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38125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问答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圆明园山水处理有何特点?答:山空间:1、类型:主要以土山为主,有部分土石山,石山等。园明园中有很“园中园”的置石很有特色。主要以冈、垅、埠、岛、堤等低矮的山体形状、几乎没有高峻挺拔的山峰。2、山的形式:有三面围合的“U”、两面围合的“F”和“L”,还有长带状型、点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3、组合方式: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一边遮挡、平地及小尺度点状山体。水空间:1、水源:玉泉山的水系、万泉庄水系、和基地原来的地理优势,本身就有很多湖泊和泉眼。2、水的流向:由西南口入沿西墙到西北角再分多支流流向东、东南、南三个方向。3、水的形态:规模大的“海”,面积中等的“湖”,面积较小的“池”和其他

2、溪流和瀑布。整个水网纵横交错。4、水位控制:有多个水闸控制、在竖向上得到很好的控制山水组合:圆明园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有园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为全园的最高点,控制全园。整体模拟华夏九州的山水格局。其中从山水的组合来看,可概括为丁字型、十字型、星型、岛汉型、Y型这五中类型。根据以上对圆明园的山水格局与理水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很广,不可能堆筑高大的山,所以园林的总体规划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式。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外观、群体的平面、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3、,包括一是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大量北方风格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停桥、平桥、肪、榭、粉墙、漏窗、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形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派的堆山的技巧,石材多选用青石和北太湖石。二是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的许多景色,其实就把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的再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泉”一景,模仿绍兴的兰亭。三具体仿建名园,例如颐和园中的“退思园“模仿无锡“寄畅园”。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有:蓬莱仙岛、仙山琼阁、梵天乐土等。2. 试述避暑山庄的造园特点。答:避暑山庄一期:清代康熙年间所建造的离宫御苑,属于人工山水园,占地564公顷。避暑山庄二期:清

4、代乾隆年间在康熙建造的基础对其有进行扩建,有原来的26景增加到36景,并主要把“宫”、“苑”区分开来。经过人工开辟湖泊和水系整体后的地貌环境有5个特点:1、 构景要素:有起伏的山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湖泊,具有全部天然的构景要素。2、 空间环境:1、湖泊和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2、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转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由平缓逐渐陡峭。这个地貌环境使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大景区有机连成一体。其中湖泊景区体现浓郁江南情调,平原景区犹如塞外风光,山岳象征北方名山。3、狮子沟北岸远山叠翠,武列河东岸和山庄南面多奇峰异石,构成很好的借景条件。3、 水系:1水

5、源山上的泉眼(如涌翠岩、澄泉绕石等山泉)、武列河和狮子沟的间隙水、园内热河的泉水,然后三水系从西北两面汇合由南百边的五孔闸流出宫墙,构成完整的水系, 2、形态同时水体形式多样,有溪流、湖泊、平濑、湖沼等多种多样的静态动态的水。3、人工山水组合构成大小岛屿,其中面积最大(4公顷)、景观视线最佳的是如意洲。4、 山水格局:山挡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形成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整体山水格局,从风水学角度看,正好体现“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体现绝佳的环境格局。5、 建筑:宫廷区:整体成“前宫后院”的格局有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6、 植物:平原区的植物,东半部的“万树园”

6、种植榆树、柳树、柏树、槐树。西半部“试马埭”是一片草坪,表现塞外风光。特点:根据以上对避暑山庄的山水格局与理水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很广,不可能堆筑高大的山,所以园林的总体规划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式。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外观、群体的平面、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包括一是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大量北方风格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停桥、平桥、肪、榭、粉墙、漏窗、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形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派的堆山的技巧,石材多

7、选用青石和北太湖石。二是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的许多景色,其实就把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的再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泉”一景,模仿绍兴的兰亭。三具体仿建名园,例如颐和园中的“退思园“模仿无锡“寄畅园”。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有:蓬莱仙岛、仙山琼阁、梵天乐土等。3. 以拙政园为例说出明清江南私园的造园特点。答:娄门内东北侧,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八年,王献臣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现有面积约4.1公顷,是一坐大型宅园。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 1、东部(归园田居):195

8、9年重建,已非原貌,开辟大片草坪、布置茶室,亭谢等建筑,园林具有明快开朗的特色。2、中部(拙政园):是全园的主题和精华。是一个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的复合型大型宅院。以大水池为中心,占园区的3/5,水面有聚有散,聚以辽阔见长,散以曲折取胜,水中筑东、西两岛,把水面划分南北两个空间。西山较大,山上构筑“雪香云蔚亭”,与该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构成南北中轴。东山较小,山上建造六边形的“待霜亭”,半隐于山间,与前者成对比。同时“吾竹幽居”与“别有洞天”构成东西主轴。3、西园(补园):一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型,以散为主,以聚为辅。以鸳鸯馆构成全园的主体建筑。同时在西园中部堆筑假山,山上建造宜两亭,可

