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4932535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PT 页数:253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_第1页
第1页 / 共253页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_第2页
第2页 / 共253页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_第3页
第3页 / 共253页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_第4页
第4页 / 共253页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_第5页
第5页 / 共2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内审员培训班 教学要求绍 一 教学要求 1 根据 了解 熟悉 掌握 的教育要求递进 2 掌握标准的结构和重点条款 3 掌握 过程方法 和 审核追踪 的方法实施内审 培训目的 1 通过培训 掌握重点的术语 2 通过培训 理解条款的重点内容 3 通过培训 能够抓住要点实施内审4 通过培训 能够准确获得审核发现并编写审核报告 让我们共同努力 学习时间安排 1 根据 课程表 在四天内完成教学内容2 学习时间分为三段 1 上午8 30 11 30 中途休息15分钟 2 下午1 00 4 30 中途休息15分钟 3 晚上复习完成布置的练习题1 考试在第三天下午进行 时

2、间为1 00 3 00共2小时2 具体时间安排见 课程表 学员成绩评价 1 考试和课堂学习评价结合2 课堂讨论和交流的互动表现评价3 课后作业的条理性和判断评价4 对标准理解的能力评价5 到课率 准时性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 未通过和补考 1 笔试合格成绩为70分通过培训考核2 笔试成绩70分以下 作为没有通过培训3 不合格学员必须重新参加另一次全课程的学习并补考 4 课后成绩作为评价的参考资料 记入总分内连续评价 第一章ISO9000族标准概论 第一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简介 了解 1 ISO组织的性质 1 全球性非政府组织2 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3 国家标准化机构组成的世界

3、范围内的联合会2 ISO组织的宗旨 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服务 并扩大在知识 科学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3 ISO标准制定和发布的条件 1 制定标准的七个阶段和5年一次的复审规定 2 75 成员国赞成 第二节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了解 一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1 五十年代美国军工产品发布MIL Q 9858A 质量大纲要求 2 在英国标准协会提议下 1979年ISO组织成立了ISO TC176组织 决定制定一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2 ISO TC176以英国标准化协会BSI5750标准和加拿大标准化协会CSAZ 229二套标准为基础 经过5年努力发

4、布第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二节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了解 二 三个不同版本发布的时间和主要标准的名称1 1987版9000标准1 1986年发布ISO8402 质量 术语 2 1987年发布ISO9000 QM和QA标准选用指南 3 ISO9001 QS 设计开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QA模式 4 ISO9002 QS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QA模式 5 ISO9003 QS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QA模式 6 ISO9003 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第二节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了解 2 1994版标准1 ISO9001 ISO9001 QS 设计开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QA模式 2

5、 ISO9002 QS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QA模式 3 ISO9003 QS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QA模式 4 ISO9003 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制订了质量技术方面的标准 如 5 ISO10011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6 ISO10013 质量手册编制指南 7 ISO1000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 3 2000版2000年12月15日ISO发布了2000版ISO9000族标准 第二节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了解 3 2000版9000标准1 2000年12月15日ISO发布了2000版ISO9000族标准 2 我国2001年6月1日实施 3 ISO组织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94版至2

6、000版的过渡 ISO9000族标准在中国进展情况 了解 1987年我国组成了 全面质量保证标准化特别工作组 CSBTC TC151承担ISO9000族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任务1988年12月我国正式发布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的GB T103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系列国家标准1992年5月我国制订并发布GB T19000 1992idt 1987系列标准1994年发布GB T19000 1994族idtISO9000 1994族标准2000年发布GB T19000 2000族idtISO9000 2000族标准 第三节2000版ISO9000族标准组成 掌握 一 2000版9000

7、族标准及支持性文件1 第一部分 核心标准 1 ISO9000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 ISO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要求 3 ISO9004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4 ISO19011 2002 质量和 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三节2000版ISO9000族标准组成 了解 第二部分 其它标准ISO10012 2001 测量控制系统 第三部分 技术报告ISO TR10006 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ISO TR10007 质量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ISO TR1001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ISO TR10015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第四

8、部分 小册子 质量管理原则 等 第三节2000版ISO9000族标准组成 二 2000版9000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 掌握 1 ISO9000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 ISO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要求 3 ISO9004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4 ISO19011 2002 质量和 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三节2000版ISO9000族标准组成 了解 三 标准的作用和意义1 适用范围广阔2 过程方法3 强化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4 允许删减5 促进自我评定和自我完善6 各方受益7 易于理解8 更强调顾客满意和整体业绩提高9 与9004成为一对协

