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115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教学重点: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教学难点: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课前预习:第一课时本课题教时数: 2 教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

2、不超过1分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曹刿论战的第一课时二、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红色字词的解释,并翻译全文。4分钟后请同学们脱开课本回答,比谁看得快,说得准。投影: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四、师生互动交流交流上述加红字的解释和全文翻译。(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五、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红色字词的解释,并翻译全文。4分钟后请同学们脱开

3、课本回答,比谁看得快,说得准。投影: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六、师生互动交流交流上述加红字的解释和全文翻译。(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七、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红色字词的解释,并翻译全文。4分钟后请同学们脱开课本回答,比谁看得快,说得准。投影: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4、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八、师生互动交流交流上述加红字的解释和全文翻译。(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九、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四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红色字词的解释,并翻译全文。4分钟后请同学们脱开课本回答,比谁看得快,说得准。投影: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十、师生互动交流交流上述加红字的解释和全文翻译。(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十一、板书和课堂小结(1到2分钟)略十二、当堂训练(12分钟左右) 见试卷十三、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分钟)1、课文翻译并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5、 2、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十四、教学后记 文中古今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我觉得得反复的练习,识记。老师可以先归纳出来,在发放给学生。课题:13、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本课题教时数: 2 教时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不超过1分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曹刿论战的第二课时二、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互动交流中的问题四、师生互动交流一1 、第一段,主要讲述什么内容?(主要写对战前政治形式的分析。分两层:第一层 写曹刿

6、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第二层写曹刿与鲁庄公两人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同样含意的成语有:(师出有名班师回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反映曹刿对统治者的鄙视,又显示出曹刿的自信和深谋远虑。)、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里?由此可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他把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这正显示出他的“鄙”;未能“远谋”。)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8、“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它又起了什么作用?(从这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他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五、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互动交流中的问题六、互动交流二1、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写齐鲁长勺之战(略)2、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1.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2.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

8、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3、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那两个词来验证?( 鲁庄公“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不懂战术急躁冒进曹刿“远谋”(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七、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互动交流中的问题八、互动交流三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9、(战后曹刿对战胜原因的分析)2、总结了哪几方面内容?(就反击、追击的时机做了解释。)3、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对这次战斗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

10、术等。)九、板书和课堂小结(1到2分钟)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十、当堂训练(12分钟左右) 见试卷十一、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分钟)1、课文翻译并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十二、教学后记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因为通过鲁庄公有无远谋这场辩论,让我看到了学生中蕴藏的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开放年代的学生已经不甘心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的敢想敢说,大胆地思维,大胆地发言,而且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所谓创造性,就是在阅读中不迷信书本,敢于批判,推陈出新,能入于书而又出于书,学于书而不拘泥于书,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才能引爆新思想,新创见的火花。同时,它让我深深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精神,更要对不同的理解予以及时中肯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碰撞的动态中求得理解的深化,使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