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26027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赤壁赋》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赤壁赋》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赤壁赋》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反思 语文组 袁琼赤壁赋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类文章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本文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本文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情,从喜欢这篇文章开始,喜欢苏轼。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

2、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大树。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能力:1、 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本文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2、 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诵读合作探究延伸阅读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苏轼的旷达情怀。教学难点: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以及对苏轼人生的体悟。 为此,我精心设计

3、赤壁赋导学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面,努力增加课堂的温度和高度。学案包括以下五个问题:一、朗读课文,梳理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以学生自学,展示成果为主要方式,教师点拨。)二、逐段品读文章,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想,并用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1、小组梳理景物画面和人物活动?并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2、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其情感并读出这种感情。3、“客”联想到了历史人物曹孟德的哪些事迹?这样联想的目的是什么?4、“客”对比曹孟德的一生,悲从中来,这“悲”有几层含义?5、苏子羡慕宇宙的无穷吗?他如何看待水与月的变化?又是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感悟宇宙人生,化解郁

4、结,超越人生困厄?三、学习自我总结四、课外阅读给大家找到了几篇跟苏子相关的文章,“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希望我们能将对苏轼的品读延伸下去,延伸到自己的生命中去。五、合作探究1、本文由“乐”而起,极“乐”而收,两次乐的内涵是否相同?2、你在本文中能读出“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之事对苏轼的影响吗?3、有人说苏轼去的地方叫赤鼻矶,跟赤壁远着呢,他犯了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呢?4、“客”是真有其人吗?他在文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苏子与客本质的不同在哪里?5、理解苏轼的胸怀对你有影响吗?老师提供的相关文本,你会选读哪一个?学案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

5、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完成学案,发挥自学、对学、群学功能,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预习的成果,让学生自行纠错,老师或点拨、或启发、或引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上看,预设的任务没有完成,课堂生成的东西(学生方面)偏少,一堂课下来,总有意犹未尽、无从着力之感,经过反复掂量,仔细思考,反思如下:一、学情分析不足,备课过程中着重研究教材和教法,忽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标是教学工作的唯一指南,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是语文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落实“三维”目标,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使教

6、学工作能健康有序地进行,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决定采用“导学案”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形式来组织教学,通过研究教材,个性处理,厚积约取,大胆剪裁,精心设计学案。考虑到文体特征,定下了诵读这条主线,学生自主学习文言基础,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理解,也增强学生的信心。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总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对文本的理解也缺乏深度。究其原因:一是课前预习不够充分,简单的题目大家都会,综合性题目基本没有研究的兴趣;二是单打独斗现象普遍,不能进行合作学习。二、预设太过详尽,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受一定挤压,致使学生方面缺乏有效的生

7、成。虽然学案仅设计了五个方面问题,但是信息量还是比较大,加上学生预习不够充分,时有“冷场”现象,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花了较多时间。赤壁赋的难懂字词不多,几个比较重要的字词学生归纳总结花时间较多。本课的重点是感情脉络的梳理,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时,时间没有把握好,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致最后的教学显得有些匆忙。三、重心失衡,教学效果打了折扣,教学意图和教学设计体现不够充分。首先是引入背景介绍,但是对背景却没有作过多的解释,感觉背景被放置的目的性不强。“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打个比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应不是

8、焦点访谈式的独白,用一个个材料证明主持人一个个观点,让你接受;而是实话实说式的对话,话题选定以确立目标,问题引动以产生体悟,对话交流来呈现思想,点拨梳理来渗透观点!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起主导作用。作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时点拨学习目的,引发学习动机;学生难以把握自己时,点拨学习心理,让学生掌握自己;学生学习出现疑难时,点拨学习疑难,帮助跨越障碍;学生学习方法欠佳时,点拨学习方法,交给钻研钥匙;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时,点拨知识运用,体会收获乐趣。但在课堂上,在某

9、些关键句子上我的点拨还不到位,比如就“变”和“不变”的理解上,学生不能理解为何“自其不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我的解读有无力之感,这说明自己在文本的研读上还存在缺憾。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教师才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叶圣陶)在高效课程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更要注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体验者; 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成为探索者;教师巧妙设计,让学生成为创造者;教师灵活调控,让学生成为反思者。课堂上用加分来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中的文言现象,踊跃发言,这一点收效很好,学生不但学会举一反三,还学会了积累整理相关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