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67645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导学案【知识目标】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2、能读清句读并学会翻译文言文。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能力目标】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教学重、难点】能读清句读并学会翻译文言文。【课时安排】 三课时一、中国“四大名楼”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

2、义。有谁知道“中国四大名楼”呢?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能例举一二吗? 二、滕王阁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占地达47000平方米。如今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三、王勃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

3、,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四、写作背景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4、。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j惊视,惊恐四顾)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j急迫地)宴所,极欢而罢。 五、文体知识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 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

5、句。 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 。2、研读第一部分,积累文言词语知识。【自主学习】一、顺畅朗读1、 读准字音翼轸( )襟三江( )棨戟( )懿范( )襜帷( )饯( ) 潦水( )骖騑( )鹤汀( ) 凫渚( )绣闥( ) 雕甍( ) 川泽纡( )舸( ) 孤鹜( ) 蠡( ) 遄飞( ) 睢( ) 邺( )睇眄( ) 南溟( ) 阍( ) 舛( ) 赊( ) 慤( )簪笏( )胜筵 ( ) 梓泽( )2、 读清句读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 六,也有少数七字。 (1)四字句读法(一种)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六字句读法 (四种

6、)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 (3)七字句读法(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秋水共长天一色 3、 读出语气【合作探究】二、理清思路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大意并在括号里写出紧扣题目中的哪个词而写。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 ,引出 。(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 和周围的 。( )第三部分(4-5):写宴会,抒发。( )第四部分(6-7):述说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研读第一部分1、 掌握重要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2、按要求默写原文(1)表

7、现洪州地势之雄伟的语句: (2)表现洪州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的语句: (3)与会的尊贵的宾主有哪些:【课堂巩固】1、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是指_、_、_、_;2、初唐四杰是指_、_、_、_;3、王勃,字_,有_文集存世。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2、赏析写景名句。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一、研读第、3段1、掌握重要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合作探究】 2、选一个你觉得描写景物最绝妙的句子,赏析其妙处。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3、写景笔法这篇骈文,摹写景物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段段华彩,一气呵成,使人犹如身临其境,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1)注重景物的色彩变化之美。例句: (2) 注重景物的虚实相映之美。例句:(3)注重景物的浑然天成之美。例句:(4)注重景物的远近层次之美。作者笔下,诸般景物纷至沓来,依次展现,既各尽其美,又有层次的变化。如:“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 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是 景;“云霄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则是水天

9、浩淼的 景。 笔墨由近及远地铺展开去,组成一幅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二、研读第4、5段写宴会盛况,发人生感慨。【自主学习】 1、掌握重要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2、积累成语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萍水相逢: 钟鸣鼎食:老当益壮: 投笔从戎:天高地迥: 胜友如云:达人知命: 涸辙之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合作探究】3、理解思想感情(1)思考,讨论:第4、5段写宴会盛况,发人生感慨。那么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慨呢?(2)如何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课堂巩固】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俊采星驰 俊采:指人才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望:好名声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范:美好

10、的风范时维九月 维:在C披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D舰舸弥津,青雀黄龙之轴3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D既克,公问其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第四部分,积累文言词语知识。2、 学习写作技巧

11、用典。一、研读第四层自叙遭遇,说明有幸参与盛会,自当应命做诗,并当席赋诗。【自主学习】1、 掌握重要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合作探究】2、理解思想感情(1)思考:王勃在第六段中抒发了哪那些感慨?明确:(2)第七段是写自己应命作诗,有幸与会的心里,是谦逊的说法3、 相关资料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课堂练习】4、 鉴赏诗歌 滕王阁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全诗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 的景象;后四句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 _ 。二、总结 清代文学批评家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将滕王阁序定为华丽风格的典范,主要表现为:1、字句排偶对仗,修饰词藻;2、写景铺陈开阖,笔法多变;3、抒情抑扬顿挫,一唱三叹;4、大量运用典故,增强效果。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增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