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756647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样的凄美 不一样的韵味 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其对于人性中真挚爱情的追求留给人们永恒的美的享受。这两部剧作不仅均体现了悲剧爱情故事的相似之凄美,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上还有各自独特的韵味;通过两剧所体现的不同爱情观,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审美差异。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 ;凄美;中西方差异Abstract:Butterfly lovers and Romeo and Juliet is a love tragedy in the Western representa

2、tives,their sincere love for humanity in the pursuit of beauty left to enjoy the eternal people. These two plays not only reflect a tragic love story are similar to the pathos, and reflected in art forms as well 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each have their own unique flavor;drama embodied by the two dif

3、ferent views on love, we can recogniz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KeyWords:Butterfly Lovers;Romeo and Juliet;Tragedy;Pathos;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提供更好的翻译建议前言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是文学艺术长河里一朵璀璨的奇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感叹为之倾倒,用炽热的感情谱写出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使“爱”这个美妙的字眼,时而华丽,时而忧伤,所以在这

4、件华美锦裳上点缀的,不乏那些哀婉凄恻的带血的泪珠。中国魏晋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属于男女主人公为爱殉情之剧,二者以其哀艳的风格,凄美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影响力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外读者。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度品味这两部经典之作时,发现它们不仅均体现了悲剧爱情故事的相似之凄美,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上还有各自独特的韵味;通过两剧所体现的不同爱情观,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审美差异。一、相似的凄美每个民族都有其对爱情婚姻的独特理解,但纯洁美好、坚贞不渝的感情是每个民族所追求的爱情的最高境界,中国的梁山伯与

5、祝英台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虽然这两个故事没有发生在同一个时期,但是,在许多读者心中,这两部剧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艺术价值是相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恰恰正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体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心心相印,从顽强抗婚到双双化蝶,纯洁真挚的爱情感天动地;罗密欧与朱丽叶,偶然邂逅,一见钟情,从秘密结婚到殉情死亡,炽热强烈的爱情震撼鬼神。至死不渝的爱情,是这两部剧作所共同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也是其所表现的主旨。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有很多种版本,从清代俞樾茶乡室四钞援引的祝英台小传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晋有个女子祝英台

6、,小名九娘,出身于浙江上虞富家,女扮男装,云游江湖,路遇会稽(今绍兴)人氏梁山伯,惺惺相惜,共同去书院刻苦读书,同窗三年衣不解带,梁一直不知道祝是个女子,直到分手时,祝英台嘱咐梁山伯,要他务必在指定的日子来家里赴约,梁错过了约定日期,祝英台下嫁他人,梁追悔莫及,不久离世,而祝英台也撞死在梁墓碑上,两人化蝶而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两个世仇家庭的子女不顾一切相爱,火热而大胆,直至最终以死殉情,用绝望的行动有力地控诉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世俗观念。这两部剧作的结局是凄美的,主人公美丽的爱情之梦被现实打破,正如辛苦做好的花瓶,在上色的最后一环上却被别人有意摔破了;又如一件心爱的宝物,在触

7、手可及之时化作一缕云烟,随风飘散,这是多么令人感叹而又令人惋惜,让读者和观众在为他们鸣不平之时,也被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执着和为爱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在梁山伯从师母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明白祝英台其实是个女儿身以及她对自己的一往情深之后,他匆忙上路,日夜兼程,一心赶去和自己的意中人相会,但是无情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纨绔子弟马文才,她只是以扇遮面出来匆匆看了他一眼,见此情景,梁山伯心如刀绞,追悔不已,当即忧愤成疾,不久便永别于人世。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便是在得知梁山伯去世后,祝英台硬是要迎亲人马走梁山伯的坟墓之前经过,英台在山伯墓前失声痛哭,

8、而就在此时,墓碑崩裂,只见山伯那熟悉而又温柔的微笑牵引着她,使她产生了一种不可自拔的幻感,于是英台顷刻之间坠入墓中,两人化成翩翩彩蝶,缓缓飞入天际,英台留下的新嫁娘衣裙也化作无数蝶儿,如漫天飞舞的花瓣,萦绕在墓前久久不忍离去。传说当朝宰相谢安听说了这个故事,甚是感动,即上奏朝廷,皇帝感念英台的忠贞情爱,封他为“义妇”。如今山上杜鹃盛开的时候,常有大蝶双飞不去,民间相传是二人的灵魂所化,所以世人称这种大蝶为祝英台。这个美丽的传说,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对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作的最好的诠释,也是最好的回味。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最后罗密欧进入墓穴看到服药假死的朱丽叶时说:“这是一个坟墓吗?啊,不!这是一

