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72227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B卷)【会员独享】.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瑞金二中高二年级历史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2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 )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 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提出“五常之道”和“王道之纲” 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A B C D3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

2、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4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

3、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6.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对应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A. B. C. D. 7.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 )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民族屈辱和民族

4、危机的影响 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 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A B C D8.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9.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10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5、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11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梁启超 谭嗣同 康有为 严复A B C D12.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

6、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4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处的初衷应该是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15.19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一次会议,由孙中山主持,黄兴宣读同盟会章程,主要内容有:“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于各地。”规定:“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这是( )A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C中国国民党成立大会 D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大会16假如你是一位

7、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7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 B C D18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思想遭到了自产生以来最猛烈的批判。在反对“旧道德”中,

8、鲁迅先生批判的最为猛烈的是( )A儒家“仁”的主张 B程朱理学 C封建礼教 D君权神授1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 B C D20“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

9、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21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22“在美国宣

10、称阿波罗计划成功的约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也将自己的登月计划提到了议事日程,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征服太空,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的解脱出来,去探寻那未知的宇宙奥秘。”最能证明我们“能力”的事件是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 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2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2419

11、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25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6分,28题15分,29题9分,共50分)26、(10分)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