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14秋学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5027670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交14秋学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交14秋学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交14秋学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作业考核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FTP:文件传输协议,支持用户将电子邮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上。2、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3、ARPANET: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4、Hub:集线器5、通讯线路:指的是用以传输讯号,达到通讯目的所经由的传输媒介。常见的通讯线路有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二、单选1、WWW中超链接的定位信息是由()标示的. B 2、形式为202.117.35.170的IP地址属于哪一类IP地址: C 3、以下哪个是不能分配给主机的IP地址: D4、个人用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不需要: C5、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 C6、电子邮件使用的主要协议有: D7、WindowsXP使用哪种协议发送电子邮件?

2、A8、FTP可以支持哪种文件类型: D9、下列不适用于一般企事业单位借入因特网的方式为: C10、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三、判断题1. 因特网主要是点对点的数据传播形式。() B2. OE和Foxmail类的邮件客户代理程序容易产生病毒入侵问题。() B3. 在PC上接收电子邮件一定会使用到POP3() A4. 一个网卡可以绑定多个协议,同一个协议可以绑定到同一PC上的多个网卡() B5. 若两个IP地址属于不同的网络,则它们的子网掩码也一定不同() A五、简答题。1、万维网与因特网的区别与联系。互联网是线路、协议以及通过TCP/IP协议实现数据电子传输的硬件和软件

3、的集合体。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等。万维网则存在于互联网中,它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构成了因特网主要的部分,它实际上是由超链接连接而成的网页的集合,万维网是因特网上的一项应用,万维网的应用协议为HTTP,其客户端程序为浏览器,是最为流行的网络应用工具。简言之,互联网是个大筐,装着万维网;而万维网是个小筐,装着无数的超链接,是互联网的子集。2、在因特网接入时,用户必须考虑哪些因素?接入网络的带宽、接入网络是独享还是共享、使用频率和接入价格3、说明因特网服务器的主要功能。解释客户端的请求;按客户端

4、请求进行操作,行程结果;将结果发送给客户端。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点?(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

5、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5、请简要说明SMTP和POP3协议的用途?SMTP是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的缩写,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种提供有效

6、可靠传送电子邮件的协议,用于在两台邮件服务器间交换邮件。POP3是PostOfficeProtocol-Version3的缩写,即邮局协议版本3,是一种用来从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的协议,用于将邮件从POP服务器传送到用户。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接收者邮箱所在的服务器,最后由邮件的接收者通过自己主机上的邮件软件用POP3或IMAP将邮件取回自己的主机。以下内容可以删除:(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

7、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

8、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

9、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二)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

10、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

11、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

12、,也容易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 3.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处理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全面,它包括了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除法定的劳动标准外,还包括无过错责任的工伤保护原则和接触劳动关系的补偿原则等。而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仅受私法的调整,按照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如出现劳动中的人身伤害,只能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但实际上,雇佣关系跟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两种关系中间的劳动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且劳动的目的都是生产过程和获得劳动报酬,而且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一样,具有从属性,雇员接受雇主的指挥、管理和监督,雇主为雇员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因此,如果直接用雇佣关系的原则来调整一些非标准劳动关系不符合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劳动法宗旨。 4.社会保障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护的核心所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项宪法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都是按照标准就业的特点设计运作的,包括计费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标准等。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的稳定性和缴费的连续性为基础,而这种制度不完全适合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的特点。比如社会保险的转移由于各地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不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