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5039097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32/T xxxx 2020ICS 93.010P 5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xxxx 2020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system overhaul of pumping station2020-xx -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9目 次前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规定25 检修周期26 检修准备37 油系统检修38 气系统检修79 水系统检修1210 系统管路和闸阀检修1711 辅助设备配套电机检修2

2、012 试验与验收21附录A(规范性附录) 设备检修记录表23附录B(规范性附录) 系统检修总结报告24附录C(规范性附录) 系统验收表25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江苏省河道管理局、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荣、冯俊、马晓忠、王震球、雷天宇、范道宇、蒋兆庆、董于、周文彬、陈祥喜、赫邵鹏。DB32/ T ? 2020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泵站辅助设备系统的检修项目、检修周期,检修准备、设备解体、设备组装,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3、试验与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大型、中型泵站的辅助设备系统的检修。小型泵站的辅助设备系统检修可参照执行。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0948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SL 317 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SL 637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DB32/T 1005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DB32/T 1

4、360 泵站运行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辅助设备系统 auxiliary equipment system 为泵站主机组配套的油系统、气系统、水系统设备的统称。3.2油系统 turbine oil system由油泵组、压力容器、回油箱、安全阀、溢流阀、压力检测元件、管道及附件等组成,为泵站主机组及其他设备给油、排油、润滑、散热、传动等服务的系统。3.3气系统 compressed air system由空气压缩机组、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检测元件、管道及附件等组成,为泵站主机组及其他设备通风、断流、清扫所需要的压缩空气等服务的系统。3.4水系统 water sup

5、ply system由水泵、制冷设备、逆止阀、底阀、压力检测元件、管道及附件等组成,为泵站主机组及其他设备冷却、润滑、排水、检修、消防等服务的系统。3.5设备检修 equipment overhaul对辅助设备进行解体,更换主要零件或部件,使其恢复各项性能指标的行为,分为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3.6检修周期 repair cycle辅助设备系统两次检修之间的时间间隔。4 一般规定4.1 泵站管理单位应按照GB/T 30948、DB32/T 1360的规定,建立辅助设备系统的运行管理、缺陷管理、维修管理等制度。4.2 泵站管理单位在辅助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按照DB32/T 1360的规定进行巡视

6、检查,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局部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3 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辅助设备系统检修工作计划、方案、工艺流程。4.4 泵站管理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4.5 泵站辅助设备系统检修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5 检修周期5.1 油泵组5a或运行4000 h5000 h,空气压缩机组5a或运行4000 h,离心泵、深井泵、潜水泵2a或运行4000 h5000 h,系统管路、闸阀10a。5.2 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修。5.3 特种设备、元器件的检修周期,应按相关规定执行。6 检修准备6.1 检修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确定检修性质、编制计划、组

7、织人员、置备工具、采购材料、落实安全措施、办理许可等。6.2 通过查阅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和总结、设备图纸等技术资料,确定检修项目。6.3 配备和检查检修所需的备品备件、工器具、安全用具、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具。6.4 落实安全组织措施,设立专(兼)职安全员,配备特种作业人员,设置警示标牌,开具电气操作票、动火工作票等。在主汛期进行检修,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6.5 检修影响到主机组正常运行的,应办理检修许可手续。7 油系统检修7.1 检修项目油泵组、压力容器、回油箱、安全阀、溢流阀、压力检测元件、管道及附件的检修项目见表1。表1 油系统检修项目序号检修对象检修项目1油泵组螺杆泵1. 调整压盖与轴的

8、间隙,更换填料或修理机械密封;2. 更换轴承;3. 调整联轴器同轴度;4. 调整螺杆直线度及磨损;5. 检查泵体内表面磨损;6. 更换电动机轴承柱塞泵1. 调整压盖和轴的间隙,更换密封;2. 检查配油盘表面的磨损情况;3. 检查缸体的配油面磨损情况;4. 检查变量头和止推板的磨损情况;5. 检查滑靴端面的磨损情况;6. 检查滑靴和柱塞铆合情况齿轮泵1. 更换密封;2. 更换齿轮;3. 更换泵壳;4. 更换轴承;5. 调整联轴器同轴度2压力容器1. 清洗容器;2. 修补容器;3. 更换受损受压元件;4. 压力试验3回油箱1. 渗漏修补;2. 渗漏试验表1 油系统检修项目(续)序号检修对象检修项目

