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4824011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中国现代化报告(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述发现事实,尊重规律,是科学的基本准则。今天的事实是,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世界民族约有3千多个,世界国家约有190多个;世界上可利用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发展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可能回避国际竞争和资源压力。要在众多国家和民族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就需要实现现代化。前三期中国现代化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家现代化的事实和规律。本期报告主题是地区现代化,重点探讨地区现代化的事实、规律和道路。 如果把地区理解为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或不同地理部分,那么,地区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没有地区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中国要实现现

2、代化,需要同步推进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了解与地区现代化相关的理论,可以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地区现代化战略提供启示和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和重要启示 世界190多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很不平衡。不同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国家内部地区现代化有一些不同特点。本报告选择美国、欧盟国家、墨西哥和印度等18个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案例分析的样本。首先,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简要分析美国、英国、墨西哥和印度20世纪一百年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现代化的主要事实。其次,采用定量分析和统计学方法,简要分析美国、欧盟国家、墨西哥和印度等1

3、8个国家170多个地区现代化的主要事实;定量分析美国8大地区、50个州和195个县的现代化。其三,系统归纳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16个基本事实和9个重要启示。 1、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16个基本事实 (1)地区现代化是客观存在的。在18个国家171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和扩大,地区发展水平的趋同和趋异,地区相对水平的追赶和退步等现象,普遍存在。地区相对水平的变化包括:先进保先进、后进赶先进、先进退步为后进、后进仍然为后进等现象。这些与国家现代化现象是基本一致的。 (2)地区现代化遵循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18个国家的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经典现代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二

4、次现代化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等现代化的基本规律,都被地区历史统计数据和学者们的分析所验证。地区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地区的政治现代化是由国家政治决定的。没有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地区现代化。 (3)地区现代化不是国家现代化的简单“缩小”。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地区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国家内部地区现代化的模式和道路具有多样性,例如,美国50个州和195个县的现代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与美国国家现代化有很多不同。 (4)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地区互动。地区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作用力将拉大地区差距。地区之间经济和人口流动,国家干预,例如通过财政和政策杠杆

5、(如转移支付和优惠政策等)调节,可以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 (5)地区现代化与地区基础能力的关系紧密。西班牙学者研究发现成功地区的主要特点有:地区城市系统在经济增长和生产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容易获得人力资本,合格劳动力的供应稳定。具有开放性和参与能力。容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服务,如战略规划、技术咨询、商业化和出口、研究与开发、专业的金融服务等。地区政府和组织系统非常高效。具有吸引外部投资的“吸引力”。 (6)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从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看,地区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的地区差距小于发展中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时期的国家的地区差距小于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时期

6、的国家。 地区经济现代化的4个基本事实是: (7)地区经济现代化本质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8)地区经济中农业比重减少现象普遍存在,但不是绝对的,具有一定弹性。 (9)地区经济工业化和非工业化都具有一定弹性,不是绝对的。 (10)地区经济服务化(服务业比重增加)是必然趋势。 地区社会现代化的3个基本事实是: (11)地区社会现代化本质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地区的城市化和郊区化都具有一定弹性,不是绝对的。 (13)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地区知识领域现代化的3个基本事实是: (14)地区知识领域现代化本质是科学知识和信息生产能力和普及程度的提高; (15)地区知识领域现代化包

7、括“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和“知识化信息化”两个阶段; (1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知识领域现代化模式不同。 2、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9个重要启示 (1)在一级地区(省级地区),地区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具有较强一致性。 (2)在二级地区(县级地区),地区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具有多样性。 (3)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步和不平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4)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和缩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5)城乡差距的波动和缩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6)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缩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需要政府调控。 (7)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集中与分散两个阶段。 (8)发达国家的地区现

