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755614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实施策略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综合、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解决企业很多“职能内容”与“内容流程”的协调问题,其中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可以借鉴,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业务重组(BPR)、及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M)、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而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环境却日益复杂,多项目、高风险、快变化、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项目分布广、数量多,必然引起总部与各个项目部、业务公司之间,各个项目部、业务公司之间信息沟通困难,信息鸿沟的形成,直接增加了企业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程

2、进度谐调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难度。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复杂,管理成本增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组织的灵活性。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出现多元化趋势,建设企业的业务领域涉足建筑施工、设计、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商业等多个领域。单从与工程项目直接相关的部门和公司而言,因管理、经营范围、承接项目不同,这给集团管理部门和各个具体实施公司在项目投资,项目计划与成本控制,项目质量安全,财务核算,人员考核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

3、筑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共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承包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采用系列标准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关键词:标准化管理 施工企业 系统工程 项

4、目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几十年来,经过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制定了一大批建设活动需要的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覆盖着我国各类建筑工程的各个建设阶段。在我国境内从事建设活动,包括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检验、验收、维护加固以及相关的管理和中介服务等,必须了解、掌握并贯彻执行,尤其是强制性标准规范。通过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可以直接影响到建设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等行为。建设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其成果只能固定在某个地方,决定了工

5、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必然考虑气候、地质、环境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建设工程又是由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技术、工艺要求、不同的质量水平等,必然对应用在工程中的材料和设备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应到建设工程活动中的各类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国际上,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发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以及认证体系的标准化系列文件,在文件中阐述了如何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组织、协调与管理的方法。这一系列文件对于建筑企业在进行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有重大意义。一、提出标准化方法体系的目的提出标准化方法体系的目的在于

6、加强世界各国不同经济管理模式之间的沟通,以及不同经济或生产领域间的大范围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的经济或生产领域存在着不同的互补性的优势,然而,对于不同国家以及不同领域,各种管理模式、组织形态以及文化背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对于各种合作必不可少的单元要素与程序间的可比性统一原则。二、标准化方法体系的理论构成ISO9000 系列标准以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依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于任何宏观事物(系统),均可以进行微观层次的分解,成为在特定组织结构支持下的微观要素的统一体。对于不同的宏观事物(系统)之所以产生差异,是因为:1要素相同,但组织结构不同;2要素不

7、相同,组织结构也不同;3要素不相同,但组织结构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宏观事物(系统)间存在着的各种交流,有形或无形的,信息或产品,宏观事物的差异性为其交流设置了各种障碍,如不同轨距的铁路网,形成了各种限制。所以,将所有宏观系统的要素与组织结构进行可比性方面的统一化与标准化,既保证要素单元体的可比标准化、组织运行的标准程序化,从而保证有效的与多样的宏观组合的同时,也保证不同系统间可比性的统一,以确保不同体系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要素单元体的可比性标准化是犹如不同比例模式的立方体单元,经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宏观效果。整体项目就相当于宏观效果,而其分部分项工作就相当于微观单元,在社会化生产

8、的当代,社会分工使得单元工作由全面社会协作来具体完成成为可能。三、标准化方法体系的建立。1、体系建立的条件1.1 安全文明管理的实践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想尽办法克服不安全因素”和“创造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规范人的行为”的科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有了很大发展,近十年来,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不断创新,安全技术、安全文明管理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以场容场貌为基础、安全生产为突破口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概念的提出,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加强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措施规定和检查标准。这些都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

9、工保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1.2 质量管理和效益管理的实践为质量和效益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模式贯标活动对规范企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中关于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有效手段使所有影响产品质量或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并使之有效运行的文件化体系;通过内部审核和不断针对各种不合格采取并落实纠正措施,确保企业和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的思想和做法,对如何规范安全文明管理,极具借鉴和示范作用,也为企业标准化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1.3 市场经济的实践为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需求建

10、立施工现场标准化体系,实施项目贯标,企业内审,机构认证,社会监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上水平、上台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2、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文明,以人为本;科技主导,长效管理”。安全文明,以人为本,是建立和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管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所有标准的制订和贯彻,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创造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并最终确保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目标。科技主导,长效管理,是对施工现场施工全过程中造成潜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要求的事故隐患的原因,要进行

11、重点防范,并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在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施工中倡导一种动态的、长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3、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构架3.1 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为目的,由确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的活动内容,配备必须的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去展开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工作这样一个系统的整体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应符合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和文明标准化施工现状和特点。公司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响应市场需求,符合建筑企业管理特点;满足企业发展目标和体系持续改进要求;体系内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经确定,要做到相对固定,不能

12、随意变动。项目经理部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小。根据工程规模来确定组织结构形式;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根据工程复杂程度来确定体系文件的繁简。对工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应要求有详尽的以独立形式体现的保证计划,必要性还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等;对工程简单、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的工程项目,其保证计划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完整体现即可;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当工程工期的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相对应时,可根据工期长短考虑管理机构的繁简,体系文件的繁简;当工程工期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对应时,则应根据工程复杂、危险性程度,考虑资源投入的适宜度,

13、并合理确定内审周期。3.2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形成体系文件标准化管理是在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中运作的,为了使体系成为有形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求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文件化的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现场作业标准运行手册,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记录。现场作业标准运行手册提出了标准模式的要素要求及其运行管理程序;支持性文件提供了实务性操作细则和技术要求;记录给出了基本的管理资料格式,包含了原始记录、报表和台帐,是体系运行的见证资料,也是体系评价和审核的依据材料。为保证“文件”执行的有效性,已考虑了“文件”与国家法规和上级规定的一致性, “文件”补充和不断完善的

14、可能性,以及“文件”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控制问题。文件化要求工作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运行有记录,达到责任明确、岗位落实、管理到位的状态。4、体系的管理要素及其运行功能4.1 管理要素的确定根据施工现场各项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归纳并确定管理要素,将离散无序的活动置于一个统一有序的整体中来考虑,使体系更便于操作和评价。管理要素可分解为若干个二级要素。这些要素要能够充分描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建立、实施并保持的过程,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对体系各个管理要素有计划、不间断地检查审核和持续改进,有序地、协调一致的实施体系的标准化管理,从而使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管理

15、要素明确了主管部门负责控制、管理、实施的职能和关联部门配合的职能,以致形成专业管理成线、体系管理成网的格局。事实上,体系一经启动,各个要素都进入运行,经常同时涉及多个环节,或是重复涉及其中的某些环节,要素之间也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完全覆盖的情况。因此,要素不仅具有独立性、相容性,还具有跨越性。4.2 管理要素的运行功能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各项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通过要素的运行集中体现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所构成的 PDCA 动态循环的功能,这些功能也是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模式。要素的运行分为公司管理层面和基层单位/项目经理部层面的运行,下层面运行必须服从上层

16、面运行的要求,上层面运行必须保证服务于下层面运行的有效。5、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5.1 体系的组织机构公司建立由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和由其领导的工作小组、各相关部(室)、项目经理部及其相关人员所形成的体系组织机构。公司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决策职能,工作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要求组织实施,要素的主管部门对项目经理部实施指导、服务、监督职能,项目经理部通过实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目标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机关部(室)的决策和实施要求。公司工程部作为日常体系运行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负责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协调。5.2 体系的组织机构图:体系的组织机构应按照管理层次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图.5.3 相应的职责和权限(1)领导职责和权限。法人代表,为企业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生产负总责。总经理,全面主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