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4881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思考关于幼托一体化的思考指出托幼一体化实际上包含托幼管理一体化和托幼教育一体化两个方面,尽管有关托幼一体化的提法已逐步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人士接受,但简单地把托儿所、幼儿园两种教养机构联结起来,认为他们实行统一管理就是托幼一体化,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从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推测中可以发现,两种机构的叠加并不能解决一体化的问题。一体化的真正实现必须建立在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上,托幼管理一体化是托幼教育一体化的条件,教育一体化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以托幼一体化核心。从本市目前两种教养机构的现状来看,随着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生源自然下降,教养人员的教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在职教

2、师总体上训练有素,所以无论是幼儿园办托班,还是托儿所招收中大班,已具备基本条件,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托幼一体化完全可以解决了。但是事实上,无论是托儿所教养的改革,还是幼儿园的托班教育,都面临困惑,这些困惑都没有随着托和幼的联结自然消失。因此,实现教育一体化才是主要的,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研究托幼教育一体化的依据和价值。在讨论托幼教育一体化的时候,已出现把托幼教育一体化与托幼衔接联系起来的现象。到底目前在进行实践中的研究是托幼教育一体化还是托幼衔接?笔者认为,托幼一体中教育一体化的问题,不是衔接的问题,是整合各类教育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对0”6岁儿童发展实施推动和影响。认识这一问题,必须基

3、于以下三点:所谓“托”、“幼”都处于儿童发展的同一阶段。托和幼的年龄划分是人为的,相对于整个学龄前,两个方面都处在学龄前期的阶段,无论世界各国的入学年龄的心理依据是什么,托和幼所处的年龄段都在儿童发展直觉行为思维阶段。尽管处于时期不同,托和幼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任务是一致的,即是以生活准备为基础,这一点又与学龄期的学习为主导任务截然不同。所以在托幼衔接中解决问题,是由两种阶段主导活动不同要求造成的,但在托幼两个时期主导任务是一致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提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托幼两个时期的教育并不能涵盖整个0”6岁教育。因此,就比较全面的描述来说,托幼衔接的提法不太妥当,托幼教育一体化是比较适

4、当的。认识这个问题,也确立了教育一体化的实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面对0”6岁的所有幼儿,第二是0”6岁幼儿的整体性的教育。在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教育实施的问题。教育的实现是把教育目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向教育对象实施,其间必须经过教育实施这一过程,见下图: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关系示意图教育目标、内容、方向、途径06岁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实施教育机构家庭教育实施教育机构社会性教育机构从上述示意图中可见:教育目标必须通过教育实施,建立在儿童的发展基础上才能促进儿童发展,儿童发展必须在接受教育以后才能够根据既定目标进行发展,因此在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之间,必须经过教育实施这一过程。教

5、育实施的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系统,包括以适当的方式传授合适的内容等方面。在0”6岁阶段,教育实施的主体并不是唯一的,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家庭、社会教育机构和教育机构,后者主要是托儿所和幼儿园。这是因为与义务教育不同,学龄前的儿童处于生命最为稚弱的时期,他们的情感需要细心的呵护,需要成人的关注,同时他们又处于自我的世界里,需要通过丰富的刺激与运动来满足他们神经系统和肌肉骨胳发展的需要。教育界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整体的构想。从教育实践过程来看,为实现0”6岁儿童发展的目标,必须进行家庭、社会性教育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协调统一。从0”6岁整个阶段来看,0”3岁的教育及其研究具有较大空间,这也提示目前0-

6、3岁教育实践及其研究莛展开的原因。把教育的实施作为教育一体化实现的突破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新意,但是问题在于,在实际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出现几种倾向:如把托儿班设在幼儿园里,对托儿实施类似中大班的教育方法,又如把小班的教学内容放到托儿班去。凡此种种,已经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在0”6岁整个阶段中,3”6岁阶段教育研究的时间持续得较久,教育方案或课程比较成熟,但在0”3岁,尽管已形成托儿所教材和小儿养育的卫生保健教育,但教育研究的方案或课程的适切仍是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适切低幼儿童发展的教育目标,不同教学策略的组织及其应用以及教育管理的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如果只重视前者,忽视