9、远观眺望全景。同时最具有造景特色的是“与谁同坐轩”。其形象别致,是极好的点景效果,也是园内最佳的观景场所。与“浮香阁”遥相呼应。4、筑山理水:东园以在西边堆筑假山,整体地形西高东低,在山上建造放眼亭,可总揽东部全园。中部:整个园林以水为主,划分多空间,水中筑三岛,模拟“一池三山”的构景手法。水岸以自然样为主。5、植物:雪香云蔚亭周围种植梅花,构成著名的赏梅的景。中部的岛屿周围多种植柑橘,秋季橙黄翠绿,冬季枯木逢春,故东山上的建筑取名“待霜亭”,构成典型的意境。6、造景手法:(1)分割空间:拙政园中部,借假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前后两个狭长的空间,前面空间景观内容集中,变化丰富,后部空间幽静,

10、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2)借景:把园外的北寺塔之景借入园内,通过水面、北边岛屿与南边的建筑夹试,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3)对景: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明清时期江南私园的特征:1、 筑山理水:山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与土,小型假山几乎用石堆筑而成。能模仿真山的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的一角,或作为空间的屏障,或峰石散置、特置、或倚墙、或为壁山,手法多样,技艺高超。2、 植物:江南气候温和,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置常绿树,在配制藤箩、竹、芭蕉花草,利用植物的生长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3、 建筑:园林建筑以江南民间水乡

11、建筑为源泉,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亭、台、楼、阁、堂、厅、榭、肪、廊等建筑形式,并且体量轻盈。4、 空间类型:有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有院角、廊侧、墙边的极小的空间,散置花木,构成小景。5、 铺地:各铺地也反映园林寓意,并且技艺也很成熟高超。6、 造景手法:园林空间类型多样,给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借景、透景等创造了很多条件。7、 总体来说:江南私家园林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精湛的造景技艺,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4. 以颐和园(清漪园)为例论述明清皇家园林的特点。答: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

12、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整体基址整理: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形成一个一湖一山的阴阳协调的山水空间。同时把周边环境也统筹规划设计在园区,玉泉山、高水湖、养水湖、玉河与昆明湖万寿山构成一个有机的风景整体。水系的整理:形成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 一个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建筑:多种功能性建筑,类型丰富、造型多样的建筑形式。一共可分为13类建筑,其中游赏

13、类建筑比重极大。同时园内建有文昌阁和贝阙等佛教建筑,可见当时园内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氛。植物:前山以松柏树的大片成林为主,取其“长寿永固、高风亮节”的寓意。后山以松柏间植多种落叶树,如桃、杏、柳等,突出季相变化。沿湖和堤上以种柳树。西堤还柳桃间植。乐寿堂大片种植玉兰花号称“香雪海”。多种象征寓意的运用:蓬莱仙岛、仙山琼阁、梵天乐土等。根据以上对颐和园(清漪园)的山水格局与理水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很广,不可能堆筑高大的山,所以园林的总体规划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式。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

14、体外观、群体的平面、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包括一是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大量北方风格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停桥、平桥、肪、榭、粉墙、漏窗、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形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派的堆山的技巧,石材多选用青石和北太湖石。二是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的许多景色,其实就把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的再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泉”一景,模仿绍兴的兰亭。三具体仿建名园,例如颐和园中的“退思园“模仿无锡“寄畅园”。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有:蓬莱仙岛、仙山琼阁、梵天乐土等。5. 举出5个清朝皇家园林中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而模仿建造的园中

15、园,并以其中之一加以比较分析。答:避暑山庄:文园狮子园苏州名园狮子林清漪园:惠山园寄畅园圆明园:如园瞻园 小有天园杭州小有天园 四宜书屋海宁“安澜园”A 以“四宜书屋”海宁“安澜园” 为例分析其异同1、要素形态上:海宁“安澜园”水面中心岛屿近方形,建筑分两组近方形布置,中间围合了大小院落,建筑多外向面水。入口经小石梁桥,岛北为一曲桥和一跨水轩连接南北两岸,北岸有建筑、叠山围合。岛西有伸向水面的和风皎月亭,可眺西、北、南的景观。四宜书屋:入口也有一石桥,水池中心为建筑院落,因南北窄,东西长,所以院落向东西向展开,中间以围墙建筑划分几个院落。四宜书屋西面也有一个面西的无边风月之馆,可远眺西部河山景

16、色。2、空间意境上:虽然在景观结构和要素上类似,但两者所构成的空间意境并不相同。海宁“安澜园”以中心湖岛所形成的疏旷景色和南部划分的小水面和西部湖山划分围合的建筑空间、北部的叠水竹林梅林所形成的幽曲空间形成对比。“四宜书屋”虽然也以中心岛为中心,可以借圆明园西部的景色,北眺圆明园北区的田园风光,但总体上与福海平阔的空间形成对比,以建筑空间组织为主的幽闭宛曲的景观特征。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层次上的写仿,都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生命力的创作。写仿名胜作为创作的思路,是根据环境特征,借鉴已有的景观原型,使用典型化的景观手法或环境典型化的特征,形成特定意境的园林创作。B 以“文园狮子园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分析其异同文园狮子园东侧为山体,主要厅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