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72383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书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它最符合() A大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C西周分封制D春秋诸侯争霸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下”、“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

2、,爱人贵贱有序,长幼有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BCD4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下列观点中,符合道家天命观的是 ()A.怀疑天是主宰人世的权威力量 B.天是最高主宰、安排人世事务C.天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无为 D.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6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

3、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7.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9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

4、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义,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王阳明10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中国地方行政史上有很大独创性,是中国古代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一种较高级演化形态。下列史实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辖区广阔,超出以往郡县管辖范围B.其职能主要是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C.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D.权力集中,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11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A B C D

5、12在抗击“H1N1甲型流感”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13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B西汉时期的“蔡侯纸”,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14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顾恺之B展子

6、虔C阎立本D张择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5“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

7、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 B. C. D.17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8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9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A.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

8、内部成分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20中国传统政治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近代中国真正把民主共和作为政治理念确立下来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21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22.下列会议确

9、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三大 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A B C D23“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整风运动24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空间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

10、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7分)(3)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27:在我国古代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央机构

11、的设置力图形成一种权力制衡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 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是如何体现权力制衡的?(4分)(2) 唐朝时又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4分)(3)明朝时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 历朝封建统治者力图建立中央权力制衡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

12、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 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分别指什么?(4分)(2) 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29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

13、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乙,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理论?(2分)(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