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3499282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化学临床检验知识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化学检验 2 ClicktoaddTitle 3 ClicktoaddText ClicktoaddText ClicktoaddText 常用肝功能试验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 球蛋白 及白 球蛋白比值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4 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电泳 1 清 白 蛋白 A 溴甲酚绿法40 55g l 5 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电泳 2 6 炎症 1 2 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电泳 3 7 肾病 2 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电泳 4 8 贫血 转铁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电泳 5 9 血清

2、总胆红素 STB 可溶性结合胆红素 CB 血清中胆红素能与偶氮染料起快相反应 CB0 6 8 mol L 不溶性非结合胆红素 UCB 血清中胆红素能与偶氮染料起慢相反应 UCB STB CB UCB1 7 10 2 mol L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1 10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2 Yourtextinhere STB UCB 溶血性黄疸 STB CB UCB 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STB CB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红素临床意义 溶血性黄疸 STB UCB CB 肝细胞性黄疸 11 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 如肝炎的黄疸前期 无黄疸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3、和肝癌等 CB 根据CB STB比值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3 12 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测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4 13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主要分布在心肌 其次是肝脏 骨骼肌 肾脏连续监测法 37 AST10 40U 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肝脏 其次是骨骼肌 肾脏 心肌等组织中连续监测法 37 ALT10 40U L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1 ALT AST 肝细胞受损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肝细胞内ALT AST释放 血清中活性 中等及以上肝细胞损伤时 ALT AST ALT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高于AST严重肝细胞损伤时

4、 线粒体AST放 AST ALT 14 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 AST ALT AST 1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 2周 转氨酶达高峰3 5周 逐渐下降急性肝炎恢复期 转氨酶再升高 为急性 慢性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2 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上升轻度上升或正常 ALT AST 1 若AST升高较ALT显著 即ALT AST 1 提示肝炎有进入活动期的可能 非 非病毒性肝病 如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脂肪肝和肝癌等 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ALT AST 1 酒精性肝病时AST可显著升高 ALT几乎接近正常 急性心梗6 8hAST增高 18 24h的达高峰 4 5天恢复 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

5、有新的梗塞发生 15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3 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坏死程度 终末期转氨酶正常或降低 ClicktoaddText 转氨酶正常或轻度上升 急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后6 8小时AST增高18 24小时达高峰 4 5天恢复正常 若再次增高 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有新的梗死 肝内 外胆汁淤积 16 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胆道阻塞性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 慢性胆汁淤积和肝癌时 致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 急 慢 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 急性肝炎 GGT中度升高 慢性肝炎 肝硬化的非活动期时 酶活性正常 若GGT持续升高 提示病情恶化 急 慢 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呈明显或中度以上

6、升高 而ALT AST仅轻度升高 甚至正常 17 常用肾功能试验 1 血清肌酐测定 血清尿素氮测定 血清尿酸测定 18 常用肾功能试验 2 19 血清肌酐测定 Cr 1 当外源性摄入稳定的情况下 血清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临界点 正常的1 3 肌酐浓度急剧上升 血清肌酐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受损的指标但非早期诊断指标 20 血清肌酐测定 Cr 2 21 血清尿素氮测定 Bun 22 血清尿酸测定 UA 23 糖尿病检验 1 血浆葡萄糖测定 糖基血红蛋白测定 24 肾 Text 糖尿病检验 2 血糖 胃肠道 糖消化吸收 肝糖原分解 肝 糖异生 其他单糖转化 组织摄取 糖

7、有氧氧化 糖酵解 合成糖原 转化为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和其它糖类或衍生物 尿排出 超过肾阈 来源 去路 25 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比色 GOD POD 血浆葡萄糖测定 26 糖基血红蛋白测定 持续升高反映患者DM并发症几率升高 评价DM患者较长时间内是否被控制的指标 糖尿病诊断 27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验 1 总胆固醇测定 TC 甘油三脂测定 TG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HDL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LDL 28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验 2 29 总胆固醇测定 TC 参考值成人 5 17mmol L为合适水平5 20 5 66mmol L为边缘水平5 69mmol L升高

8、临床应用 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肾病综症阻塞性黄疸 DM 长期高脂饮食和甲减等 概述T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血液之中 它是合成胆汁酸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30 甘油三脂测定 TG 概述 由肝 脂肪组织和小肠合成 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的合成 为细胞供能并储能 3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 c 是体内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载体 把外周组织内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处理降解 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概述 32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 c 33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1 血清肌钙蛋白T和I cTnT和cTn

9、I 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 CK 同工酶测定 血清肌红蛋白 Mb 测定 34 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 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 但是 对AMI可疑病例 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仅为75 血清酶学检测虽然灵敏度高 但假假阳性率也高 下列指标具有早期 灵敏和特异的特点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2 概述 35 血清肌红蛋白 Mb 测定 Mb是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含量丰富的氧合血红蛋白 当肌细胞受损时Mb就释放至血液中 引起血中Mb水平明显升高 概述 男性18 74ng ml女性18 66ng ml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比肌酸激酶 CK 早4 12小时 是一种理想的早期诊断标 对排除诊断有意义

10、 在AMI症状出现后 1 5 4小时 Mb 4 12小时达峰值72小时后开始恢复 36 血清肌钙蛋白T和I cTnT和cTnI 测定 概述 肌钙蛋白是细胞中含有的收缩蛋白心肌细胞中特有的是cTnT和cTnI cTnT0 02 0 13ug l诊断临界值 0 2ug l 0 5诊断急性心梗cTnI1 5ug l 参考值 临床意义 AMI时血清cTnT和cTnI s 含量升高 其敏感性达100 特异性达84 37 血清肌酸激酶 CK 同工酶测定 CK BB100 存在于脑组织中CK BB极少或为0 CK MB30 存在于心中CK MB为低于5 CK MM存在于骨骼肌中CK MM94 96 AMI症

11、状出现后4 6小时 CK MB活性开始升高12 24小时达峰值24 48小时恢复正常 若梗死3 4天 CK MB持续在高水平表明持续心肌梗死 若CK MB恢复正常后 再次升高 提示原梗死部位扩大或有新梗死出现 38 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酸碱度测定 氧分压 PO2 测定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测定 39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1 40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2 电解质生理作用 41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3 正常成人Na Cl 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 每日需要量约4 5 9g60Kg重的成年人体内含Na 总量约60g

12、左右 其中约50 存在于细胞外液 另有40 45 存在于骨骼中 Cl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42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4 血清氯96 106mmol L 尿液氯100 250mmol L 24h临床意义与血清钠基本相同 43 钠 钾 氯 Na K Cl 测定 5 K 44 酸碱度测定 45 氧分压测定 PO2 46 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PCO2 47 内分泌激素检验 尿17 羟皮质类固醇和17 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48 内分泌激素检验 49 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1 甲状腺素是一种含碘的甲状腺原氨酸 T4 T4以两种形式存在 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TBG 结合 结合型甲状腺素 T4 呈游离状态的甲状腺素 为游离型甲状腺素 FT4 血清总T4 TT4 T4不能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细胞 只有转变成FT4后才可进入细胞发挥生理作用 含量甚少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刺激甲状腺分泌T4 T4又反馈抑制TSH释放 50 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2 51 尿17 羟皮质类固醇和17 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52 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TSH 5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ACTH ThankYou 55 血清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外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