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6463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 31 我和父母教案 粤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和父母系列教学活动设计之一理解与沟通【教学依据】(一)解读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是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本教材并不是突出“政治”的课程,而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第三单元学会交往我和父母关注的是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期待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主题词有:孝敬父母、“爱的冲突”、理解与沟通。所以,这一课可以设计

2、为三个课时的系列教学活动课,这是系列教学活动之一:理解与沟通。(二)解读学生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中心,所以,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很重要。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告诉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点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个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有强弱之分而已。另外,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况我们手头上的这本新教材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所以,我们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

3、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角度。以我校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我校属于本区的“大西北”,暂住生占60%,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家长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家长素质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及其家庭,不能强调太多的沟通方式,毕竟沟通涉及双方,而仅仅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又不理想。于是,我准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这一课,最终升华为“心存感激,感恩父母”,让学生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同时尝试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4、”。这些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的需要,也是学生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自己、认识父母。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感激父母;尝试恰当地与父母沟通(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理解父母,重视沟通(重点)。(二)教学方式课堂的“活”,体现在教法和学法上。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不能简单地将“活”理解为“学生身体的活动”,更重要的应该是思维要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总的来说,这一课我准备采取“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分析、讨论、欣赏和回忆等多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5、(三)教学构思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静下心来想父亲和母亲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注:设计的问题不必千篇一律,尽量比较轻松,能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或“兴趣点”,尽量让大多数同学有话可说即可,学生们的想法可能各种各样,包括积极的、消极的,这都没关系。)其次,教师列举出积极和消极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典型的想法、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提供好的文段和散文录音给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们与各自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留影经过分析、讨论、欣赏和回忆,让学生进行总结,相信会有所领悟,每个学生将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感受亲情,感恩于父母,恰当地与父母沟通。具体教学构思如下:引入印象中的父母情景:当你静

6、下心来想父母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你能否结合你的体会谈谈你对父母的独特感受?(可长可短,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供学生参考的词、句:父亲:严肃,带点强制,顾家,爱孩子,脾气不太好,很会说大道理。脾气温和,谦恭温和。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万事通。总是小心翼翼,几乎有点神经质的人。做事有原则,面对任何事情,沉稳而不逃避,是个愈挫愈勇的人。理性百分之九十、感性百分之十的男人。很和蔼,即使发脾气也不打人。爱小孩的好爸爸。憨厚,从不会对小孩凶。开明又处处为人着想,且有责任心。有一点大男人主义。有一手好厨艺、会做家务事的新好男人。脾气冲动的人。具有传统观念。通达事理的人。想和小孩亲近,却又不肯放下架子懂

7、得很多大道理,只会叫别人做,自己却常不动手;骂我们家务事做太少,而自己几乎没做过。爱面子又易怒的人。把关心藏在内心的人。外表严厉,令人难以亲近的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母亲:没有理性的人。善良单纯,为人忠厚,有点话多。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她生气。有点神经质的人。紧张大师,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经过她的手。对于任何事情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精明干练,做事井井有条,十分理性,考虑周全,具高度的智慧与果断的判断力。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人。温柔的人。刀子口豆腐心。很小气且爱骂人,但有好东西一定是先拿给自家人。温柔又贤惠。自尊心高,声音的分贝更高。为爱牺牲的女性。急躁的人。注重干净、饮食健康、浪漫的人。我觉得

8、我还不太了解她。对家人充满关爱。爱家、任劳任怨的慈母。(资料来源:互联网上的一份调查资料结果)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即认识自己、认识父母,同时老师也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在学生心目中“父母”的形象。深入互相理解、重视沟通经过前两个课时对“孝敬父母、爱的冲突”的探讨,同学们中可能有的已经较明显地感受到了父母之爱,有的对父母可能还有一定的看法。这节课我们再次一起来讨论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和父母”的第三个话题:理解与沟通。1.想一想看课本第44页至第46页中的漫画,思考: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设计意图:从“印象中的父母”进入到“父母的具体形象”,感性地回忆

9、与父母的生活片段。2.议一议情景一:“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会关系到她。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心溪:以亲情思维爱父母,载健康之友,1年12月号,总第147期)思考:文中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爱母亲吗?假设学生回答:爱。问:为什么主人公说“看起来”?母亲知道孩子的心事吗?不

10、爱。文中哪些字眼体现出不爱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老师提示:做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做儿女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是哪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可见,日常生活中,相互理解,试着沟通很重要。(副板书:不善于沟通互相不理解相处失败)讨论: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呢?哪些沟通方式是较恰当的呢?(学生讨论回答)情景二:“他从来没有爱过我”。我的父亲在外人眼里绝对是个好男人:有文化,交际广,讲义气,受人尊敬。可在家里,他就像只老虎,易怒,烦躁不安,从来不主动和孩子亲近。我们唯一相处的时间就是在饭桌上,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履行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问问我的考试成绩,然后教训我几句我感觉

11、不到自己是他的孩子,我不相信他是真的关心我,也不相信他会在我的身上投入很大的心血。(摘自心溪:以亲情思维爱父母,载健康之友,2001年12月号,总第147期)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做?(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提示:我们真的要尝试着与父母相处、沟通,它将使我们有意想不到的亲情收获。卡耐基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0%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与最亲的人都不会沟通,何况与别人相处?你又怎能成功?做孩子的总是以为我们的父母无所不能,总是要求他们无条件地奉献,但是,父母大都是凡人,虽然他们全心全意地爱着你却也会犯下错误。缺少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埋怨,没有哪个孩子会认为

12、自己得到的爱足够多了,像情景一中的主人公。每当埋怨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想想: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家人的突然辞世,朋友间的纠葛等而变得心力交瘁,从而忽视或没有心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是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遇到过的微妙的问题父亲或母亲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导致孩子们连抱怨的权利都没有。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总是要寻求独立,单亲父母们往往很难也很不愿意认识到这一点。作为孩子,如果能认识到父母的这种心态,就能够放松地、平静地对待父母们每一个看似温柔的“攻击”。以上种种对父母理解、宽容的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

13、间深层次、高质量交往的体现,可以说,它是用亲情思维爱父母,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以上部分观点源于心溪:以亲情思维爱父母,载健康之友,2001年12月号,总第147期)当然,我们还不妨试一试其他一些更具体的沟通方式。比如,给父母写信、留言、发短信、寄邮件;在父亲节、母亲节或父母生日时赠送小礼物或写几句感激的话语;节假日陪父母散步、谈心等。设计意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考、分析周围存在的典型事例。3.忆一忆展示学生们与父母的温馨合影。设计意图:从“爱的冲突”中切换到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懂得除了与父母的不愉快之外,父母的殷殷爱意一直陪伴着自己,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之爱。4.听一听录音散文:父亲的爱爹不懂

14、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们吹的,是我妈。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为

15、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爹却挥手让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摘自美艾尔玛邦贝克:父亲的爱,载读者文摘,18年12期)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一时还未能体会到,也许要到了一定年龄才能体会更深。总的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对父母的认识,理解、宽容父母,重视与父母的沟通。延伸感受亲情、感恩父母1.阅读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