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5060680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课件沪教版.pp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农民 我国农业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它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精耕细作的原因 1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 但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少 2 我国的土壤条件恶劣 多为盐碱地或红壤等 3 我国山脉纵横 地势复杂 大部分地区处在西北大陆干旱风和东南海洋风影响区 降雨量分布非常不均匀 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正是由于上述自然条件的制约 精耕细作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基本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 秦汉以前 北方 粟 小麦 南方 水稻 宋 占城稻 明 玉米 番薯 做衣服的材料 宋元以前 麻和丝 宋元时期 棉花 我国古代 粮食作物被统称为五谷 对于五谷

2、 古书的记载也不完全相同 除黍 粟 小麦 大豆外 有的地区将稻归入五谷 也有的地区将麻籽归入五谷 这是我国地大物博 农作物品种丰富的反映 后来五谷之说渐成习俗 通常指 稻 麦 黍 稷 豆 六畜指马 牛 羊 猪 狗 鸡 是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五谷 和 六畜 牛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在搜粟都尉赵过的推广下 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在北方被普遍使用 东汉时二牛抬杠的使用范围扩大到珠江流域 并出现了一牛挽犁 提高了耕作效率 魏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回转柔便的蔚犁 操作比以前方便 唐朝创制的曲辕犁 又叫江东犁 一直沿用到明清 比教一下 唐代的犁比汉代的犁有哪些进步 它将原来的

3、直长辕改为短曲辕 犁身缩短 犁重减轻 由一头耕牛挽拉 更加轻便 灵活 省力 另外 它还可以调节犁层的深浅和耕垡的宽窄 水田 旱田都可适用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质量 以农为本 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 以农为本 的政策 注意采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 战国时代 各诸侯国为了多产粮食 增强国力 十分重视兴修水利 著名的工程有鸿沟 邗沟 都江堰和郑国渠等 秦汉时期 又有一系列水利工程被建成 纵横交错的沟渠形成水利灌溉网 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 有效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有的王朝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治理黄河 预防水灾 一些朝代的统治者 还实行轻徭薄赋和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的政策 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 都江堰 都江堰

4、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 在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处 他包括鱼嘴 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为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所建 作为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建成以前 岷江桀骜不驯 成都平原常遇洪灾 堰成后 恶化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被称为 陆海 2000年多年后的今天 都江堰仍造福于当地人民 我国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研究和发展 许多农谚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 气象 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的结果 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

5、小大寒 你能具体说出每一个节气的名称吗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反映季节变化的 四立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二分 春分 秋分 二至 夏至 冬至 其中哪些是反映气温变化的 三暑 小暑 大暑 处暑 二寒 小寒 大寒 其中哪些是反映降水情况的 雨水 谷雨 白露 寒露 霜降 小雪 大雪 哪些是反映农作物生长情况的 惊蛰 清明 小满 芒种 重要的农书 中国古代农民具有哪些特点呢 自给自足 聚族而居 安土重迁 广大农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男人辛勤耕耘 妇女纺纱织布

6、养猪喂鸡 以维持一家人温饱 此外 他们还需从事一些其他副业 来贴补家用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 大多数农民生活在宗族亲戚聚居的村落 村中设有宗祠 供奉着祖先的牌位 同宗人在族长的主持下 修订家谱 制定族规 族长按照族规处理公共事务 维持教化 有的宗族还设有义仓和义田 战乱时期 有的村落成为武装堡垒 中国古代农民对故土无比眷恋 只要有一丝生机 就不会离开家乡 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各级政府为了有效地控制农民 把农民编入户籍 许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租种地主土地 向地主交纳田租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非常脆弱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 在正常年景