8、代化过程具有两个大阶段和多种发展模式。 (9)地区相对水平位置的转移概率具有一定的共性。 如果把工业化看成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那么,地区工业化是必须的。如果把工业化定义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那么,地区工业化有很大弹性。非工业化是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且在地区之间有比较大的弹性。 如果把城市化理解为从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的形式,那么,地区城市化是必须的。如果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那么,地区城市化有很大弹性。生活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城市文明。郊区化既是城市文明的扩散,又是城市文明的新发展,而且有较大弹性。 二、地区现代化理论 1、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9、地区现代化过程包括地区经济、社会、政治、知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所以,各个领域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各种发展理论,都可以为地区现代化理论做出贡献。例如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文化变迁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经济地理理论等。本报告重点介绍了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 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5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化研究出现了经典现代化研究、后现代研究和新现代化研究等三次浪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简要综述了三次浪潮的理论成果,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本报告重点介绍

10、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五个要素。 本报告首次阐述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四个基本原理,即广义现代化的进程不同步原理、空间不均衡原理、结构稳定性原理和地位可变迁原理。具体而言,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不同步的,现代化水平和要素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世界现代化水平分布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对地位是可以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国家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可变的。就相对水平而言,在20年内,世界大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大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和初等发达国家地位升级的概率约为10%,降级的概率约为2030%。如果把发展中国家

11、升级为发达国家称为实现现代化,那么,20年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概率约为10%左右。 2、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 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是对18世纪以来地区(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系统的理论阐述。何传启认为,同经典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一样,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地区现代化的理论含义、地区现代化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地区现代化的结果两种现代性(地区现代化目标)、地区现代化的动力和模式等。 (1)理论含义。地区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达到、保持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既是发达地区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又是发

12、展中地区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既是发达地区保持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连续变化的状态函数,又是发展中地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变化的目标函数。 (2)过程规律。在1821世纪期间,地区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简称为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阶段简称为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地区第二次现代化不是地区发展的终结,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是有弹性的,不是绝对的。发达地区现代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是先后进行的;发展中地区现代化过程可以两个阶

13、段先后进行,也可以是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走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 地区现代化过程一般遵循四个基本原理:进程不同步原理、空间不均衡原理、结构稳定性原理和地位可变迁原理。不同水平国家地区现代化相对地位变迁的概率不完全相同。根据欧美国家经验,在20年里,高水平地区大约80%左右仍然是高水平的,中等水平地区大约70%左右仍然是中等水平,初等水平地区大约60%仍然是初等水平,低水平地区大约80%仍然是低水平地区;高水平地区降级的概率约为20%左右;中等水平地区升级的概率约为20%左右,降级的概率约为10%左右;初等水平地区升级的概率约为30%左右,降级的概率约为10%左右;低水平地区升级的概率约为20%。

14、 (3)结果和目标。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一现代性的实现和普及,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二现代性的发展和普及,地区新型综合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的互动和转换。第二次现代化理论阐述了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地区现代化第一个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地区现代化第二个目标是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地区现代化第三个目标是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综合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是地区现代化的实质。 (4)动力。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投资、技术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地区新型综合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则是教育和投资、工业化和信息化、城市化

15、和郊区化、技术和制度创新等。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可以用古典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地区第二次现代化和新型综合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更多地要用新增长理论和区域新发展理论等来解释。 (5)模式。地区两次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都是多样的,受地区地理条件、基础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的多种组合,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郊区化和地区创新体系等的多种组合,地区新型综合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郊区化等的多种组合。 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除上述基础理论外,还至少可以分为7个分支和8个流派,例如,地区经济现代化理论、地

16、区社会现代化理论、地区政治现代化理论、地区文化现代化理论、地区人的现代化理论、地区生态现代化理论、地区经典现代化理论、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地区新型综合现代化理论等。 地区现代化研究,目前在理论与案例、战略与模式、政策与管理等方面,至少有50个重大课题需要研究。报告提出了地区现代化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中国地区现代化之路 1、中国地区现代化的现状 中国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是:地区现代化进程是不同步的,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距是明显的,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结构是基本稳定的,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地位是可以变化的。这表明中国地区现代化进程,符合地区现代化的四个基本原理,即进程不同步原理、空间不均衡原理、结构稳定性原理和地位可变迁原理。 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不平衡。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现代化水平比较高。就分区而言,也是不平衡的。首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