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61025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各龄部在舞台表演活动中实施策略研究。表演游戏是幼儿园的创造性游戏之一。“是以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补充的游戏。 目前,幼儿园表演活动的组织现状如何呢?一是幼儿的游戏行为过多地为表演内容限制。角色的言、行等基本上是对课程内容的再现。这种情况的出现跟教师的游戏观、教师的指导方法、指导重点有关,在游戏组织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对表演内容的理解、表现上,忽视了表演活动作为创造性游戏本身应有的“创造性”特征,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激发和培养。二是幼儿的表演积极性低下。表演游戏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分角色表演、轮换角色表演、歌曲表演、说

2、故事、跳舞等。虽然在一次表演活动中,有多种形式的变化,但根据各龄部幼儿特点,尤其小班,游戏内容仍是一遍遍的重复。游戏内容的同一性使幼儿对表演游戏逐渐失去了兴趣。幼儿园要具体地开展以提高幼儿艺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一个从“灵魂”到“实体”,从“单一”到“多元”,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规定”到“创造”的艰难转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艺术教育单一的操作模式,充分重视幼儿园自身教育状态、承担的任务和现有的环境资源的差异,通过广大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者的创造来实现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目标。我园在重新认识幼儿艺术教育之后,又不断连续认真学习了指南,更加深刻领悟其中对幼儿审

3、美情感领域的阐述:“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艺术教育的确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通过影响孩子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的其它方面,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久远的效果;艺术教育能够给孩子以愉快与欢乐。古代儒家的课程为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中体现了重视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立地位的教育观念;古希腊的思想大师们也特别重视艺术教育,认为艺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从古今中外的先哲与经典到我们幼儿园孩子们个性的和谐发展均表明,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是健全、和谐、全面的个性形成的必须,

4、塑造完美个性的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影响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更能体现“文以立品、艺以载德、美以启智”的理念就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曾说过的:“艺术教育能和谐地统整儿童成长的一切,造就身心健全的人。”也就是说“文化与环境的教育是儿童心智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通过艺术人文的传递、艺术环境的创设、艺术氛围的熏陶,能让孩子感知粗浅的做人、立身的道理,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能,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孩子的人格,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一、指导策略是实现艺术教育目标的有利保证。在每一个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都是围绕活动目标的完成、幼儿已有经验而生成相

5、应的有效策略,它既要突出该次活动的重要目标、重点要求,又要重视将活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注意知、情、意、行的相互结合,在查阅广大资料后也发现:在各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大家都意识到通过指导策略研究能在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更好地使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促进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二、主要研究优化各年龄段开展实施舞台表演活动途径、形式。幼儿的舞台表演活动主要为:歌舞表演游戏和故事表演游戏,分为集体表演和个人表演,小班幼儿更多倾向个人表演,因为年龄特点,对于合作表演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班幼儿活动中大多集体针对相同的内容进行表演,属于教师灌输,幼儿模仿,从而达到表演的效果。中班幼儿则

6、逐步有了两两或多人合作,节目形式也增加了,表演内容也不再只局限于教师灌输,多了一些个人的发挥。对于大班幼儿,节目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单人的,也有集体组合的形式出现,幼儿的创幼造性表演也有了更多的体现,幼儿对于表演内容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个人见解。在一个人的童年期说、唱、舞、画、欣赏等艺术活动都是有机成一体的,它们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在教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想灵活整合多种艺术手段提高艺术活动水平,来拓展孩子的艺术表现方式,由此我们也感到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自培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经过大家的商讨,我们可开展各层各类艺术自培活动,有的引进专家

7、指导,有的集体进行,有的小组进行,也有的个别辅导,如请有艺术方面特长的教师给其他教师进行辅导;每周选一天中午让青年教师进行舞蹈、钢琴、绘画等小组或个别培训活动;每月一次新教师培训和艺术指导策略科研培训通过这一切培训活动,我们不断努力营造着文学、音乐、美术教育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除了上述的方式方法,我还列举了一下策略:策略一:转变教师的游戏观,为提高表演游戏水平提供保障。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只有观念正确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表演游戏现状的分析、原因的寻找,我们明确了两个问题:(1)表演游戏水平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力;(2)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重点是如何

8、促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表演游戏的总目标:(1)使幼儿喜欢观看和欣赏表演,能理解作品内容;(2)培养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表演能力。幼儿的表演不仅仅是再现,且具有游戏性,能在表演中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主要情节,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编自演,创造新节目,从而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发展言语能力,发展创造力。指导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指导重点从原来的注重再现转变为激发主体性、创造性:(1)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会分工、会合作;(2)指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道具、制作道具,合理地创设环境;(3)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对角色及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文学作

9、品的内容情节加以渲染、补充。策略二:增加游戏通道,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演欲望。表演游戏的通道从原来的单一性扩展到现在的多元化(见下表),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创造性的发挥打下了基础,成为了发挥幼儿表演的切入口。为提高表演游戏水平提供了可能。时间通 道研究前有组织的表演游戏研究后1.活动角中增设表演角2.表演游戏 (1)有组织的表演游戏(2) 教师“快乐剧团”演出(3) 幼儿“小舞台”活动3.与其它学科、游戏渗透4.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参与1.活动角中增设表演角。表演角设计成小舞台的形式(有舞台、有幕布),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提供头饰、木偶等成品