9、调一致的标准10 保持与环境标准一致 第四节ISO9001与ISO9004关系 了解 一 ISO9004 2000标准的内容1 标准是为组织完善QMS 提高总体业绩2 标准内容超越了ISO9001的要求3 标准适用与企业自身改进提高的要求4 为超越ISO9001 追求卓越绩效并持续改进 提供了指南5 ISO9001与ISO9004协调一致6 ISO9004不是ISO9001的实施指南 了解 第二章八项管理原则 第一节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了解 一 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1 1990年提出 2000年展望 2 1995年成立工作组修改标准3 二年时间完成八项原则二 八项管理原则的意义1 质量管理实践和理

10、论的总结2 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规律3 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4 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掌握 一 要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 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二 运用 需求 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支付能力 愿意购买 期望 更深层次的满意组织应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期望 同时自身生存发展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 介绍 顾客满意公式 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管理者提出 顾客满意程度 顾客实际感受 顾客预感期望2 介绍2003年全国质量万里行杭州暗访情况 三 采取的活动1 调查 识别并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7 2 2 确保组织目标与顾客需求和期望相结合

11、 5 2 5 4 1 7 1 3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需求和期望 5 3 5 4 1 5 5 3 4 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措施 8 2 1 8 4 8 5 1 8 5 2 8 5 3 5 系统地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 7 2 3 7 5 4 8 2 1 8 4 8 5 海尔的服务定义1 基本的服务叫交易2 事后的服务叫补偿3 创造出感动叫服务 原则2 领导作用 了解 一 要点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并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二 运用 组织宗旨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构成组织宗旨的组成部分领导者的作用 保持组织运作与组织宗旨的一致 创

12、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领导者工作方式 明确目标 落实职责 以身作则 协调指挥 三 采取的活动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5 1 5 2 5 5 3 7 1 为本组织的未来描绘清晰的远景 确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5 1 5 4 1 5 3 7 1 5 6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 公平公正 5 1 6 2 2 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 并赋予其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 5 5 1 6 1 6 2 原则3 全员参与 了解 一 要点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二 运用 1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2 人的智力是现代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3 采用多种途径 促使全员参与

13、 三 采取的活动1 让每个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 5 1 5 5 1 5 5 2 2 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 5 5 1 6 2 2 7 1 8 4 8 5 3 使每个员工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 8 2 2 8 2 3 8 2 1 5 6 1 4 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 知识和经验 6 2 1 6 2 2 原则4 过程方法 掌握 一 要点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得到期望的结果 二 运用 1 过程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活动可视为过程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的过程及其相关作用为 过程方法 2 识别过程

14、确定过程在组织中的应用3 管理过程 1 过程本身的结构和运行2 过程中流动的产品和信息 三 采取的活动1 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 系统地识别所有的过程 7 1 7 2 2 7 3 1 7 4 7 5 2 明确质量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5 5 1 7 3 1 3 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7 5 2 7 6 8 2 3 4 识别组织职能之间与职能内部活动的接口 5 5 1 5 5 3 7 3 1 5 注重能改进组织的活动的各种因素 诸如资源 方法和材料等 6 1 6 2 6 3 6 4 7 4 7 5 1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了解 一 要点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 理解和管理 有助于组织提

15、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 运用 1 系统 QMS的构成要素是过程 一组完备的相互关联的过程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系统2 过程的相互作用 体现在过程的联系和接口活动上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了解 三 过程方法与系统方法的区别1 过程方法侧重于研究单个的过程 系统方法管理的是一组过程及其过程网络组成的体系2 过程方法旨在高效率地达到过程目标 系统方法旨在达到组织的目标 系统方法通过优化和协调运作过程 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理解管理的系统方法 相互关联的过程链 生产企业管理主流程 粗加工过程A 细加工过程B 装配过程C A的输入 A的输出 B的输入 B的输出 C的输入 C的输出 四 采取的活动1 建

16、立一个体系 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4 1 4 2 2 理解体系内各过程的相互依赖关系 5 6 7 8 3 更好地理解为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作用和责任 从而减少职能交叉造成的障碍 5 5 1 5 5 3 6 2 2 4 理解组织的能力 在行动前确定资源的局限性 5 1 6 1 6 2 6 3 6 4 5 设定目标 确定如何运作体系中的特殊活动 7 6 通过测量和评估 持续改进体系 7 6 8 2 1 8 2 3 8 4 8 5 原则6 持续改进 掌握 一 要点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二 运用 1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 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 2 持续改进体现PDCA循环思想 3 持续改进应当依靠全员参与 4 持续改进体现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 采取的活动1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改进组织的业绩2 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6 2 2 8 2 2 8 4 3 将产品 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的目标97 8 5 1 4 建立目标以指导 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 5 6 8 2 2 8 5 1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