7、后者是很不够的。以笔者近期的观察所见,低龄幼儿的教学策略有效性仍待提高。如一所幼儿园的”3岁班幼儿,教师是以常规的教学的模式进行教育,造成托儿班变成幼儿班的小型化、低龄化的模式。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以为教育一体化实现在0”3岁阶段,目前必须着手关于目标与观念、机构多样化与内容方法适切性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现分述如下:对0”6岁儿童教育的整体性思考以及教育规划,这是观念转变的依据和工作的立足点。实现教育一体化必须首先从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上进行思考,缺乏对整体性教育的把握,就无法实施从 0”6岁开始对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一体化的观念是把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既注意3”

8、6岁阶段儿童处于正式学习的准备阶段,也考虑到0”3岁儿童个体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各方面发展的优势和能力;0”6岁都以儿童为未来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因此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既不能把3”6岁和0”3岁两个阶段截然分开,也不应把0”3岁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混合到3”6岁里去,即3”6岁的目标只要用降低放慢的“稀释”办法来达到。另一方面考虑到0”3岁教育中家庭、社区的因素,以教育机构的目标一统其他两者的目标也是不合宜的。只有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连续有效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真正实现。教育目标的实施必须经由各类不同的机构综合地发挥作用,因此机构多样化是解决0”6岁教育一体化有效措施。托幼管理体制的改革出

9、现多种的办园模式,在0”3岁阶段,由于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必须综合发挥各类机构作用的有效性。家庭从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实施的两个方面来看,三种机构各有特点,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作用。家庭是人生的港湾,也是幼儿出生以后进入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的作用此处不复言。教育机构是有目的实施正规教育的场所,对于幼儿的交往、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社会教育机构的类型多样,对0”6岁儿童而言,博物馆、艺术馆、影剧院、公园等都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良好场所。教养机构不是教育一体化的唯一机构,这一点在0”3岁年龄分阶段尤为突出。这一观点基于以下的考虑:0”3岁

10、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集体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不是合适他们的最好形 式和唯一形式。小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进行更多的保育,这里家长尤其是母亲是儿童保育的最 适合的人员。理想的教育是融机构、社会与家庭为一体,它能够提供给儿童发展的空间和活动,也给予他们身 心的娱乐,同时也可以通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预见,教育一体化真正实现的标志,是出现多种类型的教养机构,适应家长的不同需求。内容适切是指在0”6岁的教育中,必须按照知识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同时兼顾幼儿发展的特点。在0”3岁阶段,生活的教育、行为的养成、感知觉发展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都是重点的内容。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园托班中,吃饭

11、时用手抓着饭菜吃等人数占全班1/2以上,反映出这一阶段教养的要求。同样是生活的教育,其中也包含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态度等社会意识的传授。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被普遍接受,但是在0”3岁由于言语发展局限,不了解成人的指令,游戏活动呈现出比较自然的状况,幼儿表现出除了生理性需要外,游戏和活动是主要的需要。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园的托班教师,受到大年龄幼儿教学工作的定势的影响,要求2”3岁幼儿排排坐、站直队,尽管教师非常负责,一心想把自己的所知传授给幼儿,但考虑的是教学的要求,而没有兼顾幼儿的特点。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难以达到安静授课的要求。最后,提高从事教育一体化人员的素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从目前的机构教育人员的状况来看,专业人员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根据托幼一体化的发展及其趋势,目前的人员素质仍难以满足要求。可以设想,未来从业人员主要由教师、保育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可能因岗位不同,但都需进行三方面的培训和实践。可以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设立考核机构,采取持证上岗的培训的办法,最终实现各机构从业人员规范化。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