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832990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8.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互联网研究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互联网研究报告目 录一、研究背景及方法1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32.1 对互联网的印象3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42.4 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5三、互联网的采用与使用73.1 互联网采用73.11 性别73.12 年龄73.13 受教育程度83.15 在职状况93.17 个人收入103.17 个人收入11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113.2 互联网使用123.21 上网时间123.23 网络行为133.25 搜索引擎153.26 语言15四、互联网的影响164.1 网络与媒介使用164.11媒介使用概况164.12 媒介的地位24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间304.14

2、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31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32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33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影响34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354.2 网络与媒介信任39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39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39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43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454.31 电子邮件454.32 ICQ/ICQ/QQ464.33 聊天室464.34 微软MSN474.35 论坛(BBS)474.36 博客484.4 网络与政治参与48附件149附件251一、研究背景及方法从1995年至今,中国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的历程。目前

3、,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亿,网民总数仅次于美国。互联网应用正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普及,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网络正在改变传统的媒介使用;正在改变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改变政府和民众交往的方式;并且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互联网也正在对中国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和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调查和研究互联网络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成为当务之急。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

4、影响。与大多数有关互联网的商业调查相比,“全球互联网项目”有以下特点:l 不仅关心互联网的使用现况,而且关心其社会影响l 不仅关心互联网用户的现况,而且关心非用户的情况,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l 不是一次性的调查,而是对同组人群逐年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l 不仅是在某一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而且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机构采用类似方法、有可能进行跨国比较的调查研究2000年12月,美国方面公布了以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为题的第一份互联网年度调查报告(http:/digitalcenter.org/),由此开始了全球范围内长期合作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和影

5、响。目前,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智利、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类似的方法对互联网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进行研究(http:/ 郭良、卜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4月。2002年,由于经费等原因本项调查被迫中断。2003年,在美国Markle基金会的赞助下,本项研究可以继续进行。我们采用分大都市、省会城市和小城市3层,多阶抽样的方案,主要从城市规模、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等因素出发,选定3个大都市(北京、上海和广州);4

6、个省会城市(成都、长沙、西安和沈阳)以及5个小城市(广东南海、河南义马、山东即墨、湖北广水和河北丰南)进行调查。样本设计总量为4,000份(1800+1200+1000),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941个,其中包括网民样本2,457个和非网民样本1,484个。当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文版调查报告 郭良:2003年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9月;当年11月,在纽约发布了英文版调查报告;随后,又于2004年1月在社科院发布了中文版的国际比较报告(http:/www.wipchina.org/)。作为“全球互联网项目”在中国的合作项目,

7、本项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中国的国情而设计,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制定及社会和企业的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本项研究主要目的在于: l 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口分布、使用状况、变化和特征l 发现互联网对于中国的大众媒体使用、人际交流以及“开放”观念等的影响l 提出有利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意见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2005年调查的目标城市设定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调查对象为城市常住人口中年龄为1665岁的男女居民,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入户后由被访对象直接填答问卷。考虑到中国的网民中有相当比例是在校学生,我们将实地入户调查的时

8、间确定为春节前后,大多数学生回家团圆的时候。具体实施的时间为2005年1月底3月初。具体抽样方法:1、 考虑到中国互联网的使用现状和追踪比较研究的需要,本次调查选取前两次调查过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五个城市;2、 在每个城市中,按照既定的样本量(北京、上海、广州各600份,成都、长沙各300份),采用PPS方法随机抽取居委会。北京、上海、广州抽取60个正选居委会和10个备选居委会;成都、长沙抽取30个正选居委会和6个备选居委会。抽取备选居委会的原因是某些居委会不能进入或者拆迁等。在每个居委会采用等距的方式抽取10个合格的调查户。3、 根据以往的经验,入户调查在上述城市的成功率都比较低,

