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4985168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2015 级 教务处编制 二 O一五年四月 山东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 2015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 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 办学水平和办 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根据 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教高 2000 2 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教育部 关于深化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5 6 号 国务院办公厅 关 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 2015 36 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全面 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

2、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 鲁教职发 2015 4 号 等文件精神 结合我 院办学的实际情况 提出关于制订2015 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如下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 建设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技能 职业素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和价值观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 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 融通和配合 注重学生

3、文化素质 科学素养 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通过活动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把德育与智育 体育 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构建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 育人格局 2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主动适应山东区 域经济和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强化行业对专业教学的指导 灵活设置 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 确定具有学院特色 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坚持 工学结合 知行合一 结合生产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 相关的教学内容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专业与产业

4、对接 3 深入落实 三线贯穿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学院 三线贯穿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强化 以实践能力培养 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 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 质教育 培养技能强 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 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以 三通三融三证书 为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对接最新职业标 准 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以行动为导向 依据典型生产任务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 开发专业课程 推行 项目导师制 教学做一体 学训赛相通 教学模式 实施 分段式 教学组 织 加强实

5、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 以上 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 例 拓宽校外顶岗实习的渠道 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 推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 评价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纪律意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毕业 生就业能力 实现高质量就业 2 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 开展创新精神培养 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 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紧密 结合 在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 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 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 并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 技能竞赛 特长生项目 社团活动 创新教育等强化个性化培养 课内教 育与课外教育

6、相结合 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鼓励专利发明与创业实践 营造创新氛围 提 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构建人文素 质教育体系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 人文艺术课程 身心素质课程 科学素养课程 职业素养课程 结合第二课堂活动 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培养职业道德 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 识融合 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融合 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融合 人文道德与职业规范融合 人文精 神与创

7、新创业融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 科学构建 两个平台 两个模块 课程体系 构建职业能力本位 适于个性发展的 两个平台 两个模块 课程体系 即公共基础平台 专业 大类平台 专业核心模块 个性化培养模块 将 职业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 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 职业能力的同时 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 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 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 育 在进行专业必修教育的同时 注重个性化培养 依据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对知识 能力 素质 基础的要求 在全院范围内开设 公共基础平台 课程 根

8、据专业大类技术基础要求 面向专业各 培养方向统一开设 专业大类平台 课程 针对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模 块 或针对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设置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课程 结合学生个人特长 学习兴趣与 发展需求 开设 个性化培养模块 课程 5 坚持 路地融通 专业群发展思路 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以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为核心 以相关地方专业为支撑 路地融通 协 调发展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应适当兼顾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在专业大类平台中统一开 设铁道概论课程 在专业方向模块可面向轨道交通和地方企业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教学过程中 应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学 尽量选择双向

9、兼顾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促进双向就业 以促进专业群发展平衡 确保专业良性快速发展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专业名称及代码 2 招生对象及学制 3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4 毕业条件 5 人才培养 模式与课程体系 6 教学组织 7 教学实施保障 8 编制说明 四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一 学制 总学时及学分 1 2015 级各专业学制均为三年 总学时2750 2900 总学分160 左右 理论授课学时占总学时 的比例不得大于50 2 学分设定以授课 含工学交替 学时数为主要依据 理论课程按总课时 每16 学时折算1 个学分 军训 社会实践 认知实习

10、 综合实训 大作业或课程设计 顶岗实习 含毕业设计 等 整周教学每周计28 个学时 折算1 个学分 上述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取整 二 培养规格与就业岗位 各专业在充分开展生产岗位调研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核心岗位 次要岗位 拓展岗位的培养要 求 一般每个专业方向核心岗位群不超过三个 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确定 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所需的知识 能力 素质要求 三 毕业条件 学院实施 毕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工作经历证书 三证书制度 各专业需明确专业学分 技 能鉴定及顶岗实习要求 四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1 各专业在学院 三线贯穿 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 可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