9、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1318在罗密欧看来,因为有了朱丽叶,所以在这坟墓里也没有死亡的阴惨和恐怖,辉映着的却是青春的色彩和爱情的光芒,朱丽叶那压抑不住的生机扫尽了现实的阴霾,给黑暗的人生带来永恒的光明和无尽的欢乐。“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在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为了防止这样的爱情,我

10、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1318这是对爱情的咏叹和永恒的誓言,在罗密欧的意念中,朱丽叶虽然失去了“呼吸的芳蜜”,但却永葆着“红润的美艳”,永恒的青春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战胜了“灰白的死亡”,面对死神,相依相恋,这永不分离的誓愿,既满含着对爱情的执著,更有对中世纪封建枷锁压抑的强烈的反叛。“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击进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1319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这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精神,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

11、青春朝气的凄美悲剧,他们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抨击了世俗的丑恶,产生了摧枯拉朽的作用,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命运而尽情享受爱情的欢乐,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创造了当时社会不能容忍的一个奇迹。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创作到演出以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就深入到人们心中,成为光彩照人的艺术典范。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里,大胆的追求爱情自主,婚姻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最绝望的控诉。这两部剧作的主人公双双殉情,其所体现的相似的悲剧美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的心,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求爱情幸福的勇敢精神,鼓舞

12、了历代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从而为之振奋,为之努力冲破一切阻挡其爱情的枷锁,去寻求心中最美好最自由的爱情天地。二、两剧的内在差异尽管二者在爱情、形象、结局以及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东西方悲剧观的不同及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综观其本,在不同文化下所催生的爱情观念,其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些在由这两部作品以下几方面的比较中,就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来。(一)生活经历和坠入爱河的时间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志同道合,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是从相知到相爱的。他们的爱情正是建立在三年来的频繁接触和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祝英台觉得

13、她的梁兄忠厚老实、勤奋上进,待人也宽厚诚恳,深明大义,不知不觉中芳心暗许;而梁山伯,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憨厚老实、忠诚善良,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其实是个情商比较低下的人,他与英台同室而居三年却丝毫没发现他的祝贤弟其实是女儿身,十八相送的路上,在祝英台的百般暗示下仍然没有知晓。直到英台下山后,师母告诉他英台“临行有言曾相托,托我替她做大媒” 234,他才恍然大悟,明白英台其实就是九妹,而九妹就是英台,可见梁山伯对他的祝贤弟的爱更是由兄弟间多年的友情转化而来,两人的感情是建立在朝夕相处的了解之上的,绝非一时的冲动。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深坠入情网的过程就来的很迅速,所花的时间不过是一场舞会那么长

14、。早晨罗密欧还在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而烦恼,在他眼里罗瑟琳是“自有天地以来也不曾看见过一个可以和她媲美的人,”3239而晚上他就在舞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倾心,感慨“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3259可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倾倒于对方美貌的基础上的,是瞬间爆发出的心灵震颤,强烈而突然,实质上这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恋爱,两人既无共同生活的经历,又无心灵情感上的深刻交流。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知到相爱相反,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先相爱后相知的他们在倾心相爱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爱人正是家族的仇人,刚尝到爱的甜美就品到了恨的苦涩,于是需要在爱和恨两种感情中做出选择,在伦理道德的束缚之下,饱受煎

15、熬。假设梁山伯与祝英台顺利地结合了,我们对他们的幸福大概不会有什么怀疑;但假设罗密欧与朱丽叶顺利地结合了,他们就一定会幸福吗?答案是不一定的。正如劳伦斯神父所说:“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圆满。”3274这也正是中西方爱情观念的不同之处,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女子,是十分矜持和内敛的,而西方青年的感情总是爆发的很突然很强烈。罗密欧和朱丽叶奔放的青春情怀,也正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惯常表现,可见作者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二)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无论罗密欧和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都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爱情自主,具有美好的理想、

16、执着的勇气和冲破世俗的愿望,但是因为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爱情、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爱情的表达上是比较含蓄的,而作品的最扣人心弦之处正在于这种爱情表达上的含而不露、欲说还休。情窦初开的祝英台虽然在不知不觉中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却一直张不开口向他表白,只能埋在心里。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思想保守的封建时代,她女扮男装离家求学,她是拿着对天、对神、对社会道德的保证书才出门的,必须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敢有半点疏忽;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处于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之下的名门之秀,英台深深受到传统习俗及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待爱情,她是羞于直接表白心迹的。直到她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准备下山回家,前途渺渺、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月,她依然没有吐露心声,只是暗中求助于师母,“雪白蝴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