10、材料,皱纸、废纸、手绢、丝巾、剪刀、浆糊等半成品材料及工具,面向幼儿随时开放,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有机会自由开展表演游戏。逼真的小舞台也可以在角色游戏中使用。良好的游戏环境营造了游戏的环境,增强了游戏的积极性。2.与语言、音乐等学科的结合,与角色游戏等的结合。与语言、音乐等结合后获得了直接经验,如:从故事表演中习得表情、语气方面的经验,从歌表演中获得动作方面的经验;与角色游戏中的“舞台”结合,表演游戏中玩过的内容到“舞台”去演出,从而得到展示、巩固和提高。3、建立“快乐小舞台”,每周有一次表演的机会,创设一种适合开展表演活动的氛围。“快乐剧团”是教师剧团,每月活动一次。“快乐剧团”中角色的表

11、演是一种铺垫,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演欲望,并给幼儿的表演提供经验。如:为了帮助幼儿拓展表演内容,教师们演出了根据儿歌改编的童话短剧小弟和小猫。演出前,让孩子们复习了儿歌,并设置了问题:儿歌能表演吗?儿歌可以怎样表演?演出中,教师们自编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后的讨论使幼儿明白儿歌也可以用来玩表演游戏,儿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编,可以把儿歌中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动作可以做得很夸张,表情越丰富表演的效果会越好。在“快乐剧团”的演出中,教师们还特别为幼儿提供了关于创造性表演的示范。“小舞台”是混龄儿童的演出,每周五开展一次。大、中、小班的孩子定期聚集在一起,轮流

12、上台演出。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锻炼其大胆表演的能力,培养了观看习惯,相互间提供了经验。定期开展的演出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多层次、多角度的通道增加,扩展了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时间、空间,多方位的刺激强化了幼儿的兴趣,使开展表演游戏成为幼儿的强烈需求,主动性、积极性随之提高。表演过程中愉快情绪的体验,使幼儿对这一活动更加投入。直接经验的习得,巩固、展示机会的增多,使提高游戏水平成为可能。利用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家长配合幼儿在家中进行表演的创设及练习,让幼儿在生活中丰富表演的经验及内容。策略三:抓住“创造”的关键点,切实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表演能力和水平。1.蓝本选择。注重蓝本选择

13、的面,扩大表演游戏的范围和类型。在选材时,跳出只选择故事的老框框,扩大选择的面。如:电视节目、木偶戏、看图讲述、儿歌等,甚至可以允许孩子们在无蓝本的情况下自编游戏。从园本特色的早期阅读与奥尔夫音乐着手,在故事的选择上,也可以体现多样性。如:可以选择完整的故事,也可以选择不完整的故事。不管是何种选材,都应体现以下共同特点:(1)角色丰富。一组游戏中,人数的多少对游戏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角色丰富的作品,可供多个幼儿共同参与,可充分地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蓝本中的角色最好能有调换、增减的空间。(2)动作性强。角色表现上要有较强的动作性,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以动作为载体更有效地表现角色。(3)情节有

14、趣。这是选材中最重要的。有趣的情节可以直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引发游戏的动机,推动游戏行为。(4)对话丰富。陈述性语言尽量少,对话尽可能多些,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交往和互动。在蓝本的使用上,要注意巧妙地“留白”。如:对完整的故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不完整的部分可以给孩子留有创造的余地。2.环境创设。开展表演游戏时总需要一定的场景,场景怎么创设?由谁创设?该提供怎样的游戏材料呢?其实,环境创设也蕴涵着较多的创造性成分,应使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设游戏的场景,并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替代。如:孩子们把小椅子一把一把

15、连起来围成了“小熊的家”;把蛋糕盒当“桌子”;在小椅子上披上绿色皱纸当“树”等等。场景怎样创设,应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充分体现孩子的想法。比如:同样是创设“房子”场景,有的孩子用积木围成墙壁,有的把橡皮筋拉直挂上手帕当“房子”,有的把娃哈哈瓶排成一排就变成了漂亮的墙壁。当孩子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的创造性也随之会有淋漓尽致的体现。3.角色装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游戏伊始,幼儿对角色装扮的意识不是很强。游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幼儿自然需要把自己装扮成最能体现角色特征的形象。在因为有了这样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的装扮行为,满足幼儿的装扮需要上做文章。引导上一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装

16、扮,二要鼓励幼儿收集材料,三要鼓励幼儿寻找能替代的材料;四发挥家长资源。如:小朋友把做操用的红绸布塞在身后,就变成了大灰狼的尾巴;把管状积木套在手指上就变成了狼的爪子;衬衫盒背在身上就变成了一只乌龟!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正确的引导、大胆的放权、充分的信任,既满足了孩子内在的需要,又发挥了孩子的创造潜能。4.语言情节的渲染。蓝本是表演之本,但不是表演的全部。语言的渲染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蓝本中的角色间的对话。机械的背诵只能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蓝本的记忆上,因此,表演游戏中角色间的语言,必须是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了的语言,而不是对蓝本的机械记忆或背诵。正因为是内化了的语言,所以一定有渲染的成分。二是用自己的语句拓展蓝本的内容情节。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