11、式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 应明确设计职业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 一般情况下第1 3 学期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第2 4 学期开设专业大类平台课程 第3 6 学 期开设专业 方向 模块课程 个性培养模块在第1 6 学期开设 五 课程设置说明 1 公共基础平台 1 第 1 学期安排3 周实训或项目教学 第2 学期各专业根据需要安排5 周或 2 周实训或项 目教学 2 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计52 课时 3 学分 在第1 2 学期 开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计56 课时 4 学分 在第3 4 学期开设 形势与政策 总计 60 课时

12、 1 学分 在第1 4 学期开设 3 公共外语 大学英语 总计104 课时 6 学分 在第1 2 学期开设 英语口语 总计 56 课时 4 学分 3 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在第1 2 学期开设 各专业第3 学期及以后可以开设用 以强化外语技能的选修课程或专业外语 4 高等数学A B 总计 78 课时 5 学分 高等数学A 电子信息类 装备制造类 轨道交 通类专业在第1 或第 2 学期开设 高等数学B 土建类各专业专业在第1 学期开设 经济数学 总 计 64 课时 4 学分 经管类 生物类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第2 学期开设 5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总计52 课时 2 学分 在第1 或第 2 学期

13、开设 6 国学经典 总计30 课时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2 学分 在第1 学期开设 7 阅读与写作 总计32 课时 2 学分 在第1 或第 2 学期开设 8 体育 总计52 课时 2 学分 第1 2 学期开设 第2 4 学期可以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9 就业创业指导 总计38 学时 2 学分 以专题模块形式在4 5 学期开设 10 军事理论与训练 92 学时 4 学分 其中军事训练2 周在第 1 学期进行 军事理论课 总计 36 课时 在第2 学期开设 11 职业素养课程 形体训练与社交礼仪 总计36 课时 2 学分 经管类专业在第1 或 2 学 期开设 人际交流与沟通 总计30 课时 2 学

14、分 工科相关专业在第1 2 学期开设 拓展训练 总计 1 周 1 学分 在第1 2 学期开设 12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总计 1 周 1 学分 在第1 2 或第 4 学期开设 2 专业大类平台课程 各专业群应设置相对统一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 课程门数不宜过多 一般不超过12 门 3 专业核心模块 或专业方向模块 课程 1 每个专业 方向 可设置3 5 门专业核心课程 2 宽口径的专业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 开设几个不同方向的专业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 轨道 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4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最低不少于28 学分 1 选修课 每门选修课总计30 课时

15、2 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8 学分 第 1 6 学期 开设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 学分 在第3 5 学期开设 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 设专业选修课程 2 专业认知与实践 16 课时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1 学分 在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 入学后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完成 3 技能竞赛 30 课时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1 学分 在第4 或 5 学期开设 4 社 团活动 60 课时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2 学分 在第1 5 学期灵活安排 5 创新创业实践 60 课时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2 学分 在第1 5 学期灵活安排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经营实训 创新研究活动 特长生

16、学习 创业实践等 完成研究报告 论文 方案设计 产品制作或发明专利申请 6 社会实践 公益活动 开设4 周 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课时 4 学分 在第1 2 3 4 学期的假期进行 5 周课时 一般情况下 第一 二学期周课时26 28 学时 第三学期周课时24 26 学时 第 四学期周课时22 26 学时 第五学期周课时20 24 学时 6 考试安排 1 5 学期设 2 周考试周 各专业每学期设置3 4 门考试课 五 学期周数分配表 单位 周 表 2 学期周数分配表 单位 周 环节 学期 理论教学或 理实一体化 教学 入学及毕业 教育 整周实践教学 考试 学期 总周数军训 技能 训练 顶岗实习 一 1 22219 二220 三220 四220 五220 六11819 合计12118 注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作品 论文 教务处处长审核 教学副院长审核 教务处 二 O 一五年三月 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系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通过对轨道交通及相关电力企业的调研 毕业生回访调查 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等方式 对专 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并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 确定了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