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275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 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C奴隶主贵族 D西周的“国人”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

2、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3.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

3、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6.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

4、、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7.“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8.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

5、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

6、适应。”为此,党和政府建国后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10. 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A.阐释了“因信称义” B.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C.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11.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7、A.民众利益至上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12.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13.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

8、王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14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A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 C自由民主 D理性法制15.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A

9、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的四月提纲C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的土地法令1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企业和贸易的存在。”该政策的实施( )A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使这一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17.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

10、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华沙条约组织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 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19.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

11、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20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这类艺术家()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 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 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21.(14分)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

12、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

13、,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4分)22.(12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材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