9、所以本次调查的等距方式是在该居委会起点的前五个居民户中随机选取一户,不能入户就再试紧邻的居民户,直到访问完成一户后,再间隔五户后重新进行上述过程,直到完成10个样本户为止。4、 在成功入户后,采用KISH表抽取家庭成员。培训、执行与督导:1、 在北京集中完成培训资料准备,下发各个实际执行的调查公司;2、 由北京直接派出督导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到调查地点直接参与培训;3、 要求调查员严格填写入户接触表;4、 督导员现场核对入户接触表及KISH表,用随访和电话的方式对80%的问卷进行复核;5、 在外地的督导员回北京后对剩余20%进行电话复核。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随着城市小

10、区建设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城市入户调查越来越困难。同时也部分由于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很难使被访对象积极配合。因此,本次调查拒访率较高,有效入户率只有24.3%。经过复核后,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为2,376个。网民样本为1,169个,非网民样本为1,207个。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 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到互联网的采用和使用。在我们2003年的调查中,通过对网民和非网民的对互联网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对网络的消极态度影响了普通民众对互联网的使用的结论。两年过去了,又必要再次检验人们对网络的印象是否有变化。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与2003年一样,我们试图通过通俗的

11、比喻了解互联网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并且,我们增补了2003年的问卷中遗漏的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新闻,另一个是信息传播。从调查结果看,把互联网看作信息中心的人最多(占被访者的79%),其次是新闻媒体(55.1%),认为互联网是游乐场和社交场所的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36.5%和36.3%,2003年认为互联网是图书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2%,而今年持同样看法的人却只占被访对象的29.5%。认为互联网像是学校的比例也只有19.1%。中国人似乎更喜欢直接的交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认为互联网是邮局的被访对象只有10.4%。在后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只有63%的被访网民使用电子邮件。这也从侧面证实了

12、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的不足。同时,虽然中国的网络经过了10年的发展,但中国的电子商务条件似乎仍然不完善,认为互联网像是商场的被访对象只有26%,认为互联网好像是银行的被访对象只有6.5%。通过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网民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与非网民的看法都不相同,并且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在本报告中,除非特殊说明,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0.005上。同时,被访网民和被访非网民的看法在分布上又具有相似性,而网民对每一项的认可比例都高于非网民。这有可能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差距来自与网络接触程度的不同,但基本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图表 1 网民与非网民对网络的不同印象 除了考察人们对网络的印象之外,我

13、们也考察了人们对网络的利弊观。2.2 互联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近年来,尽管媒体大量报道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总的看法还仍然是比较乐观的。在被访对象中,55.2%认为互联网有利有弊,38.3%认为利大于弊,只有5.4%的人认为弊大于利。然而,网民和非网民在这方面的看法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的网民(47.2%)远多于非网民(30.5%),这个结果跟2003年的数据是接近的 由于2005年的调查只涉及5个城市,当我们与2003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时候,将只在相应的5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下同)。图表 2 2003年和2005年网民与非网民对互联网的利弊观从性别上看,

14、男性比女性更加容易看到互联网的有利的一面。43%的男性被访对象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而女性则只有34.7%赞成这一观点,两性对网络的利弊观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从年龄上看,越是年龄越轻,越可能看到互联网有利的一面。在不同年龄的被访对象之间,互联网的利弊观有着显著的差异。图表 3 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的人的年龄差异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网络是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同时,也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在现实世界中不容易找到的东西。那么,网络的内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相比而下,网民仍然比非网民更加相信网络内容,二者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认为网络内容多数可靠的网民比例达到了48%。图表 4

15、网民和非网民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差异显著从2003年跨国比较的数据看,中国人认为网络信息可靠的比例仅次于韩国和匈牙利,最不相信网络内容的当属日本,认为网络信息不可靠或多数不可靠的人占了25%,而认为多数可靠或全部可靠只占13.3%,不信任网络内容的日本人比信任的人多了12%。图表 5 各国对网络信息可靠性的不同看法(2003年)2.4 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 显然,有必要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但问题是这种管理和控制在多大程度上是必要的,有多少人认可这种管理和控制。从统计结果看,不管是否上网,不管网络经验长或短,也不管年龄或者性别在“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这个问题上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人们不分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