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4566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论与语言哲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1、 纯的和不纯的语言哲学“语言哲学”这个学科有两个来源,其中一个来源是由弗雷格提出的关于如何使我们的意义与指称概念系统化,利于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保持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这样一系列问题不包含认识论的偏见,被称为“纯的”语言哲学。第二个来源是纯认识论的,企图一直用康德的哲学构想为知识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一种永恒不变的框架,被称为“不纯的”语言哲学。如果把哲学当成一种语言分析,就是休谟的本体论与康德的非经验的方法论相结合。康德认为,先天知识仅是因为其自身是我们参与构成知识对象的知识才得以可能存在。经改述后,变成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一种真语句都是包含了我们后天对知识的积累组合的

2、参与,以及世界先天以感官知觉形式的参与。在晚近语言哲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其一是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纯的”语言哲学的运动,其以对语言哲学概念纯化和非认识论为方向。戴维森区分了构成“适当的称作意义理论”的一部分,以及由“某种外来的哲学清教主义”推动的两种哲学构想,其中后一种哲学构想认为任何不能从感觉材料或语言规则这些确定事物中以逻辑形式构造出来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戴维森认为意义理论不是对个别词项的意义进行分析及整合,而是一种对语句之间的推论关系进行分析和理解。在一些语句中,我们获得真值条件,而这种真值条件只有通过其自身在其他真值条件理论中存在的可能性中被检验,即需要通过其他的真值

3、理论来检验自身,与认识论无关。戴维森在贯彻奎因的主张,即消除意义和事实问题也就是后天的感觉和先天的知识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个运动是以达美特、普特南为主要代表的“不纯的”语言哲学的运动。达美特把认识论问题当做意义理论内部的问题。而作者的做法则是批评“不纯的”语言哲学及其在认识论到语言哲学之间的不可行的问题转换来完成。 因此在下一节中,作者将分别讨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理论转变所提出的问题。2、 我们的祖辈在谈些什么当我们不清楚别人所谈论的东西时,我们也会认为其一定有确定无疑的答案,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别人一定在谈论着我们谈论着的某些东西,即使这些东西不真实,是虚幻的对象,也一定会通过关于真实存在物的

4、相关谈论或与真实存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赋予意义,即我们的祖先其实在谈论我们现代研究者在谈论的一些东西。奎因两个“经验教条主义”中的第一个教条主张“本质主义”,即人们应该区别他们谈论的东西和在了解所谈东西的本质后所谈论的东西。第二个教条主张,我们语言中的某一个词语对古代科学家的语言体系中的某个词的这种转译总是能被找到。两个经验教条的瓦解使哲学家们感到不安,担心可能不存在这种与现实接触对真理的检验。在“指称理论”出现之前存在着一种混乱阶段,包括以“意义不变性条件”为前提的传统的经验主义观点和由费耶阿本德提出的“意义转变”理论。存在一些使这种信念的连续改变导致“概念图式”改变的条件。即用一种概念

5、图式来描述意义、客观性和真理的同一性。如果不存在意义不变项,就不存在意义分析这种特殊的方法,因为意义不变项其实是在阐释康德的先验认识的永恒框架,是一种既限制了可能存在的经验认知,又同时说明了处理经验内容的合理性的图式。3、 唯心主义普特南针对费耶阿本德谈论的“意义改变”提出了最有力的批评:费耶阿本德认为一个词的意义依赖于其存在的整个理论。因此,人们会极端地想到理论上的任何改变都是词义的一个改变,而这正是放弃意义与事实问题之间区别的表现。为了区别内部问题即在文化、故事、理论、游戏中给予答案的问题和外部理论即是否为我们接受的一种理论,我们相信的一个故事等,我们可以省略掉“意义概念”,从而接受“指称