7、下 农民生活也很艰辛 以自耕农刚刚形成的战国时期为例 当时一家五口 全年收获除去交田税 口粮外 余下的粮食可以换成1350钱 春秋祭祀等用大约300钱 置办衣服要用1500钱 全年尚有450多钱的亏空 这还不算额外的赋税及婚丧疾病的费用 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农民流亡的现象 古人把农民流亡的原因 总结为五逃 一曰天 二曰官 三曰军 四曰钱 五曰愚 天指天灾 官指政府的徭役 军指供给军队的物资 钱指高利贷 愚指经营不善 中国古代农民悲惨处境的原因 天灾 人祸 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比教频繁 水 旱 蝗等灾害 常常造成颗粒无收 饿殍遍地 西汉统治的210年中 就有87年发生过灾害 元朝的一次蝗灾 遍及河北

8、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数省 蝗虫将田里庄稼甚至杂草都吃光了 百姓先是靠捕蝗虫充饥 后来则出现了 人相食 的惨剧 官府沉重的赋税徭役 以及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 也是造成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建造长城 阿房宫 骊山陵墓等 前后被征发服劳役的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 那时 全国人口不过两千万 正是这样繁重的徭役 使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西汉成帝时的丞相张禹 依仗势力 肆意兼并土地 多买田至四百顷 且都是靠近河渠的良田 唐高宗时 刑部尚书卢从愿 占良田数万顷 被人称为 多田翁 明朝的皇亲和宦官都有庄田 这些庄田是在侵吞民田的基础上形成的 饥民图说 饥民图说 是明朝官员杨东明根据自己的见闻编辑

9、而成的一本图书 它描述了1593年河南大水灾之后灾民饥寒交迫 只能靠剥树皮 掘草根度日的悲惨情形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伤田家 唐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两骑翩翩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

10、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值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领导人 陈胜 吴广 政权 张楚 公元前209年夏 陈胜 吴广同900余名贫苦农民 被秦政府征发到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西南 戍守 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 今安徽宿州市东南 遇到大雨 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要被斩首 绝境中 陈胜和吴广杀死了押送的军官 大家 揭竿而起 队伍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起义军攻下陈 今河南淮阳 陈胜自立为王 并建立了 张楚政权 你如何理解陈胜说的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这句话的意思 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 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陈胜 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11、战争 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 在我国历史上永放光辉 陈胜 吴广起义的意义 北宋末年 宋江领导农民起义军转战河北 山东 河南 江苏等地 他们所向披靡 锐不可挡 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 英雄们的事迹却得到了广泛流传 早在南宋时 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被民间艺人们讲述 演唱 元朝杂剧里 宋江 李逵 武松 燕青等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梁山泊聚义的好汉也增加到108个 元末明初 施耐庵充分借鉴民间创作的精华 写成 水浒传 一书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为什么受到民众的欢迎 因为其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战士揭竿而起 反抗暴政 百折不挠的精

12、神 这深深地感染了广大民众 为他们起来反抗暴政树立了榜样 均田免粮 明末李自成起义 时间 1628年领导人 李自成 政权 大顺 1640年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进入河南 当时河南正闹旱灾 成千上万的饥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军 队伍壮大后 李自成着手整顿部队 严肃纪律 他提出 均田免粮 的口号 适应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和减免沉重赋税的愿望 1643年 李自成占领了西安 第二年 在西安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 接着 李自成向北京进军 沿途宣传 三年免征 平买平卖 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这年三月 攻下北京 明朝灭亡 比较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 怎样来看待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无论次数还是规模在世界历史上都是

13、首屈一指的 农民起义的冲击 使新王朝的统治者 不得不采取一些发展生产 与民休息的政策 这些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 也就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300年的时候 历史选家郭沫若在重庆写成 甲申三百年祭 一文 文章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后陶醉享乐 最后失败的沉痛教训 毛泽东在延安读到此文后 给予热情的肯定 并要求 同志们引以为戒 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板书设计 一 以农为本1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2 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3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二 农民与乡村社会1 小农经济2 乡村社会结构3 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三 农民起义1 陈胜 吴广起义2 明末李自成起义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及一些重要的农学著作 了解了中国古代乡村生活和农民的处境 从而大大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