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4498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18 人教新课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 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2、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雪中“柔美”与“壮美”两个形象的和谐统一,从中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读语言。教学难点:品味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互动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冬日里,人们最

2、期盼的莫过于下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也许有同学无法忘怀毛泽东笔下那充满豪情万丈的雪的世界,也许还有同学陶醉在张岱所营造的空灵静谧的雪景之中,而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个严肃冷峻的作家鲁迅,他心中也有一片雪的情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博识:学识丰富。 美艳:美丽鲜艳。 凛冽:刺骨地寒冷。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 褪尽:文中指颜色完全消失。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脂粉奁:装脂粉的盒子。2、作家介绍:略3、文体介绍:散文诗: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诗歌的一个部类;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内容,以抒情

3、为主,多用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不分行也不压韵,不太讲究节奏,写法很像散文;篇幅很短,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和诗的意境。4、作品野草介绍: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共收录23篇散文诗。野草的写作时间与彷徨大致相同。这个期间是鲁迅心情极为苦闷的时期。一方面,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入低潮期,鲁迅感到了一个文化战士的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鲁迅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与朝夕相处的弟弟周作人由于家庭内部的矛盾终至兄弟关系彻底破裂,这对鲁迅是一个沉重打击。野草是时代与人生苦闷这两重苦闷的结晶,但他们都具有超越时代和个人生活范围的普遍意义。在野草中,我们感到的

4、是一个文化战士的宏大的苦闷和他对生之苦闷的倔强的抗争。5、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我们应该怎样来朗读这篇文章? 明确:描绘了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因为两个地方的雪各具特点,所以朗读时的语气也要有区别。南方的雪,要读得柔和,舒缓,在塑雪罗汉时要读得欢快;北方的雪要读得大气豪迈。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讨:1、男女生配合朗读全文,并思考:这两个地方的雪究竟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原文中勾画出代表它们特点的词语。 明确:江南的雪:A、滋润美艳:“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

5、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B、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C、绚丽有趣:“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北国的雪:孤独寒冷:“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

6、雨的精魂 ”2、师: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 可能出现的答案:喜欢江南的雪,因为它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一种柔和的美;喜欢北方的雪,因为它孕育着力量,是一种凝重的壮丽的美,具有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学生言之成理即可)3、自由选择你喜欢的雪景,在小组中进行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讨内容:1、师:上节课同学们谈到的都是个人的喜好,那么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作者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为什么?明确:作者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从“但是”一词,我们就能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倾向。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

7、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作者通过对比,似乎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师:作者为什么会更喜欢北方的雪呢,除了同学们谈到的,还和时代背景有关。(出示写作背景):雪创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中国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

8、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指导之下面对雪景他即兴创作了这一篇文章。师:听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明确: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读着朔方的雪,我们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

9、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二、精读,品味语言: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明确:“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强调了雪的独立不羁、昂然向上的性格。2、“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其中“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明确:“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蓄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0、。”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明确: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三、写作借鉴:师:在写作方面,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明确:A、对比。作者把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进行对比,相映成趣,突出了作者对光明前途的憧憬和在严酷的环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B、恰当的联想、想象,展现了雪的美。作者从南方的雨联想到南方的雪,又从南方的雪联想到北方的雪。把江南的雪说成“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等等,形象而贴切。C、作者写

11、景,不但抓住了景物各自的特征,而且能从中挖掘出精神品质。江南的雪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北方的雪是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著抗争精神的象征。江南的雪是一种温润、宁静的美,但还需要北方的雪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四、积累、比较: 师:请同学们积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在课下把它和课文作比较。(提示:可从内容、语言风格、写作背景等方面入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