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5039115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文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65.120B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Determin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 in feed送审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海企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淮阴师范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远见、冯民、宦海霞、刘尧、蒋原、任盈盈、柯家法、张扬、张科、颜智勇、张敬友。1

2、4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定量检验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肠杆菌科含量较高的饲料中肠杆菌科的计数;第二法适用于肠杆菌科含量较低的饲料中肠杆菌科的计数。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在给定条件下发酵葡萄糖产酸、氧化酶阴性的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2.2肠杆菌科计数 Enumer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按本标准规定方法,对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肠杆菌科进行计数。2.3最可能数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3、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计数方法。3 试剂或材料3.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A.1。3.2 缓冲葡萄糖煌绿胆盐肉汤(EE肉汤):见附录A.2。3.3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葡萄糖琼脂(VRBGA):见附录A.3。3.4 营养琼脂(NA):见附录A.4。3.5 葡萄糖琼脂:见附录A.5。3.6 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6。3.7 氧化酶试剂:见附录A.7。4 仪器设备4.1 恒温培养箱:36 1 。4.2 水浴箱:46 1 。4.3 均质器(312次挤压/秒)。4.4 振荡器。4.5 电子天平:感量0.1 g。4.6 显微镜:10倍100倍。4.7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4.8 无菌吸管

4、:1 mL(0.01 mL刻度)、10 mL(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4.9 试管:18 mm180 mm、15 mm150 mm。4.10 无菌锥形瓶或等效容器:150 ml、500 mL。4.11 均质袋。4.12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5 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第一法)肠杆菌科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1。计算肠杆菌科菌落数报告检样25g(mL)样品+225 mL BPW,均质10倍稀释系列选择23个适宜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 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管内每皿中倾注10 mL15 mL VRBGA培养基,混匀计数,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NA平板葡萄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

5、革兰氏染色试验36 1 24 h2 h36 1 18 h24 h图1 肠杆菌科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5.1 平板计数法试验方法5.1.1 样品的处理和制备5.1.1.1 易粉碎固体样品:25 g待测样品加入到盛有225mL BPW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打式均质器中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5.1.1.2 不易粉碎固体样品:取25g以上的单个或多个样品,装于均质袋中,按照1:9比例加入适量BPW,用拍打式均质器中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5.1.1.3

6、液体样品(包括原液):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5.1.1.4 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缓注入盛有9 mL BPW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应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 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5.1.1.5 按照7.1.4的操作方法,依次制成10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 min。5.1.2

7、 接种和培养5.1.2.1 根据样品的污染情况及不同种类饲料中肠杆菌科的限量要求,选择2个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加入到无菌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培养皿。同时,分别吸取1 mL BPW加入两个无菌培养皿中做空白对照。5.1.2.2 将10 mL15 mL冷却至46 的VRBGA(可放置于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于每个平皿中。小心旋转平皿,使样品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5.1.2.3 待琼脂凝固后,再向其中倾注约5 mL一薄层的VRBGA培养基覆盖平板表层,以防止蔓延生长并使菌落特征更为明显。5.1.2.4 待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培养皿,置于36 1 培养18 h2

8、4 h。5.1.3 菌落计数和确认5.1.3.1 肠杆菌科典型菌落为有或无沉淀环的粉红色至红色或紫色菌落。选取典型菌落数在15 CFU150 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只计数典型菌落数。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5.1.3.2 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5.1.3.3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5.1.3.4 从每个平板

9、上至少挑取5个(小于5个全选)典型菌落进行确认;如果有不同形态的典型菌落,则每种形态分别至少挑取1个菌落进行确认。5.1.3.5 典型菌落的确认:a) 分别将所挑选的每一个菌落,划线于营养琼脂平板,36 1 培养18 h24 h,挑取平板上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及葡萄糖发酵试验。b) 革兰氏染色镜检:肠杆菌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大小为(0.31.0)m(1.06.0)m。c) 氧化酶试验:用铂/铱接种环或玻璃棒(不要用镍铬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涂于浸湿氧化酶试剂的滤纸上,试纸的颜色在10 s内变为蓝紫色,判为阳性反应。d) 葡萄糖发酵试验:用接种针挑取少许氧化酶阴性的同一个菌

10、落,穿刺于葡萄糖琼脂内,于36 1 培养24 h2 h,若试管内的内容物变为黄色,判为阳性反应。5.1.4 结果的计算5.1.4.1 一般原则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典型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按式(1)计算,示例见B.1、B.2。(1)式中:N 样品中肠杆菌科菌落数;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数之和;n1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含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n2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含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其中,按式(2)计算。(2)式中: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数;b 某一平板中A个菌落中被确证为肠杆菌科的菌落数,bA;A 某一平板中用于确认试验的菌落数;

11、C 某一平板中典型菌落总数。5.1.4.2 低菌落数若最低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均小于15 CFU,具有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则以确证的菌落数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若最低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典型菌落数均小于15 CFU,且无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5.1.4.3 特殊情况第一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数均大于150 CFU,且有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以及第二稀释度平板上无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或典型菌落数不在15 CFU150 CFU之间,则以确证的菌落数乘以第一稀释倍数计算,示例见B.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典型菌落数均不在适宜计

12、数范围内,且无确证的肠杆菌科菌落,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5.1.5 结果的报告5.1.5.1 菌落数小于100 CFU/g(mL)时,以整数报告。5.1.5.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CFU/g(mL)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5.1.5.3 数字修约按“四舍五入”原则进行。5.1.5.4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5.1.5.5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6 MPN计数法检验程序(第二法)肠杆菌科MPN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2。检样25 g(mL)样品+225 m

13、L BPW,均质10倍稀释系列选择3个适宜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每个稀释度3管,共9管BPW36 1 18 h2 h1 mL BPW培养物+10 mL EE肉汤36 1 24 h2 h接种VRBGA平板36 124 h2 h可疑菌落移种NA平板18 h24 h36 1 革兰氏染色试验氧化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查MPN表报告图2 肠杆菌科MPN计数法检验程序6.1 MPN法试验方法6.1.1 样品的处理和制备按7.1进行。6.1.2 接种和培养6.1.2.1 非选择性前增菌根据预估样品的污染情况及相关限量要求,选择适宜的3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每个稀释度3管,共9管BPW于36 1 培养18 h

14、 2 h。6.1.2.2 选择性增菌从BPW各稀释度培养管中,分别移取1 mL培养物,接种于10 mL EE肉汤中,36 1 培养24 h2 h。6.1.2.3 分离用接种环从EE各肉汤管分别取培养物1环,划线接种于VRBGA平板,36 1 培养24 h2 h,观察平板上有无典型菌落。6.1.3 典型菌落确认典型菌落确认见7.3。6.2 结果的报告只要有1个菌落确认为肠杆菌科,其所代表的EE管即为肠杆菌科阳性,依据EE阳性管数查MPN表(见附录C),报告每克(毫升)样品中肠杆菌科的MPN值。称重取样以MPN/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MPN/mL为单位报告。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培养基和试剂A.1 缓冲蛋白胨水(BPW)A.1.1 成分蛋白胨10.0 g氯化钠5.0 g磷酸氢二钠3.5 g磷酸二氢钾1.5 g蒸馏水1000.0 mL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