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57543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2016年元宵节快到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夜,象征喜庆团圆,这个传统的节日有的地方叫又称为元夕、元夜,或上元节。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无论从活动还是饮食,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节日气息。吃元宵象征新年全家团团圆圆;赏花灯热闹喜庆,五彩斑斓;猜灯谜趣味多多,广为流传;游龙舞狮技艺高超,锣鼓喧天;百戏歌舞壮观好看,喜庆热闹除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节目,很多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趣味风俗。来看几个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迎紫姑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

2、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放桔灯“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鳌山观海,忽见椒江上无数灯火,如流星飘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纺罗伞盖的簇拥下,到江边观看。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下来的桔灯。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

3、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偷菜节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偷青节和偷菜节类似,四川、广东、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习俗,在元宵节的晚上可以去偷 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4、,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送瘟船送瘟船是福建清流县城群众在每年元宵节之夜的一种驱邪逐瘟的活动。是夜,暮色初合,县城东门桥边聚集着众多的男男女女。在岸边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钉成的船,船的周围用薄薄的竹片扎成船舱,外面再糊上红红绿绿的色纸。船舱四壁画着十二生肖的肖像,这就是瘟神乘坐的船。舱内装着由各家各户送来的猪毛、禽羽等杂物及花炮。山乡人迷信认为,将家禽牲畜的毛羽送上东去的瘟船付之一距,即可保今年六畜兴旺,全家平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