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82936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选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一轮复习单元卷(含解析):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B打击富豪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抑制兼并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2题)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

2、恩荫”选官的弊端3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岁币。这说明( )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C.北宋以礼治国 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4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A.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 B.获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肯定C.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D.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6(永建老师原创)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

3、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保甲法 B.将兵法 C.更戍法 D. 保马法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6题)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A负责市场税收 B调节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控制交易时间8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异常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国家的积贫积弱 B.辽和西夏的侵扰C. 统治者对地主的纵容 D.改革的一再失败9(2011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16题)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下列相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重破格使用人才 B重视农业生产 C加强对人民的控

4、制 D改变旧的土地制度10造成北宋初期兵丁数额年年增加的因素并不包括( )A. 政府将各地流民编入军队 B. 挑选地方精兵编入禁军C. 边防大量屯兵以应付辽的侵扰 D.“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11“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 整顿吏治B. 发展经济C. 增强军事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12(明哲老师原创)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严厉整顿吏治以统一思想 恢复科举制度以培养人才

5、 取消诗赋改以经义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育和考试依据A B C D1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14在王安石新法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15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可见其改革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高利贷盘剥 B.土地兼并 C.农业生产的恢复 D.政府的财政困难二、非选择题16(2012年3月德州模拟)(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

6、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朱熹(1)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的表现有哪些?(4分)(2)在朱熹看来,王安石令人失望的原因是什么?(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思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文义,而朝廷辄以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材料二: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是爱兹哈尔清真寺,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

7、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校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孩子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学校和中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结合史实,指出王安石对教育进行了怎样的改革?(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措施。(3)以上两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专题四王安石变

8、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首先要注意语句的转折词“然而”,正确理解材料中梁庚尧的观点,它是说“市易法”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政策”,即“摧制兼并”,另一方面表现为“财政政策”,这才是其“真正本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所给的选项,对“财政政策”予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举措,包括“市易法”,是开源增收,而不是节流增收,A项错误;B、D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不符合题意。2B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3B解析:军事上取得胜

9、利,反而要送岁币,体现北宋被动防御的方针,A C D表述错误。4D解析:支持范仲淹的是宋仁宗;反对改革的人非常多;改革失败,积贫积弱局面没有变,ABC错误,但“庆历新政”揭开北宋改革的序幕。5B解析:从题干中的“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信息可以作出判断。6B解析:从材料中“北宋初期”“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可以判断这是指实行更戍法带来的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弊端,而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性的措施即是将兵法。7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王安石改革。这是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的内容之一。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

10、,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其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8C解析:只要联系北宋立国政策“不抑兼并”即可作答。9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改变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而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进行的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未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10D解析:收编流民、加强禁军、对辽用兵都会造成兵丁数目的扩增,D是军事部署,仅涉及军事重心的调整,与兵员增加与否无关。11A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

11、心问题在于吏治的整治。12B解析:王安石的这段言论反映了其教育和科举制度改革的思想,选项中、是改革的育才措施,符合题意。中的整顿吏治应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主要措施,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材料中王安石认为原来的科举考试“败坏人才”,要加以改革,故中恢复科举制度的表述是错误的。13D解析:关键词是“理财”即增加收入,而将兵法与此显然无关。14A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募役法主要抑制的是豪强地主的势力,因此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15D解析:促使朝廷决心变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贫困。二、非选择题16(1)表现:前者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后

12、者包括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4分,财利、兵革分别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改革内容偏颇,用人不当,改革致乱。(6分)17(1)恩萌制度。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实务策;设明法科,专考断案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2)措施:建立各类专科学校,为改革和建设培养人才;创办世俗中小学;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选派埃及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开办语言学校;培养翻译人才。(3)作用:王安石教育放革为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人才,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阿里教育改革有利于埃及了解世界,加快了埃及近代化的步伐。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