9、4阀组安全阀1. 更换导向零件;2. 更换调节圈;3. 更换密封面;4. 更换填料;5. 更换垫片;6. 更换调压弹簧,重新调整开启压力;7. 更换安全阀溢流阀1. 更换调压弹簧;2. 更换阀芯,并研磨;3. 更换密封垫;4. 更换溢流阀截止阀1. 研磨密封面;2. 修复密封面;3. 更换填料;4. 更换垫片;5. 更换截止阀5管道及附件见表116压力检测元件更换压力检测元件7.2 设备解体7.2.1 解体前应关闭检修设备与系统之间的闸阀,拆卸与检修设备相连接的进出管路及仪表、附件。7.2.2 螺杆泵解体步骤为:a) 拆卸连轴器和地脚螺栓;b) 拆卸压盖,拆卸检查同步齿轮;c) 拆卸后端盖,检

10、查垫片、止推垫片、轴承、定位塞;d) 拆卸前压盖,拆卸检查主从动螺杆及密封;e) 检查磨损部件及密封件。7.2.3 柱塞泵解体步骤为:a) 拆卸联轴器弹性螺栓;b) 拆卸进出油管道;c) 拆卸底脚固定螺栓并将油泵移至检修场地;d) 拆卸变量端内六角螺栓,取出变量机构及变量头止推板滑靴;e) 拆卸定心弹簧外套、内套,取出缸体;f) 拆卸联轴器端内六角螺栓,取出配油盘;g) 检查磨损部件及密封件。7.2.4 齿轮泵解体步骤为:a) 检修、清理油箱及其附件;b) 拆卸连轴器和地脚螺栓;c) 拆卸后端盖,检查轴承;d) 拆卸压盖,检查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e) 检查磨损部件及密封件。7.2.5 油系统中

11、管路、闸阀解体步骤见10.2,配套电动机解体步骤见11.2。7.3 质量标准7.3.1 螺杆油泵检修的质量标准见表2。表2 螺杆油泵检修质量标准序号部件名称质量标准1螺杆1. 螺杆表面要求不得有伤痕,螺旋面粗糙度为1.6 m,齿顶表面粗糙度为1.6 m;2. 螺杆轴颈圆柱度为1/4000,螺杆轴线直线度为0.05 mm;3. 螺杆齿顶与泵体间隙为0.14 mm0.33 mm;4. 螺杆啮合时齿顶与齿根间隙为0.14 mm0.33 mm,法向间隙为0.12 mm0.25 mm2泵体1. 泵体内表面粗糙度为1.6 m;2. 泵体、端面和轴承座的配合面及密封面应无明显伤痕,粗糙度为1.6 m3轴承1

12、. 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H7/k6;2. 滚动轴承与轴承箱配合采用H7/h6;3. 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压盖的轴向间隙为0.02 mm0.06 mm;4. 滚动轴承的滚子采用热装时,加热温度不超过100,不得用火焰直接加热;5. 滚动轴承的滚子和内外滚道表面不得有腐蚀、坑疤、斑点等缺陷;6. 滑动轴承衬套与轴的配合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2%;7. 滑动轴承衬套与镗孔的配合为R7/h64密封填料密封1. 安装时应保证封油环对准油入口;2. 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整齐、无松散,接口与轴心线成30角;3. 压装填料时,填料圈的接头必须错开,一般接口交错120角;4. 压盖与轴的间隙应为0.40 mm

13、0.50 mm机械密封1. 压盖与垫片接触对轴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2 mm;2. 安装机械密封符合技术要求5联轴器1. 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采用H7/js6或H7/k6;2. 联轴器端面间隙为2 mm4 mm;3. 弹性联轴器找正时,径向圈跳动不大于0.10 mm,端面圈跳动不大于0.08 mm6齿轮转动装置1. 主动齿轮与轴的配合为H7/h6,从动轮与弹性元件的配合为H7/h6,弹性元件与轴的配合为H7/h6;2. 弹性元件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内表面粗糙度为0.8 m,如有裂纹或一组弹性元件严重磨损,f值小于0.5 mm时应更换(见右图);齿轮不得有毛刺、裂纹、断裂等缺陷。两齿轮的接触面积,沿齿高不小于40%,沿齿宽不小于55%,并均匀地分布在节圆线周围。齿轮啮合侧间隙为0.08 mm0.10 mm7.3.2 柱塞油泵检修的质量标准见表3。表3 柱塞油泵检修质量标准序号名称质量标准1配油盘1. 表面磨损,可将其放在二级精度的平板上用M10氧化铝研磨,经煤油冲洗;2. 表面的粗糙度为0.1 m,其表面的平面度为0.0052缸体配油面粗糙度为0.2 m,其表面的平面度误差0.0053变量头表面的粗糙度为0.1 m4止推板表面的粗糙度为0.1 m5滑靴1. 端面磨损严重,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