爱情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如同那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满是怜惜。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不是吗,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这些久违了的亲切的话题,处处遗留哲学和散文的痕迹。转播到腾讯微博追求那一份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追求那一份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品味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吧。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倘

14、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转播到腾讯微博一川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连学界也已成为喧闹的名利场,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社会里,安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一川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夜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也是安静的,在自然身上,我们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啊。转播到腾讯微博深夜,乐音悠悠,墨香袅袅。深夜,乐音悠悠,墨香袅袅,跟随书的主人去寻找那一份心灵的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诗心款款,暗香盈满心房,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王阳明的

15、十大经典语录转播到腾讯微博王阳明王守仁,号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子、孟子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