6、”概念。意义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挑选对象的方式,然后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对象与在文化、故事、理论、游戏中认可的某个对象相同或不相同。因此,如果放弃了意义概念,也就放弃了由意义挑选的对象及决定的指称概念。“我们的概念图式”指称我们现在相信的东西,构成我们当前文化的各种观点总合。普特南将其自身与费耶阿本德之间的区别,看作“实用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意义理论之间的区别。普特南认为实证主义科学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它所依据的是一种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恶倾向的不与现实相符的世界观,然而这种唯心主义成分则正是通过意义理论体现出来的。普特南所谓的“唯心主义倾向的世界观”是指把坚实的事实只看作实际的或具有潜在性的

7、经验事实,而与之相对的一切其他谈论却都是高度派生性的谈论。反实在论者认为真理只能作为理论内部的概念,即我们的理论只是我们自身的理论,在理论外并不具备真理和指称的概念,没有存在的价值。但是一个词的外延即该词所适用的某种东西是与真理概念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任何理论之外的意义上,反实在主义者拒绝真理,拒绝外延。4、 指称 普特南关于防止断言没有任何理论词语曾指称过即任何理论词语均无所指的论点使我们确信需要这样一个指称概念。 在作者看来,认为存在一种将两种不同的考虑混为一谈的理论,其中一种考虑是S用“X”指称任何实体时,那么它关于X的大多数信念为真。另一种考虑是通常意义决定着指称这种假设意味着我们的错

8、误信念越多,与世界的接触就越少。指称可以指在词语和现实某个其他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真实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否被人们所发现,这被称为“指称”;或者是指在一个词语表达和一个虚幻的对象之间的意向关系,这则被叫做“谈论关于”。如果弄混了“实际谈论关于”概念与指称二者的概念,就会使我们对“指称”产生一种非意向的并且“独立于理论的”“指称理论”的直观。“实际谈论”是存在于一个词语表达和我们认为其存在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与“实际谈论”相对立,“谈论”存在于一个词语表达和其使用者认为存在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而“指称”只存在于一个词语表达和真正实际存在的东西之间。但这又有些不足,我们完全可以实际谈论不存在的东西,因此“

9、实际”只是使某人的相对无知达到一个看似相对多知的境界中,实则是无知于自己的无知,十分愚蠢。作者认为,对指称理论的追求,表现在“语义学”追求和“认识论”追求的混淆。5、 无镜子的真理普特南因为不能使某种经验学科完成先验哲学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放弃形而上学实在主义理论。形而上学实在主义无法实现“作为彻底非认识性的真理”即能够明确区分“真”与“有保证地可肯定”的观点,因此,戴维森主张我们必须要做到完全放弃图式内容的区分。塞拉斯和罗森伯提出映现是一种是事实性的复合关系,与指称和真理概念完全不同。普特南认为他留下了他所谓的“内在实在主义”,是指我们按照自己的再现规约成功地进行着再现活动,而与之相对的

10、“形而上学”实在主义是指我们按照自然本身的再现规约。戴维森提出“某种整体论的意义观”,如果语句的意义依赖于语句自身的结构,那么我们要想理解语句的意义,必须先以每个语词的意义为基础。他的论证围绕着为什么提出意义和真理的理论,他的目的就是指出对世界做了真实性描述的语言是不可能被我们证实存在的,除非它能够转移为我们自己的语言,而这种语言确实又是可能存在的。6、 真理、善和相对主义“善”一旦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就具有一种纯粹理性,成为一种想象的概念。然而也存在一种通常的概念,即体现在某件事情符合某种兴趣的时候。当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是我们用自己的思想去研究事物,戴维森所提倡的就是这一种平常的真的意义,其关心的是能够找到一种展示英语语句关系的“纯”构想;而普特南关心的则是找到一种“不纯”的构想。戴维森的“大多数信念为真”的断言如果被解释为我们正在接近研究,掌握世界,那么就快达到一种自然之境的澄明状态了,而他也就成为了一名相对主义者。 如果存在有图式和现实的二元论教条,就会获得一种概念的相对性和真理。而当没有这种教条时,这种相对性就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