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4016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夏》教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教学目标:1 感受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情感。2 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3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情感。教学难点:1.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梁衡走进另一个季节夏。一提到夏,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认为夏天是 ,因为 。看来,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同学们对夏的感受也不一样。那么,作家梁衡对夏又有

2、怎样独特的感受呢? (板书:夏 梁衡)二、【初读感知】领略美过渡: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夏的具体感受是什么?用文中词语表达。师问:1.本文原题为夏感,顾名思义即抒写对夏天的感受、感悟。通读全文,你发现作家梁衡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呢?用文中相关词语回答。紧张、热烈、急促 2.将文中的“热烈”换成“炎热”好不好?为什么? 不用炎热而用热烈,赋予夏天人的感情,流露出作者对夏的喜爱之情3.夏的“热烈”体现在何处?试举例分析。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用三组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体现夏季热烈的特点。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

3、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通过自然景物来体现夏天的热烈。3)“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通过农作物、通过写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的生长来写夏天的热烈。4.夏的“紧张、急促”又体现在哪里?试举例分析。1)“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4、。”通过正面描写农民的劳动场面来体现夏天的热烈。反复、短句更体现劳动的紧张、急促。2)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侧面写夏天的紧张。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引用白居易观刈麦中的诗句说明夏天处处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三、【再读品味】发现美过渡:梁衡可谓是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他捕捉到了夏天许多精彩的画面。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夏天的美,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也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找出你认为美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小组交流。指导赏析语言的方法:(白板出示)扣词语: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等。抓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

5、等修辞手法。找角度:从哪一角度表现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析内容: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点。悟情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推荐优秀小组,全班交流。示例:1)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生读,读中明确重音:这里的“泛泡”“冒气”“沸腾”都应该重读,但又不能一样的重读,而应该由轻到重,“沸腾”一词应达到重读的顶点,以充分体现夏天的热烈。)2)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形成) 凝结成为某种事物,能引起人美好的联想。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

6、艘的舰船。(照射 托)烘烤:温度特别高,照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高。涌:指水或云起冒出来,给人以美感。托:只是手掌向上承受的一个动作。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赏析:这句话通过描写昆虫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动词“潜” 的意思是隐藏的,这一动词生动的写出了蝉儿静静的伏在树上的状态,同时也暗写夏天树木的枝繁叶茂;“一声声的长鸣”更使人觉得天气越来越炎热,唯独蝉儿在享受这炎阳带来的活力,这就表现了夏的热烈的特点。5)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有想着快打,快打。 (节奏要急促些,体现了紧张、急

7、促的旋律)6)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意思是: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肩负着两个季节的收成。四、【三读探究】感悟美过渡:1)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2)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处“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中 “黄金”的内涵?像黄金般的贵重,价值高、分量重。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五、了解作家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梁衡很谦虚、梁衡待人诚恳、梁衡品格

8、高尚得令人心颤、梁衡的百姓心不必说明。六、【比较阅读】欣赏美过渡: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七、【结束语】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八、课后作业:1收集描写夏景的古诗名句不少于5句。2. 仿写:冬之色为 ,如 ,如 , 。请仿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3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见语文读本P141)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板书设计】 自然景观热烈 气势磅礴 景美 农作物 夏 劳动创造美 白天 紧张、急促 神经紧绷 人勤 半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